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世家子
繁体版

第三章 少年这个愁啊

    第二天早上方宇早早地起来,没什么要收拾的便离开了小院,来到前院大堂,照例给父亲母亲请过安后,三人开始吃早饭。

    吃饭的时候,父亲问道:“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吗?”

    母亲点了点头,答道:“嗯。”

    方宇小心翼翼地开口问道:“您不去吗?”

    父亲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有点事,抽不开身。”

    方宇的父亲叫方胜,三十五岁,形貌可以说丰神俊朗,五官如刀刻斧凿般立体,虽已步入中年,但从他现在的样子不难看出,父亲年轻时绝对是个翩翩公子,加上气度不凡,方宇甚至想外公当年可能就是看重父亲的这一点,才将母亲嫁给了父亲。

    父亲待母亲很好,从父亲二十七岁娶了母亲开始,八年的时间里两人一直恩爱如初,对方宇也从不曾有过严厉的教导,始终是一副温和的笑容,就从家庭而言,父亲毫无疑问是个趋近完美的人。

    唯一奇怪的地方就是一向与人为善的父亲,平日里却很少去外公家拜访看望,甚至外公都很少来方宇家,偶尔也只是两个舅舅过来,或者年关时候一家人才会一起去外公家,要说父亲与外公合不来也不是令人不能接受,自古婆媳和翁婿之间关系就很难相处,但每次年关父亲与外公见面的场合方宇都专门留意了一下,看得出来,两人明明相谈甚欢。

    尽管父亲的表现还是让方宇觉得很奇怪,但方宇知道这不是一个八岁的孩子该管的事,所以方宇也不再多言,安静地吃饭。

    昨日已经将东西准备停当,所以吃完饭后方宇和母亲便出门了,没有带太多的人,连方宇和母亲在内一共四五人,老马驾车,方宇、母亲还有母亲的贴身丫鬟小楠坐在马车里,后面还有一个下人带了些礼品,一路上母亲和小楠说着柳府的一些趣事,倒也不无聊。

    柳家在临州城,而方宇家在临州城外,不过临州城不大,所以两家离得也不算远,很快便到了。

    母亲昨日差人通知过柳府,今日一早便有一群人在这里候着。

    透过马车看到柳府外面站着五六人,有男有女,为首的是柳府大管家,姓胡,四十出头的样子,人看着憨厚,为人处世却世故圆滑,不过总算有几分本领,偌大柳府此人倒是管理的井井有条。

    方宇不喜欢这个人,总觉得这人有那么几分不真实,当然,只是心里的一种感觉,再世为人的方宇肯定不会表现出来,表面上方宇对此人还是非常和气的。

    下车之后,胡管家迎上来,施礼说道:“小姐。”

    母亲点了点头,客气地回了句:“胡管家。”

    见面寒暄完了,方宇和母亲往里面走,胡管家则是招呼下人拿东西,随后快步跟了上来,说道:“小姐,大公子和二公子都在老爷房里,大公子吩咐,等您到了,让您直接去便是。”

    “大哥回来了?”母亲有些惊讶。

    “昨日刚到。”胡管家答道。

    “好,你下去忙吧。”说罢,母亲从小楠手中接过小楠拿了一路的盒子,对小楠说道:“去把我带的东西分给各房。”随后母亲便带着方宇朝后院走去。

    柳府比方宇家要大得多,人丁也多些,从外公往下,母亲这一代便有两个兄长,大哥柳天赐有一子一女,二哥柳天养只有两女,这四位从出生起都养在柳府,与方宇的关系倒是极好。

    柳家虽大,但只要来过一次就会发现整个柳府布置十分简单,古董文玩极少,金碧辉煌之处更是没有,哪怕后来柳天赐到卓阳郡上任太守,也只是一人一仆轻装上任,上任之后不过几年光景,更是有了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美名。

    很快,方宇和母亲便来到了柳府后院,一进屋便看到外公正坐在主位,喝着茶,大舅二舅分别坐在下手两边。

    “见过父亲,大哥,二哥。”

    母亲担心外公身体,先进屋子,依次见过礼后,母亲才开口道:“听闻父亲病了,现如今可好些?”

