财富岛的幽暗诱惑
繁体版

第四章 干一行爱一行

    夜宿荒岛、围网捕鱼、撑杆海钓,这次别开生面的假期也匆匆结束了。庞克一行人既体验了一把原汁原味的渔民生活,也体验了各行各业的艰辛。

    一个假期大家都没有讨论工作上的事,毕竟我们也不是干的临时起意的拍脑袋行当。只是上班头一天晚上庞克召集大家开了一个线上简报会议。按照分工,有条不紊的汇报了假期的消息面,有国内的,有国外,有行业动态,也有跟踪的几家企业的动态,大家也都是照章行事。这个假期市场比起老船长的经历要平静很多。

    庞克从985大学的金融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在这个行当摸爬滚打,一晃也十年有余。光鲜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三江市中心金融CBD的写字楼,独有一个五十平的独立办公区。顺着落地窗放眼望去,城市的脉动随着一弯江水尽收眼底。庞克一组主要关注的新能源方向的投资机会,硬是把一个学金融的憋成了一个技术理工男。他对自己的工作也很享受,感觉新技术都是他自己发明的一样,对行业领先技术也是如数家珍。今天他第一个上班,按照计划上午二十分钟的晨会安排在八点半。

    丽丝也早早把晨会资料整理好了发给大家。等大家坐定,庞克也很快进入了boss模式。

    “各位,我安排丽丝整理了一份氢能产业链的行业分析,会前也通过加密邮件发给了大家。作为新能源的分支大有可为,现在同行基本还在拥挤的锂电池产业链的赛道。我的意见是趁大盘还在低位的时候,我们抓紧布局这个赛道,做小而精的布局。大家看看,自由发表意见,昂科你先说说。”

    昂科马上接过了话茬,“这个点没问题,国家大的行业政策也在推,相关的产业政策是多方布局,科研院、龙头企业也在重点技术突破,国家总体思路是改善能源布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复制锂电池产业的推进模式,现在氢能产业还属于小众赛道,国家政策毫无疑问也会像扶持电动车产业一样复制一把,机会当然有很多。

    丽丝补充道“从行业细分看,氢燃料电池、氢气生产技术路径、氢气储运新材料新设备、以及最终的应用场景都有很多机会。从行业技术积累和壁垒来看,上游绿氢生产和氢燃料电池当然是利润最丰厚的。其中上游制氢又以太阳能海水制氢最具有规模价值和成本价值。毕竟从传统能源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谁掌握了资源,谁就可以控制产业,我想原理和原油的道理是想通的。”

    昂科补充道:“关于燃料电池的细分技术也是降低产业成本的关键,比如质子交换膜就直接决定了电转换效率和电池成本,这个原理和锂电池产业是一样的。”

    富贵皱了皱眉头:“不是我给你们浇凉水啊,我们发现先机,也有可能当烈士啊。也不是早起的鸟儿就有虫吃,

    “先出壳的海龟会最先成猎物。”不得不说团队需要富贵这样的辩论对手,在博弈中才能长久,不然只能陷入单边的狂热。

    富贵继续说道:“氢能确实是的好东西。从新能源的长远看,我更觉得优于传统电车,因为绿氢是双碳达峰的终极武器,现在的火电能也谈不上绿色,火电只是给化石能源换了个马甲,水电过多也影响生态,核电的社会效应也难攻关。”

    “现在氢电最大的拦路虎是小日子垄断了绝大多数的知识产权,想一家通吃,我们的重点看能不能找到在细分环节突破知识产权的相关企业,不然又是给别人贴牌打工了。咱也不能等小日子为了产业繁荣,自愿放弃部分知识产权吧,毕竟不是谁都有马斯克的格局!”

    庞克边听大家的讨论,边翻阅资料,边参加讨论。“今天是的开放性讨论,大家的论点论据,丽丝也进行了充分整理,我不做定论。丽丝也梳理了上、中、下游有关细分环节的上市公司名单,大概筛选了二十五家企业,并且公司的技术重点和产品相关度也做了重点标注。请大家按照分工进行财务以及技术分析。”

    庞克继续安排:“明天在本市有个产业论坛,我带富贵去参加。本月,其中的三家公司有投资者见面会,昂科你把日程排一下,你去参加一下,及时把简报分享给大家。我们手上的锂电池的仓位操作,我再看市场走势,午盘再下达决策,散会。”

    像庞克管理的这种私募基金最近两年也不好做,毕竟大行情不行,也没法扩张,能生存下来已是不易,决策也是最难做的,毕竟在大资金面前,也只能算大的散户,既要长期规划,又要短线游击,在价值投资和短线投机中饱受煎熬。但是庞克依然很享受这一切,毕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成就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体会到的,大多数人都只是社会中的浮萍随波逐流。

    庞克继续翻阅着每日例行简报,国外的同行日子显然幸福很多,漂亮国十年牛市真是造富神话。回想起五年前像今天一样也是探讨电动车行业,面对新赛道远不如今天这般驾轻就熟,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甚至连最基本的理工知识还在饿补,跟着别人屁股后面打扫战场。一路磕磕绊绊,好歹大方向对了,也差不到哪里去。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倒不是押注技术的更新换代,而是一波锂矿的涨价潮,国人对技术的追逐远远赶不上对资源的狂热操作,蒜你狠,姜你军,中国大妈的故事,都在提醒无论那个行业最基本的逻辑还是资源。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创新都是围绕着最原始的资源这个低层逻辑展开的。

    因为不懂技术,初入赛道,我们也只能买最底层的资源股。毕竟五花八门的电池技术路线让人眼花缭乱。哪成想市场太疯狂了,资源价格涨了十倍以上。重仓的票也是翻着筋斗云往上涨,无知居然应和了最质朴的逻辑,这也是我的幸运。我想着氢能也是这个逻辑,化石能源产业,电车车产业都是这个逻辑,我想氢能也是,我心里渐渐肯定了一丝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