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明的救赎
繁体版

第十章 陆家三少的社团

    陆天明出了门,午时已过,如今正是秋收季节。清风掠过金色的稻浪,看上去赏心悦目,尤其是走过自家的稻田边更是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沿着稻田走了两里路,来到一处田边,看见一群佃户们正弯腰在田里忙碌。

    “三少爷!你回来了?”田里收割稻子的农户看见陆天明走过,都主动招呼他。

    陆天明微笑着回应。自己在陆家这一辈排行老三,大伯陆鸿钧家有两堂兄排在前面,被人叫三少爷也并不感到奇怪。来到大路边问田里的一位农夫:“这位老哥,你看今年收成如何?一亩能收多少担稻谷?”

    “三少爷。你不认得我了?可不敢叫什么老哥,我是赵二啊。今年收成好啊,一亩少说能收三担呢”,赵二高兴的说。

    这些农户都是半自耕农,自家的田仅仅够一家人吃,再到陆家耕种10亩地,日子就能过得好一些,生活就更有盼头了。陆天明粗略算了一下一亩地自家收2担,100亩一年大概能挣200两银子。看来不能够种田,还是卖酒、卖茶吧。

    赵二从踩着稻田的稀泥,深一步、浅一步走到大路上,扯过一捆稻草铺在地上,请陆天明坐下,然后吩咐媳妇去取陶罐。扯着嗓子喊了一声“都过来歇息一会!”

    周围的稻田内稀稀拉拉地应答声响起“好,这就来!”稻田里的人直起腰。10来个青壮男女从各处摇晃着过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陆天明微笑着看着这些高兴的农户,起身朝众人拱手行礼“诸位幸苦了!”

    “三少爷,我等皆卑贱之人,当不得秀才老爷之礼。”

    “三少爷,许久没回来了。主母可是时常念叨你。”

    众人皆过来跟陆天明见礼。赵二的媳妇从不远处的稻草堆旁提着两个陶罐过来,陶罐上倒扣着一垒陶碗。赵二家的放下陶罐,取一只碗用衣袖仔细拭了几遍,取陶罐倒了一大碗酒双手递到陆天明面前“三少爷尝尝咱自己酿的米酒。”

    陆天明恭谨地行了一礼。双手接过酒碗。赵二家的媳妇脸涨得通红,双手摆着“可使不得,妇人可不敢受礼。”说罢,向陆天明行了个万福。

    陆天明见自己多礼反而让众人拘谨,当下挥挥手示意众人都坐下。说道:“我不跟大伙见外了,免得生分了。”

    “正是如此!”众人皆舒了口气。

    “实不相瞒各位,我几日前遭遇一些变故,所幸无甚大碍,只不过之前的人和事记不得了,还好,脑子并没坏掉。今日与诸位叙话,我还是能记住,各位不必担心明日我又忘了。”

    众人听他说得有趣,皆是笑了起来。于是纷纷过来作自我介绍。见三少爷一一记住了,众人都放下心来。

    陆天明喝了一口酒,嗯……这米酒除了淡了一些,味道还是挺纯正,甜酒嘛,度数不高。陆天明赞了一声。“赵二,你酿酒的手艺不错嘛。”

    赵二见三少爷称赞,也高兴地说:“我在酒作坊干过一阵,学了些手艺。也不是我自夸,咱家酿的米酒,这周围十里八乡找不出第二家来。”

    众人都点头称是。也不客气,拿着陶碗倒酒,畅饮起来。

    陆天明一口喝干碗里的米酒,痛快。看着周围这群朴实、善良、勤劳的农夫、农妇。心里感觉无比的轻松。一个想法不禁由然而生。

    “诸位乡邻,我陆家虽待各位不薄,可各位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整日辛勤耕作,也不能衣食无忧。为何我陆家偏偏能不劳而获。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这是我家书房里道德经里写的。书里还说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陆天明停了一下,见众人都听得呆了。

    陆天明继续道:“之前我说过,我日前遭一变故,生死之间真正是明白一道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说的啥呢?天地没有仁和不仁之分,把世间万物都当成是一样的。圣人也没有仁和不仁之分的,百姓在他们眼里是一样的,平等的。老天既然让我在生死之间想到了这个道理,我也不是说今日要成为圣人。我只是认为这说得对。既然是对的,那么我就该去做。我想成立一社团,想看看能不能让大家都衣食无忧。诸位可愿意相信我?”

