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 买马

    等到十五,余昭一早就拉着余大姐要去买马。余谷也这阵子觉得好些,在家里呆烦了,要买马了他也想去瞧瞧。

    余二嫂就劝:“马市上这么多人,到时候吵吵嚷嚷的,怕更不好了。”

    余谷可不管那么多,买马这样的大事,他不去怎成?摆摆手让余二嫂别管了。

    余二嫂叹了口气,转身道:“吃了面再去吧。”

    知道余二嫂这就是答应了,余谷不免喜形于色。等余二嫂把面煮好,自己屁颠屁颠地就去帮忙端。

    余二嫂:“瞧你今天气色不错,我看可以开始干活儿了。”

    余谷:“是了是了,歇了这么久,我早憋不住了。”

    余二嫂:“还是歇会儿吧,待会活没干多少,又病倒了,吃药不花钱啊?”

    几人吃了面,一路往东街走去。

    一家人都很期待,余昭心里也勾勒出了自己骑着一匹膘肥体壮的高头大马纵情奔腾的场面。心里默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等到了地方,大约是来的早了,马却不多,驴和骡子反而更多。有马也都是些又瘦又矮小的,恐怕是些马驹。

    几人转了一圈,都没什么看得上眼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互相摇了摇头。

    余谷便随手指了一匹小马:“兄弟,这马多少钱?”

    那买马的汉子伸出四只手指。

    余谷对马价没概念,也不敢贸然开口,这时候要是开口不是显得他不懂行?以他讨价还价多年的经验,这时候露怯不利于砍价。

    余昭瞥一眼爹爹,马上知道他的小算盘,就自己问了:“四两?”

    那汉子见她只是个小姑娘,哈哈大笑起来:“四两?胡说啥呢?四十两。”

    余昭:“啊,这么小的一匹马,长得也不好看,怎么还要四十两?”

    那汉子自己家也有个和余昭年级差不多大的女儿,所以微微低下身子跟她解释:“这是笮马,西边来的,别看个子小,咱们这块儿山多,这种马最好用。驮人就不说了,驮货物更是一等一的。性子好,吃的也少。”

    说着又掰开马嘴给余昭看:“你看他的牙齿,还很白净吧,也没有磨损的痕迹,说明他很年轻。”

    余昭看他和善,想着这摊主人一定很好,已经心动了。那卖马汉子见余谷犹豫,就又推销起别的来:“大哥你看看这头骡子,身体可好了,年轻力壮,还是头回卖。其实骡比马吃的少,吃点秸秆就行了,又不爱生病。”

    余昭看着那头骡子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皮毛也有点光泽,倒比那瘦不拉几的马还好看些,就拉拉余谷的衣摆。

    余谷问驴多少钱,摊主拍拍驴背:“二十四贯足钱。”

    倒是便宜十六两,余谷想了一会,讪讪的说:“我再看看别家先。”

    又到处转了一圈,余大姐:“余谷,你喜欢哪头?”

    余谷挠挠头:“我看着都差不多,这我也不会看啊。不像挑人,还可以和他聊聊出身、性格什么的。”

    余昭噗嗤笑了:“那爹爹你想要买马还是买驴还是买骡子啊?”

    余大姐劝道:“马不好看还贵,咱们买骡子吧。”

    余谷:“我看那马也不丑嘛。”

    “差了十四两银子呢。”

    余谷自知理亏,可心里又惦记着马的事,支支吾吾半天都没个结论。

    余昭:“买马吧,贵是贵点,买了马将来生了小马,还能卖钱。骡子可生不了小骡子了。”

    余谷一脸满意地看着自己的闺女,要不说闺女都是爹爹的小棉袄呢。

    “昭昭说的对,就听她的吧。她能挣钱,有主意。”

    于是又折返第一个马贩子那,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花了三十八两买了一匹小马,另又买了马具和一点干草。

    余记食店里头没马厩,只好暂且养在院子里,那马长得不好看,性子倒挺好,带上马嚼子就能骑。余昭个子小,它驮着走得很轻快。

    余谷也试着骑了一会,那马头顶不过三尺余高,驮着余谷也走得不费劲。

    余谷:“我在这呆着不如乡下自在,不如和你一块儿回乡下去。”

    余二嫂见余谷精神也好些了,倒愿意他回家:“乡下清静,你回去了我在这也好做事。”

    余谷:“好,那我明儿就回去,骑马回去。叫个车接着余谷和余昭俩回去。”

    余二嫂叹气:“才买的马,还不会骑呢。待会滚下山去了。”

    余谷倔劲儿上来了谁也拉不住,好说歹说他就是油盐不进,还是只能让他骑着回了。

    等余谷忍着颠簸晃晃悠悠到了村口,终于可以刷一把威风了。结果村里大家见了,都只嗤笑:“余谷,你这是骑了个啥?”

    “像是马哩。”

    “马这么小?是个马崽子吧。小余,你可快下来吧,小马崽儿怪可怜的”

    王秀春忙解围:“哎唷,你们没见识了吧,这种马就是小的,西南来的马。”

    众人都七嘴八舌起来。

    余谷:“还是秀春懂行,哎,这阵子没回来了,咱们村的养鸡场怎么样了?”

    余昭:“糟糕!我都忘了这回事了。”

    王秀春面露难色:“听说你这阵子身子不好,我都没敢告诉你,这回你回来了,一看人还好端端的,我也就放心了,你听我慢慢跟你说哈。”

    这事不光是王秀春,村里人人都关心,说起这事,大家都开始义愤填膺,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容易把事情经过理清楚了。

    原来那第一回买的小鸡,长大一看,全是公鸡,就一只小母鸡,还不怎下蛋,余家就和村长一起去找那人,那人又给了一批小鸡,好好的养了三个月再一看,还全是公鸡。浪费钱浪费功夫不说,全村人都巴巴地望着呢,结果被耍了两回。余虎哪里忍得下这口气,就要捉了那人报官去。

    结果闹到官府,人家说,这也不是成心的,只是弄错了,公母小时候本来就不容易分,鸡仔价钱也不差多少,公家也懒得管,让他们自己调解,闹了半个月连个说法都讨不到。

    这阵子家里出事,余虎也没跟家里人说。

    王秀春边说边摇头:“这事你交给我了,是我没办好,对不起你老余家。”

    余谷忙说:“这哪能怪你呢,劳你费心了。”

    余昭瞥到余粮翻了个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