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繁体版

第十四章 赵大娘的恩惠

    年节就要到了。

    余家在门上张贴崭新的桃符,又准备了五斤屠苏酒,两斤给庄家送去,一斤准备到时候给余大姐。

    庄实在也送来了一只松鸡。这些野味虽然值钱,乡里人年节时分却不管这些,送给朋友哪里还计算价钱,想着不过出些力罢了。

    “四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没到过年的时候,余谷就特别想念四弟余虎。他羡慕人家热热闹闹人丁兴旺,也怕四弟在外面一个人寂寞,当初说好的两三年就回来,一眨眼已经第四年了,音讯全无,叫他怎么不担心。

    “爹爹,我们放鞭炮去吧。”余昭过来找他。看着聪明可爱的女儿,余谷心里总算感到些许宽慰,于是牵了女儿出去玩耍。

    余粮记挂着让哥哥教自己编竹器,可是哥哥总嫌麻烦,一天天地拖着不愿意教,她琢磨着等大姐来了,自己求大姐去。她把这想法跟嫂嫂说了,嫂嫂也说要得。

    今年这年过得比往日快活一些,主要是有钱了。

    到了初二,余大姐带了些面条和菜蔬来了。余粮忙找她:“姊姊,我想学编竹篮,你教我好不好。”

    余大姐摸着隆起小腹:“我倒是想,可我如今肚子里有了宝宝,最近常恶心呕吐,整天地犯困,还得操劳家事,没精力教你。你求你嫂嫂的好朋友去吧。”

    “王癞子他老婆?”余粮失望道。又意识到姐姐的话,忙问道:“姐姐你又有了?几个月了?”

    “去年三四月就怀上了。只怕又是个女孩。”

    余粮听了心下疑惑,你也是个女的,怎么那么不喜欢女孩。

    余大姐又摸着肚子笑说:“这怀上了总想吃酸的,一年里让我家那口子去买了不少酸橙子回来。爱吃酸的,应该是男孩了。”

    余粮忍不住问:“女孩有什么不好吗?”

    “还是男孩好,有本事。我给前三胎都是女儿,他们老王家天天对着我横眉冷眼的,生个儿子,日子会好过些。”

    余粮也想让姐姐日子好过些,就暗暗许愿,希望姐姐生个男孩。

    余谷每天得空了就编箩筐,年节将尽时,已将箩筐编好了。不过这次去只得二钱银子,总觉得期望不大。说来也怪,一年前便是两文钱,他也觉得欢喜。这下见过二两银子了,竟觉得二钱也不多。

    过了十五,余谷一家又背上箩筐去镇上了。这回因为背不下,只好叫余粮背着余昭。余粮也才不足九岁,虽家贫,也不常叫她干重活,所以力气并不大,背上余昭走一会便得歇一会,一家人这样慢慢向着镇上去。

    这回认识路了,直接到了杨府西门。赵大娘这回在,她看见余家人,又是热情迎上来,看着余昭就咧开嘴:“小昭昭来啦!”

    余昭也回以一脸灿烂。

    赵大娘叫几个丫头去把箩筐收好,便伸手来抱余昭,又递给余粮一串三十文钱:“呐,这是给你的压岁钱。你们去街上逛逛吧,我跟昭昭玩会儿。晚些时候你们来接她。”

    余氏三人便出去了。赵大娘让人给余昭拿了好些吃食点心,带着余昭在杨府里逛了起来。出了厨房不多远,就是一片花园。此时花园里开了不少梅花,幽幽的香味甚是好闻,园子里有一片小湖,湖上一座竹桥。园子不大,但精巧可爱,一步一景,足以显出主人的品味。

    “你看这园子怎么样?”

    “真好看!”

    “哈哈,你可知道这杨府是什么来历?”

    我怎么会知道……

    余昭偏着头,说不知道。

    “这杨府主人现是叙州知州,这是他家的祖宅了。知州平日并不住这,族人住着。我说的你可能听懂么?”

    余昭边吃边点头。

    “果然冰雪聪明!”赵大娘把她放下,牵着她。

    “我就是在这府上管事的。这府里大小事务,都得找我。我厉害不厉害?”

    余昭又猛点头。

    赵大娘满意得很,又道:“那你以后跟着我住,叫我妈妈,天天有这些点心吃,好不好?”

    余昭愣住了,我说你跟我个三岁小孩说这些干什么,原来是想让我当你女儿。我可是好不容易让余家人都听我的,眼看就要大展拳脚了,怎么会轻易放弃?想了想说:“我看见大娘您也觉得亲近得很。只是我爹娘年到四十才生了我,家里又贫困,他们尽心照顾,好容易才把我拉扯到这么大,还指望我陪伴左右,给他们二老养老送终呢。虽然大娘家比我家强一百倍,然要我离开他们,实在是不忍呀!”

    赵大娘没想到这个小丫头嘴里吧唧吧唧吃着自己给的点心居然还直接拒绝了自己,不过她也是个痛快人,既然小姑娘不肯,她也不强求,便说:“难得你有这份孝心。那你就做我干女儿,常来陪我说会儿话可好?”

    “好呀好呀!”余昭欢快地答应了。

    两人又在园子里逛了好一会儿,走回西院厨房前,余家三口已经在等着了。赵大娘把收余昭做干女儿的事跟余家说了,余家自然欢天喜地地答应了。

    赵大娘又道:“我是个粗人,也不懂那些礼数,你们也是庄稼人,没必要搞得太复杂。这儿有点压岁钱,拿去给孩子买点好吃的,买点新衣裳新被窝吧。咱们这就算认下了。”说着拿出一两银子,想了想,递向了余昭。

    余昭接过银子,甜甜地道了谢。

    “这往后就是一家人了,有什么活计,我一定第一个想到你们。所以你们要是到镇上来,就来杨府找我,府里要是有用得上什么器具的,我交由你们去做。”

    出了门,余昭便要去粮店。

    粮店里除了稻米小麦,也卖各色粮种。几人转了一圈,这里店面虽小,种类却很齐全。

    “老板,可有占城稻种?”余昭问。

    “哈哈,你个小娃娃懂得倒不少。占城稻中是官府收了统一卖的,镇上没有,要去县衙问问。”

    “老伯伯,你可知道县城的占城稻种什么价钱?”

    “倒是寻常价格。”

    余昭点头。粮店老板又道:“其余种子要吗?咱们这里价格最平,到县里能高出至少两成。”

    余昭就让余二嫂去问各样种子价格,心里大概有数了就告辞道:“老伯伯,我们下次再来,今天没带筐子装。”

    到了家,余昭跟家里人商量:“咱们家里现有了近三两存银,明年吃饭问题不大了。我想把家里的土养起来,便不种那么多麦子了。”

    “不成!不种麦子,那田空着?咱家又不是王癞子家。”

    “爹,不种那么多麦子,又不是荒着田。咱们把土养起来,来年地力更好,岂不事半功倍?”

    余谷咂咂嘴,到底没再争辩,毕竟这家里的三两存银主要就是女儿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