    杨玉林,40余岁。四方脸,面色略黑,眼睛小而有神,留着黑色短髭须。此刻蹲在一旁冥思,过了一会开口说到:“三少爷,平日你家待我等不薄。大爷、三爷家的佃户日子过得不如咱们这些人家,我等皆是看在眼里,心里明白着。如今你想做啥,我愿意跟着你干,只要你觉得我们这些人有用就行。一句话,我相信三少爷不会害我们,再怎么折腾也比现在的日子要好。大伙说呢?”看来,老杨在这些农户中威望不小。

    “杨大哥说的是,我们听三少爷的。”众人纷纷赞同。

    陆家三少微微一笑:“我这社团叫明社。大家自愿来去,不强求。入社团之后,大家须明白,干活不是为我陆家三少爷在干,也不是为别人,是为咱自己在干。大伙得把这当成是一个大家。会出主意的出主意,会干活的干活,会跑腿的跑腿,会打杂的大打杂。啥也不会的,回家生孩子。”

    “哈哈……”众人听到回家生孩子,无不乐了。

    “别笑话啊,生孩子也是本事,生下来的孩子我们大家养着,将来大有用处呢。长江后浪推前浪,谁敢小瞧这些娃娃?大伙说是也不是?”

    众人更是乐了起来。金黄色的稻田边上,洋溢着一阵阵欢乐的笑声。陆天明此时站起身,也高兴地说:“今日如此高兴,我请各位哥哥、大嫂到家里饮酒。来3个会收拾酒菜的嫂嫂,到我家帮忙去。你们这两天抓紧时间把自家的、我家的稻子都收割完。我有个主意先赚一笔钱。”众人一听,赶紧应了。

    赵二媳妇领着另外两个妇女站了起来说到:“三少爷,我们三人去帮忙伺候,你们家的丫鬟啊可做不了这么多人的饭菜呢。”说着笑了起来。

    陆天明领着3人往回走,才离开几步远,也不回头。停下说:“把各家的老人、孩子都带来,酒肉管饱。”

    回到家里,陆天明跟母亲说自己成立了个社团今晚要宴请佃户们。王氏本就开明,平日对佃户也是极好,这两日见儿子在家里心思很重,担心他出问题。现在见儿子回来兴高采烈的样子,也不管他想干啥了。儿子走了一年多没音信,感觉天都要塌了,现在人活生生的在眼前,比什么都强。当下笑着应了,领着陆天明到正堂屋,打开钱柜。取了2掉铜钱给陆天明,随后把钥匙也交给他“今后这家就由你来操持,为娘不管了。家里的银钱都在里面,还有200两银子,20串铜钱。地契也在里面。都由你做主。”

    “谢过娘亲。我一定要让娘亲享福,好日子在后头,将来您一定享尽富贵荣华。”陆天明恭谨地说道。放下手中的铜钱,跪下给王氏行了一礼。

    到了前院,把钱交给赵二媳妇:“三位嫂嫂,有劳了。酒肉、蔬菜、熟食、糕点尽管采购,钱不够回来取就是了。”

    “可要不了这么多。”赵二媳妇取了钱领着2人去采买吃食。1个时辰之后,3人带着几个小厮挑着担子回来,然后开始张罗酒菜,陆家的两个丫鬟小桃跟碧儿也忙着打下手。

    陆天明在书房内练了会字,一遍思考这明社的章程。考虑了一会,觉得目前可以稍微松散一些,不必太正式,过几个月发展起来了,再定也不迟。当下也放下心来,万事急不得,有时候慢就是快。这话听谁说的,陆天明也忘记了,起先觉得莫名其妙,后来再仔细一琢磨也有一定道理。

    下午在田间说到赚钱的法子,陆天明心里再仔细想了,做了个初步的方案,准备好晚上酒宴之后跟众人商讨一下。

    天色渐渐晚了,前院陆陆续续来了人,各家都自带方桌、条凳到院子里摆放整齐,然后老的、少的都过来给王氏见礼问安。都说叨扰东家了。王氏坐在院内圈椅上,也赶忙起身说:“感谢诸位相邻往日照顾我这老婆子,今儿天明回来,又是丰收之时,略备薄酒请大家饮宴庆贺!”

    众人高兴的忙碌起来,帮忙收拾。陆天明来到前院,宣布“吃!”

    酒宴开始,男女老少边吃喝,边盛赞赵二媳妇三人的手艺,院内一片欢腾。陆天明也让两丫鬟坐到桌上跟大伙热闹热闹。主人家如此和善,不拘小节,众人更是欢腾。赵二、杨玉林还有白三家的长辈被大家推出来陪王氏一桌,大家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起来,气氛融洽。王氏也饮了不少的酒,很是开心。

    一个时辰之后,酒宴散去。各家老人孩子告辞回家。陆天明把青壮男女留下吃茶,准备召开明社成立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