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抄公到文圣
繁体版

第二十章 一入红楼深似海

    “嗳,杏仁你怎这般没规矩!”

    “但凡佳作都要酝酿,先生也需冥思苦想才能锤炼出故事情节,也并非张口就来。”

    “再者说,如果只是简短口述,少了字里行间的韵味,那岂不是失色太多。”

    典少游本是好心为张愚解围,但张愚闻言却有些尴尬。

    冥思苦想?确实,从脑海中照搬罗贯中先生的大作,也是挺废脑细胞的,不能说典少游描述有错。

    “咳咳,那啥,今日请二位来,还是有件正经事的。”

    “不过与《三国演义》无关,此书既已束之高阁,那就不要一直揪住不放了,我已然释怀,是该向前迈一步。”

    “至于这一步怎么迈,能不能迈出去,可迈多远,这就得劳驾二位鼎力相助了!”

    “两位请看,这是我闭关多日写出来的新文章。”

    张愚从身旁拿出一个小包裹,将其摊开,露出一叠叠书纸,上面密密麻麻爬满墨字,估摸有百页之多。

    “这是?”典杏仁好奇拿了过来,打眼一瞧,第一页前两行写了大小标题,便脱口念道:“《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随后递给典少游看,两人眼神开始产生变化。

    敢情今日张愚相约,真正目的在于此。

    这是打算重新发书,再战文坛?!

    “先生,这《红楼梦》是什么意思?”

    “无他,三国被拿下,红楼可顶上。我以人格加身家性命保证,这本《红楼梦》相比《三国演义》无论故事情节或者文笔用字,不遑多让,甚至犹有过之!”

    “先生是打算发新书吗?就用这《红楼梦》?”

    “是的,这是我近段时间赶出来的新作,暂时有前三十回,已然超过二十万字,后续内容全部在脑海中装着,只消提笔便可跃然纸上。”

    典少游抿嘴,并未表态回应。

    方才扫了第一页,发现用字仍是形同白话文,行文结构松散,压根没有工整对齐,也不见华丽字符。

    如此,与《三国演义》的死穴相同,可以想象,文坛学子定不会接受,甚至如同上次一般,联合反对,从而引发下架风波。

    这张愚,没有吸取教训,迎合儒道文坛的学究风格吗?

    “两位不用急着做决定,我今日相邀,确实是希望二位能助力发书,但也不仅于此,毕竟多日不见,之前也受二位恩惠,本该多多来往才对。”

    “至于这《红楼梦》,可是有三十章回二十万字在手,好与不好,读过方知。”

    “行文确实是白话文,但却更能直击人心,引起共鸣。”

    “我也知道,那些世子儒者,想必不会接受我又一次离经叛道,但那又何妨?”

    “《红楼梦》出世,可不是为了迎合他们这些老派人士,而是让世人品鉴领悟这部佳作,唤醒他们回顾和思考的能力。”

    “这样,书卷带走,行与不行,发与不发,你们自行决定,我绝不强求!”

    “来来来,喝酒吃菜!”

    ……

    转眼五天过去,水仙堂中,典少游手捧一沓书卷,书桌前站着典杏仁。

    “少游哥哥,这《红楼梦》我一开始看,还不觉得如何。”

    “但是这几日忙里偷闲,越看越上瘾,越看越愤懑。”

    “这贾府迂腐至极,这荣国公府和宁国公府早就腐朽不堪,那贾宝玉和林黛玉……”

    典少游听着典杏仁噼里啪啦说个不停,却自动省略她的吐槽,视线牢牢锁定在书卷每一个墨字上。

    典杏仁已然熬夜看完这二十万字,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接下来,该轮到他亲身品阅,看看这《红楼梦》是不是真的有典杏仁说的这般拥有巨大魔力。

    仅仅两天过去,典少游神情萎靡,睁着一双熊猫眼,衣衫凌乱,浑身发着酸臭味,风风火火向终点书斋后院一间大书房走去。

    咚咚咚轻轻敲了敲门,听到内里传来唤入的声音,典少游才正了正衣衫,强打精神步入其中。

    “拜见总修!”

    “少游啊,有事?嗯?什么味道?我说,你是多久没洗澡了?还是掉沟里了?”

    大书房中,一位富态中年人本在案头后埋首处理公文,看到典少游前来,立马闻到房内多了一股恶心反胃的酸气,鼻子紧皱,不悦斥道。

    此人,正是终点书斋典家五堂的总修,典幸冉。

    典少游情绪看起来很是激动,将一沓褶皱书卷摊在书桌上,推给典幸冉:“总修,你快看看,这是什么?”

    “嗯?《红楼梦》?小字元伯,怎么又是他?这么多,这得十几万字吧?新写的书?”

    “足足三十章回,已然超过二十万字,但还只是开头,元伯先生说了,后面还有大篇幅,他随时都可以写出来。”

    典幸冉闻言,从书桌后走出,摆摆手示意典少游冷静一些,两人到茶桌落座。

    “少游,你该知道,这张愚是因为何故,才导致《三国演义》下架的。”

    “刚才我扫了一眼《红楼梦》,用字未有分毫改进,压根不符合行文规范。”

    “若是张愚想要借此翻身重入文坛,几乎没有半分希望!”

    典幸冉是想晓之以理,料定典少游是被张愚说动,这才想着帮他东山再起。

    但是,书斋有书斋的规矩,文坛有文坛的生存法则,你得适应才行。

    这张愚狠狠跌了一跤,却没有长记性,若是不顾一切不衡量利弊去帮他,反而会让自己惹一身骚。

    须知,就在书斋内,还有个钟家存在,两家如今可不和睦,许多时候用势如水火形容,也毫不为过。

    “总修,我明白您的意思!”

    “不瞒您说,这《红楼梦》到水仙堂,已经过了多日。”

    “数日前,张愚突然邀约我与杏仁,当时拿出这沓书卷,其实我是推脱抗拒的。”

    “原因无他,就如您所说的,行文不规范,文坛所不容。”

    “但张愚信心饱满,只是让我二人将书卷拿回,读过再做决定,一切全凭吩咐。”

    “起初,杏仁利用闲暇时间,短短五日就读完这二十万字。”

    “我被她说服,也更加好奇,尝试一读,无法自拔,连着两日两夜不眠不休,就连水仙堂大小事务都放下了,就是因为将这二十万字前前后后看了三遍!”

    “总修,是连着两天看三遍,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入书斋多年,在水仙堂主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什么样的佳作没有拜读过?”

    “这《红楼梦》,绝对是平生未见的旷世奇作!”

    “故此,这般模样,来不及拾掇,便风风火火赶来拜见总修,但求慎之慎之再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