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火真灵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入品灵丹

    不知多少天以前,一个荒郊野岭,满地的尸首与打翻的车架,惊走的驼兽在远处嚼草。

    黑面大汉靠在一处车架旁,拎着一坛酒兀自喝着,过了一会,一个刀疤脸汉子扛着一根黝黑长棍,脸色铁青地走过来,恨恨道:

    “大哥,果如那人所说,找不到汇票,看来真是被那个贼老头坐云舟带回去了。”

    黑面大汉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他道:

    “走吧。”

    刀疤汉子看着大哥离去的方向,面露不解,大声问道:

    “去哪?”

    他的大哥回头看了他一眼,解释道:

    “那个叫安行深的可怜虫还说了,人家青城安家是落籍在册的修真家族,往城主府诉苦,云梦山肯定要给人一个交待,不然凭什么收税,又拿什么底气收其他人的税?”

    刀疤汉子忿忿不平,也提上一坛百味坊的好酒,跟上前去,嘟囔道:

    “这年头竟然还有这么穷的落籍修真家族,连个筑基修士都请不起,也出来跑商队,还她妈坐云舟回去,赶着回去奔丧啊,奶奶的,害老子白跑一趟,以后有你们好看……”

    ……

    ……

    且不说以后会是谁好看,安家这边,安谦述从早等到晚,等得双唇干裂,脸色越来越黑,仍然没有等到回信。

    其余族人只知族长与他的三叔公密谈半个时辰后,两人都异常严肃地走出来,族长再次宣布散会,不容众人置疑。

    安谦述则喊走安行勃与瘦猴,低声交流片刻后,二人外出,至今未归。至于年轻族长为何突然改变心意,让人“活”着离开平湖蜃景阵,其余族人就不得而知了。

    平时不够资格在府宅修行的族人,其实这个人多半也不是修行这块料,因此,这么难得的修行机会,少部分人竟然还对禁足有意见。

    安炎夏算是涨了一次眼界,但还是无情地镇压下去,在他看来,起码也得等那两人回来,再做之后定夺。

    他转回自己的院落,继续钻研炼丹术。

    《说丹》上,有十余种一品灵丹丹方,其中一半是东湖居士自创,一半是丹霞山公布的制式灵丹。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完善,制式灵丹几乎没有调整的必要,是否依照丹方炼制,还是略做调整,全看实际炼丹需求。

    就像这个叫“养气丹”的一品灵丹,增进炼气期法力的功效。

    养气,养气,顾名思义,养的自然是修士采炼的那口灵气,因此便有属相之分,金木水火土风雷冰……等等属相,各有对应主材,根据服丹修士的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假如安炎夏要用此丹助他修行,便得用木行主材炼丹,若有不慎,误服其它属相的养气丹,就得另寻化解之法了。

    安炎夏左挑右选,在最简单的“纳毒丹”与适中的“养气丹”上踌躇不定。

    前者自然是出于尽快入品的考虑,后者则是成功几率、售卖收益等等多种因素下的选择。

    入品灵丹的挑选,同时事关火种的挑选,他不得不慎重起见。

    一会儿后,考虑到纳毒丹是一种解毒灵丹,炼丹灵材多是水行,要想提高成功率,所用灵火也最好与水行有关;养气丹则包含所有属相的炼法,只能用无属相灵火。

    前者倾向明显,后者无属无相。既然无属无相,日后炼制其他灵丹,即便不能提高成功率,也不会拖后腿,应当是入门的更好选择。

    去哪里找无属相的火种呢?

    安炎夏想到了珍宝阁,那是遍布整个修真界的商业巨擘,找上门去,即便一时间没有收获,也能获得不少有用信息吧。

    相比去各种坊市与交易行大海捞针,珍宝阁还有一位在青城珍宝阁当四掌柜的陆伯伯关照,熟门熟路。

    想妥便做是安父的剑客风格,安炎夏耳濡目染,性情大致相近。

    可眼下正值服丧期间,加上商队可能发生意外,他得坐镇府宅,把控阵法,此事便只能暂且延后。

    他心头一动,取出炼丹术传承里,最后那册《氤氲炉炼制法》。

    不看不知道,这一看属实令安炎夏大吃一惊。

    这件法器繁杂的炼制法门暂且放到一边,数刻功夫,安炎夏其实也没看明白,但光这罗列出来的炼制所需材料,就足以令人骇然了。

    一件件天材地宝的名字从少年呆滞的目光中划过,他竟一个也不认识。

    口气偏偏大得吓人,号称“天地人三才立足,精气神三宝生火,取五行奇珍烧制炉胚,借阴阳二气灵机调配”,共十一件主材,其余辅材更是不计其数。

    莫不是消遣后人?

    安炎夏正嘀咕,已翻到最后两页,截然不同的泛黄纸张上记载着一些家族前辈的研究心得。

    一人写道,三才立足闻所未闻,自古以来,天意高难问,未曾听闻天与人、地并列为丹炉鼎足的说法,三宝生火,或许是指传闻中的神通法术“三昧真火”。

    一人写道,五行奇珍之一,息壤,在一部古书上存在只言片语,引为旁证,“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

    一人写道,阴阳二气充塞天地,又不假于物,如何借用?纵使真人、天君之神威莫测,也难能如此吧。

    ……

    内容越来越离奇,安炎夏看得多了,反而逐渐平静。

    果然,又有一人写道,愈是考证便愈显虚幻,东湖老祖金丹初期修为,如何能够把持如此神物?许是存心戏弄后人。

    ……

    再往后,书体、措辞贴近当下,估摸是近些年留下的。

    一人写道,寻访数位炼器大师,皆嗤之以鼻。炎谷沈醉大师称:观废炉碎片,断不至于用到册上奇珍,二者不是一物;云梦山器峰何虚怀大师称:故弄玄虚,狗屁不通,碎片颇有不凡,北地风格。

    最后一人应该是在氤氲炉碎后,写下数语,曾试图重炼,还能寻访到炼器大师……

    安炎夏心想,此人多半就是我那个未曾谋面的爷爷,丹剑双绝的老堂主安谦益了。

    以两位炼器大师的判断,都称二者不是一物,实际的氤氲炉应该是北地某个炼器师炼制的丹道法器,至于为何冒名氤氲炉,又或者说,为何给氤氲炉编个这么离谱的出身?就不得而知了。

    记载炼制法门的书页格外白净,写上字后,宛如凝脂抹墨,与后两张泛黄的书页形成鲜明对比。

    安炎夏端详许久,心头纳闷非常。

    要说他现在最好奇的法器,一定是那件父亲口中养出丹火灵昧的丹道法器——氤氲炉。

    如果把自己也当做灵妖异兽之属,那此物就是自己的跟脚所在了。

    就像贝妖好奇贝壳的模样?

    安炎夏不知这个比喻是否恰当,至少,此刻的他,心中颇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