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繁体版

第五十六章 被迫研究医学

    阿平连忙上来接三人。余谷仍是昏迷,他们却不敢久留,只好把余谷放在驴背上,小心扶着。好容易在关门前到了城门下。

    等到了余记食店,余二嫂见了余谷,还没说出话,一下子晕了过去。

    余大姐也是靠着一口气才支撑到家的,余二嫂一晕,她也支撑不住,一屁股瘫坐在地。这几天的遭遇就像历劫,她怎么也想不明白,一家人高高兴兴去踏青,怎么突然就变成了这样。

    几个店员忙七手八脚的帮忙把人抬到床上安置好,互相对视着叹了气,又去了前面店里招呼客人打烊。

    阿平见这一屋就倒了仨,心里也没底,只好奔出去请大夫。

    大夫看了,余二嫂和余大姐倒是没什么大事,只是忧急过甚,伤了元气,切记不可操劳过度了,吃些温补的食物药物好好休养些日子就好了。至于余谷的昏迷,他也说不清原因,只摸了摸脉搏,说脉象倒没什么不妥,自己学医不精,还需另请高明。

    给余大姐和余二嫂的舌头上含了一块参片,又等了一会儿,两人相继醒转。

    才醒来,余二嫂就忙急着找余谷。见他好好的躺在一边的床上,才安心些。余昭劝慰道:“娘,爹和姑姑都回来了,你可安心些养着吧。”

    余二嫂就起身要去看丈夫。阿平忙眼疾手快按下她:“大夫嘱咐了,您今儿万万不可走动,先安心睡一觉,明儿醒来了再说吧。”

    余二嫂还要起身,阿平却坚决不许。或许是连日来的疲乏,她也没什么力气挣扎了,就又迷迷糊糊睡着了。

    余昭叫阿平给余谷灌了些温的红糖蜂蜜水,在外面贴上“今日家中有事,暂不营业”的条子,也自己睡下了。平时她都和朱翠姑娘一个屋,躺在床上看着朱翠姑娘的床上空落落的,只觉无比揪心。

    睡了一觉起来,余谷仍是没什么动静。余二嫂睡了一夜,脸色总算好些了。众人本想着她若看到余谷昏迷不醒,说不定又会昏过去。可余二嫂见状只是轻轻拍了拍余谷的胸膛,问道:“请大夫了吗?”

    阿平犹豫着把昨儿大夫的话说了一遍。

    余二嫂:“多请几个大夫来才好。”

    阿平忙应下,那是自然。余二嫂听说阿平是赵大娘叫来暂替朱翠姑娘的,就问:“朱翠姑娘回来了吗?”

    见众人沉默,她对阿平道:“你就去西湖楼吧,那儿我确实照管不到了。都靠骆安安姑娘守着,你去帮忙吧。”

    又拿出一锭银子,温声对王喜生说:“麻烦你帮帮忙,去请大夫来看,紧着好大夫请吧。”

    王喜生接过银子,点了点头,宽慰了余二嫂几句就去了。

    这几天,余家能请到的大夫郎中都请遍了,有名气的没名气的,坐堂的游方的,谁也说不清余谷到底为什么昏迷不醒,又应该怎样治疗。

    试了好些成方偏方,也是一点儿也不见效。

    余昭只好以身试险,再一次去到杜家的别馆,余二嫂现在魂不守舍的,也没发现她出门,不然肯定要阻拦她。

    可壮着胆子连着去了几日,都无人应门。

    她只好留下书信,恳求杜仁告诉他爹爹到底是怎么了,可也并没有收到回音。

    一天醒来,余昭发现爹爹的脸上潮红,嘴唇也干得起皮,用手一摸,烫的吓人。

    “发烧了!”

    不知道是不是身上的溃烂皮肤感染了导致的发烧,虽然每日都用酒精清洗,再换上干净软和的中衣,可伤口还是没有好转的迹象。余昭推测,这或许是因为是无法摄入足够营养加上没有运动导致的身体机能下降。幸亏余谷还保留了基本的吞咽反射和消化功能,每日可以吃些流质食物。

    于是余昭每日都换着花样的给他安排牛奶、鱼汤、肉汤、米汤和果汁。余谷虽没再瘦下去,可也一直没能稍微胖点,余昭总担心,他已经瘦到了极限了。

    看着平时总爱说些贫嘴冷笑话的老爹现在枯柴一般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余昭心里真不是滋味。情况再恶化下去,恐怕再也难以挽回。她本来并不懂医术,可既然大夫都没有办法,自己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酒精处理伤口的方式并不理想,伤口迟迟没有结痂,反而有扩大溃烂的趋势。

    余昭只好请余二嫂把余谷的衣服除尽,因为余谷正发烧,怕着凉了,屋里先燃了一炉上等炭,拿了块温毛巾拧干放在余谷额头上。

    用火烧过铁针,把有脓泡的地方先戳破了,给伤口上涂上酒精。大概是觉得疼了,余谷在床上不自在的动了几下。余昭虽然心疼爹爹,可看着他能对外界做出点反应,心里也觉得稍微安心些。

    又拿来艾灸的竹盒,里面放上小块木炭,温度稍微有些烫,在伤口上来回蒸熏。一方面希望高温能杀死部分细菌真菌,一方面伤口脱水后才能早些结痂愈合。

    等做完这些处理,余昭开始准备抗生素的培育。以她对自己能力的预估,青霉素是她现在唯一有可能培育出来的抗菌素。

    她听说青霉素十分娇气,温度、湿度、通风条件都要适宜才能培育出来。恐怕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

    于是只好再请了县城名气最大的大夫,说苏醒这事不急,先请大夫想办法让余谷退烧。

    大夫来了,先是看了伤口,又把了脉。

    然后对着余二嫂道:“这发热,乃外伤所致。若要退烧,还是以柴胡为主,柴胡已是微寒,其余用药也得温和些,微热倒无妨,若是过于寒凉之物,恐怕病人受不起。”

    余二嫂连声称是。

    大夫看看余二嫂深陷的眼窝,叹了口气,写了个方子:柴胡四钱,黄岑三钱,法半夏二钱,党参三钱,甘草二钱,黄芪四钱,葛根二钱,赤芍三钱。

    把方子递给余二嫂,而后交代道:“用药之时,不可吃发物,用水煎服,一天两副,三天后再来医馆找我。”

    送走大夫,余昭就火急火燎的叫了车回村。走之前交代狗蛋每日都要来村里跟她说说爹爹的情况,只管租车来回就是。

    家里人还不知道出了这么大变故,见余昭回来,都开开心心的迎接。

    余昭把事情经过大致说了,大家都是越听脸色越凝重。

    “所以婶婶,有好些玻璃制品需要你帮忙做。”

    素香忙点头:“只要能帮上忙。”

    凌霄虽听不到大家说什么,但看大家脸色都不好,就比划着问余粮。余粮和凌霄自创了一套手语,能进行简单的沟通。

    凌霄听说,就比划着要去看余谷。

    素香忙制止:“你就别去添乱了,谁有工夫照顾你呀。”

    这阵子家里的大人只有余虎和素香,因此她比之前敢说话多了,加上她天天带着几个小屁孩,几乎成了这些孩子的妈妈。

    凌霄却咿咿呀呀地执意要去。

    余昭便说:“去就去吧,明儿狗蛋哥哥来,让他带你去,过一日他还会再来,你就跟他回来就是了。”

    凌霄看了余粮的翻译,虽不是很明白,但知道是让她去了,才安安静静的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