    外公说道:“好多了,难为你还特意跑一趟,坐吧。”

    这时方宇走进屋子,跟母亲一样,先是依次见礼,“外孙方宇给外公请安,也给大舅,二舅请安。”

    外公不苟言笑的脸上难得流露出笑脸说道:“小宇也来了,快过来,让外公瞧瞧。”

    方宇从小便与其他男孩子好动调皮的性格相反,安静,乖巧,喜欢读书,这样的性格明显更对大人的脾气,所以从小外公与舅舅都很喜欢方宇。

    方宇笑着跑到外公身边。外公已经年过古稀,在这个世界算是高龄了,可外公的脸上除却刚病愈的疲惫之外,神色倒是很好。

    “最近还读书吗?”外公拿起桌上的糕点递给方宇,问道。

    “谢谢外公,读的。”方宇接过糕点,乖巧地说道。

    “都读些什么呀?”

    “正史野史,名人传记,各派著作,诗词歌赋都看了一些,只是看的不多。”

    “嗯,好啊。”老人抚须欣慰地说道。

    这时大舅开口了,说道:“唉,若是鸿业有小宇这般性子便好了,明明两人年龄相差无几,可鸿业却这般不懂事。”鸿业就是大舅柳天赐的儿子,方宇的大柳鸿业,也是柳府唯一的少爷,从小贪玩,不喜读书,每次提起让大舅很是头疼,但好在品性还好,并没有寻常纨绔那种欺男霸女的恶劣事迹。

    二舅也适时开口说道:“鸿业还小,日子还长,大哥也无需太过介怀。”

    “小宇啊,”外公开口了,说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见状,大舅二舅和母亲也都起身。

    “外公。”方宇恭恭敬敬地答道。

    “好久没来了,你外婆她们还在别院等着你们呢。”

    “是,外公。”方宇知道,外公有事要跟舅舅他们谈,母亲便领方宇朝另一个院落走去。

    另一个院落里,外婆和舅母她们早便知道方宇们要来,于是都在院子里坐着闲谈,方宇和母亲一进去,众人便都起身迎接。

    一番寒暄过后,母亲和两个舅母进了屋子,三个姐姐拉着方宇跑出了院子。

    三个姐姐年纪最大的也不过十六岁,年纪小的才只有九岁,平日里三姐妹的关系到是很好,柳府最让方宇感到高兴的就是这一点,家里不论两代人,每一代的兄弟姐妹团结友爱,并没有前世小说里说的那样明争暗斗血肉相残。

    来到一座小院子,三人围着方宇,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大致上就是些“这么长时间不来看姐姐啊”“最近又瘦了之类的。”

    吵得方宇实在是有些头疼,方宇从怀里掏出几把小锉刀,是方宇前段时间托老马帮方宇做的,当时方宇用剪刀剪指甲,差点没把指头给剪了,便做了这个东西,跟前世的指甲锉一样,这东西没什么科技含量,但是对现在的世界很有价值。

    当时准备的材料一共做了七把,送了晴雯和麝月一人一把,本来也准备送老马的,可老马称自己用不上,让方宇折现了,毕竟是老马做的,方宇也不好反驳,大方地给了老马一百文钱,老马高兴坏了。

    现在仅剩下四把,这次来柳府,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方宇便全都带来了,这时姐姐们的反应也都表明了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三个姐姐一人拿着一把小锉刀,磨来磨去,好奇的很。

    方宇跟他们解释了一下这东西的用法,听完之后,大姐和二姐已经到了注意自己容貌的年纪,倒是挺有兴致的,可年纪尚小的三姐一听是磨指甲用的,便显得有些兴致缺缺。

    收下礼物的三人也不再纠缠方宇许久不来的过错了,三人开始讲起了最近临州城里的趣闻,其实,柳府的家教是很严的,女子出阁前是很少出门的,所以这些事多半都是从下人处听来的。

