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抄公到文圣
繁体版

第六十五章 揽月楼拜帖,朱楼白山乌巷

    典少游见状,也不再继续打哑谜,将手中绢帕摊开,露出其中朱红色本体,双手将其恭敬递到张愚面前。

    张愚狐疑接过,细细打量,竟是一封拜帖。

    封面上,印着烫金图案,一弯明月藏于云端,三五飞鸟缠绵于云与月之间,下首一条江河盘旋流转,一栋六层塔楼矗立于河洲之上,与那云、月、鸟遥望相守。

    将封面揭开,几行清秀墨字行云流水,字体端庄秀丽,暗藏铮铮风骨。

    “这拜帖何意?”

    “腊月廿日,有人要来拜访我?”

    “揽月楼?小杨柳?什么来头,何许人也?”

    张愚看过拜帖内容,更是不明所以,只好求问典少游。

    典少游脸上浮现兴奋神色,张口作势回答,却仿佛不知从何说起。

    在堂内来回踱步,几息后顿住问道:“先生,可知道前阵子,边疆动刀兵之事?”

    “就是上京城大街小巷传遍的,乾国抓了我国一些乌衣细作,对方皇室讨要说法。”

    “然而我国镇守疆域的二十万伏虎军直接开拔,推入乾国境内,与之强势对峙。”

    “这些,可有耳闻?”

    张愚闻言点点头,脱口而出:“自然知道,外面都传遍了。可是,这与我等何关,为何说着拜帖,你却提起边疆动武之国事?”

    确实,典少游这话题引得颇远,与眼下风马牛不相及,张愚反而更加迷惑了。

    然而,典少游并未觉得不妥,而是信誓旦旦说道:“当然有关!关系不小呢!”

    “先生应当知晓,我大顺国武道强横,论刀兵战力,在三国中堪称第一。”

    “乾国自以为占理,对我国兴师问罪,不成想反被我们在战场上牢牢压制。”

    “这不,前些天,伏虎军再次推进,二十万大军如猛虎下山,所向披靡,杀得乾国边军毫无还手之力。”

    “是故,战场的局势变化,引起高层博弈的连锁反应。”

    “乾国,要求和了!”

    典少游述说下来,满脸自豪之色,身为大顺国民,自然与有荣焉。

    可是,这好像还是与拜帖没有任何关联啊!

    张愚索性不接话了,心想典少游铺垫这些话题,应当不是无的放矢,且待他慢慢推进便可,估计离正题也不大远了。

    果不其然,典少游接着又说:“眼看腊月将至,乾国皇室已经派人和我大顺皇族接洽,表明心意。”

    “过阵子,也就是腊月十五,乾国会有盛大使团造访我国。”

    “一是贺岁,二是洽谈国事,也就是敲定和约。”

    “而同行者,便有揽月楼艺人,要为天子和虞后献艺。”

    “除此之外,顺道拨冗拜会我们书斋,以及求见先生。”

    “拜帖有两封,一封送到书斋,已经传到我们钟典主家大人手中。”

    “另外一封,便是要转交给先生,知会一声,不算唐突,礼数俱到!”

    张愚听完典少游详述,看着他一脸振奋的表情,却是皱眉问道:“揽月楼?这是什么来路?你还没与我细说呢?”

    想了一下又补充道:“何况,他们莫名其妙给我送拜帖又是作甚?如果没记错,我未曾与他们有过关联,更谈不上相识!”

    典少游看到张愚平静又迷惑的表情,当下意识到,好像有不少事情还没点明,倒显得有些糊里糊涂了。

    “先生可曾听过三个地方,朱楼白山乌巷?”

    “朱楼?白山?乌巷?”

    张愚眉头越皱越紧,摇头似拨浪鼓。

    “看来,有必要为先生普及一些常识了,这三处地方,可是赫赫有名的圣地,不该不知的。”

    典少游突然发现,原来张愚的见识,好似颇为狭隘,竟有许多本该清楚的逸闻要事,压根听都没听过。

    他哪里知道,张愚打小在顺国偏远乡下长大,没见过什么世面,与主家隔离,平日只是苦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直到去年来到上京城赶考恩科,才算走出樊笼。

    然而,就算是到了上京城,人脉与社交面也并不广泛,的确有很多见闻不清不楚,多少让他显得有些孤陋寡闻了。

    “话说,朱楼白山乌巷,乃是分布在顺乾坤三国的圣地。”

    “我顺国,以武立世,尚武风行,故此军事实力强盛,战力也是最强。”

    “其中,就在上京城,有一条巷子,名为喇叭巷,专门培育武道人才,输送到顺国各地效劳。”

    “喇叭巷中出世的佼佼者,更是被吸纳到宫中,成为禁军护卫,身份高人一等。”

    “由于宫中禁军身着乌衣,便有别称乌衣卫,而喇叭巷也被渐渐流传为乌巷。”

    “这乌巷,自然便是我大顺国武道之骄傲!”

    典少游说完本国的乌巷典故,看见张愚若有所思频频点头,顿了几息,待其消化后,才接着说道:“至于朱楼和白山,便是位于乾坤两国境内圣地。”

    “先生应当知道,古时,整片大陆上,所到之处,都是乾国疆域,当时并没有眼下三国鼎立,而是一家独大。”

    张愚闻言,应了一声:“史书有载,的确如此。”

    话说,上千年前,乾国一统天下,只是立国长远,合久必分。

    有豪士于世俗纷争中崭露头角,揭竿而起,原本庞大的帝国迎来分裂危机,战火燃烧到大陆每一个角落。

    经过数百年你争我夺,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如今三国鼎立的局面才逐步成型,而曾经最强大的乾国,只能龟缩到西北一角,偌大疆域更多的是被顺国和坤国所取代。

    脑海中回顾完历史,典少游继续说道:“世人皆知,天下正统,其实就在乾国,而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一直都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在心理层面俯视我们顺国和坤国子民。”

    “尤其是儒道流派,在乾国大行其道,自古以来奠定礼乐之说,教化万民。”

    “故此,如今的乾国虽然势弱,但是他们的儒学却始终鼎盛。”

    “而其中,揽月楼便是儒学圣地,执儒道牛耳,立于巅峰,受天下学子敬仰。”

    “虽不是官办学府,却孑然独立,清风逐月。”

    “对了,这揽月楼因外表通体红色,熠熠生辉,便有朱楼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