    而丫鬟之间的消息讲来讲去无非都是谁家公子又暗恋谁家小姐的事,讲的次数多了大家也都没了兴致,渐觉无聊的众人各自回房,做自己的事情去了。

    临分开前,方宇问了柳鸿业的事,大姐告诉方宇,昨天从学堂回来后,柳鸿业便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不知道在干些什么。

    方宇看时间还早,便去了柳鸿业的房间,敲了敲门,没人应答,方宇便准备去找胡管家问问看柳鸿业是不是已经出去了。

    刚转身没走几步,侧屋门开了,披头散发的柳鸿业柳鸿业出现在了门口,那模样吓了方宇一跳。

    “哦,是小宇啊。”柳鸿业的声音有些沙哑,说罢,便走进了屋子。

    方宇跟着走了进来,侧屋是柳鸿业的书房,一进来却发现原本整洁的屋子此刻到处是散落的书纸,方宇有些惊讶,到不是惊讶房间杂乱,而是柳鸿业竟然会彻夜读书,再联想到柳鸿业颓废的样子,方宇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太对,便开口问道:“出什么事了?”

    “没什么事,”柳鸿业勉强扯出一个笑脸,换了个话题说道:“你们是来看爷爷的病吧,已经找大夫看过了,只是偶感风寒,不碍事的。”

    方宇点点头,说道:“先前已经见过外公了,表哥,到底怎么回事?大姐说你昨天从学堂回来便待在屋里,一直在看书?”方宇随手拿起一本,上面写着本斋诗集四个大字。

    这本书方宇有印象,记录的乃是晋朝作家上官本斋所写的诗集,但多为边塞诗,虽气势雄浑,却与文人风雅不相干,一般世家公子很少看的。

    难道柳鸿业准备从军了?方宇知道柳鸿业曾经是有过这个打算的,只不过知道家里都不会支持,也就作罢。

    柳鸿业看到方宇手里的书,笑着说道:“这不是父亲一直嫌我不求上进嘛,我也是偶尔用用功,想让父亲开心开心。”

    这话方宇是不信的,别人不了解柳鸿业以为他是不求上进,其实柳鸿业只是不喜欢文人墨客那些故作风雅的样子,柳鸿业喜欢做生意,只是家里对唯一的独子期望很高,柳鸿业有心无力而已。

    方宇想了想开口说道:“本斋之诗虽有边塞风光之壮丽,却少了边塞军旅之真实,过求壮美,不求务实,不美也。”这是方宇在读书时看到后世大家对上官本斋诗集的评价,方宇觉得倒是很中肯,便记了下来。

    柳鸿业一听,拿过方宇手里的书,仔细翻看了两页后,惊讶地看着方宇说到:“你懂诗?”

    方宇无语,方宇先前的话一听便知道是别人说的,但此刻为了知道发生了什么,方宇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说:“柳鸿业,发生了什么事,说出来,说不定方宇可以帮得上忙。”柳鸿业这才跟方宇讲起昨天的事。

    一月之前,戎狄犯边,武定王派兵征讨戎狄,已于数日前大胜,消息传来,大玥国人欢庆鼓舞,同时学堂学生的魏家大少爷为庆祝我大玥得胜,便提出第二天与同窗以诗庆贺,以边塞为题,本来先生是不赞成这种同窗私下里比文斗墨的行为的,但先生早前也曾投身军旅,此次边关大捷,先生也是高兴万分,便同意了魏家大少爷的提议,同时也说自己也会作诗庆贺。

    事本来是好事,边关大捷,文人士子写诗称赞也是常有的,只是对于不喜这些的柳鸿业便有些强人所难了,本打算不参与。

    可不幸的是,临州柳家和魏家都是大户,两家大少爷又同窗读书,自然免不了拿来比较,而魏家大少爷此举便是为了踩柳家大少爷扬名,怎么会少了你,所以专门邀请了柳鸿业,没办法,众目睽睽之下柳鸿业不好露怯,便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回到家便开始翻阅诗集,看了一夜,变成了这个样子。

    眼看诗会将近,自己又没有好诗佳作。

    柳鸿业这个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