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一百零五章 故意的?不小心的?

    周易脑海中飞速的运转,同时也做好了催动五行遁术,随时逃命的准备。

    其实不论如何回答,关系都不大。

    朱元璋若是想要他周易的命,左脚迈进大殿也是理由。

    不过,为了不让文武官员寒心,朱元璋还是会把诛杀这件事情,套上一个看上去合理的外壳。

    就是不知道,朱元璋这次是想到了什么点子。

    周易猜测朱元璋已经有所打算,但一点儿也不慌。

    大不了就是提前进山,扛起来造反的大旗。

    不过,如果可以的话,还是要等着军事实力有代差碾压之后再动手。

    对大明的百姓更好些。

    在穿越之前的周易,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而已,时代的一根毛,落在他头上就是一座山。

    穿越之后,有了实力,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时候。

    周易也期望,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百姓的利益。

    毕竟周易有着长生道果,不着急。

    朱元璋看着周易沉默不语,笑了笑:

    “这些年来,辛苦你了。

    为了大明百姓吃饱,不断翻译你父亲的著作。

    下次科举,咱期望你能作为主考官,为国家选良才。”

    周易听着朱元璋的任命,脑子嗡了一声。

    下一次科举考试,便是在洪武三十一年了。

    在历史上,这次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刘三吾。

    最离奇的是,在这次考试中,全部录用的是南方考生。

    北方考生不服,因而引发了著名的“南北榜案”。

    在“南北榜案”中,主考官刘三吾,以及很多的大臣,最终因此亡命。

    这也是朱元璋皇帝任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判案杀官。

    看朱元璋的意思,这是要交给他周易当主考官了。

    周易脑海中的问号不停的盘旋着,甚至想要问上朱元璋一句:

    你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的?

    把这个大概率送命的主考官,送到周易头上,朱元璋到底是否有这样的想法?

    联想着朱元璋方才提的问题,朱元璋杀人之心,已经昭然若示了。

    作为一个有足够政治敏感的人,虽然不知道洪武三十一年的科举,最终会引发“南北榜”血案。

    但联系朱元璋说得上下文,总该知道,朱元璋是准备要对周易动手了。

    如果是,站在这里的人是蓝玉,可能今天回到府邸,就要开始谋划,怎么造反自救了。

    周易叹了一口气,朱元璋的做法,就是阳谋。

    朱元璋盯上了,就必须要死。

    甚至,朱元璋还会给你一个机会造反。

    当然,造反的大概率也会被朱元璋平定。

    只不过,如果造反,还会有一丝生机,如果不造反,那将必然死亡。

    如果你造反失败,那就不要怪朱元璋杀人无情了。

    可站在这里的,是周易。

    作为面部管理的精通者。

    周易不动声色地接过了朱元璋的任命,甚至还表达了一定要为国选择良才的决心。

    面部表情管理得很到位,丝毫不会让人看出周易已经对这個任命,有了不好的猜测。

    毕竟下次科举,还有两年的时间,倒是不用太过着急,可以慢慢准备。

    不论是准备如何做科举的主考官,还是准备造反的武器。

    朱元璋看见周易接受了主考官的任命,又温声嘱咐了几句,便让周易离开了。

    周易走出金銮殿,便把关于朱元璋的事情都放到了一边儿。

    终于可以补充一下昨天晚上缺失的睡眠了,这次一觉醒来,正好会是夜半三更。

    不知道周家庄园里面,哪个小幸运儿,能够得到发明肥料的机遇。

    周易回家睡得安稳,但金銮殿中,朱元璋却是神色严肃,丝毫也不敢懈怠。

    朱允炆在一旁,服侍着皇爷爷。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叹了一口气:

    “本来是你父亲抗起来大明的天,再过几十年。

    大明的一切事物,才需要你亲为,可惜……”

    朱元璋提到了太子朱标早亡,叹息无法停止。

    如果是朱标还能活着,该有多好啊。

    大明依旧会是一个不断扩张,不断进去的朝代。

    赶超元朝蒙古族的疆域,也并非无法做到。

    可朱标早逝,只留下了一个不仅年少,还不太适合做皇帝的朱允炆,真的是令人头疼。

    朱允炆听到朱元璋提到朱标的早逝,忙哀声安慰了皇爷爷的心情。

    朱元璋眼神复杂地看着朱允炆:

    “今日在大殿上所说的事情,都是为了你才如此决定的。

    等咱死以后,你一定要照着做,不能违背。”

    朱元璋心中想着,若是朱允炆治理国家的能力,和他的个人品格一样好。

    该多好啊!

    不过,就算是朱允炆现在治理国家的能力还差一点,但朱允炆能够按照朱元璋嘱托的办事,过十几年,也能慢慢地体会到,高如何处理政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皇帝。

    朱允炆听着朱元璋的嘱托,点头如啄米:

    “放心吧,皇爷爷。”

    心中却是有些不耐烦起来,朱允炆此时正是二十来岁,最有雄心壮志的年纪。

    又怎么能完全听得进去眼前这个快入土老人的教导?

    朱允炆每天都在学习,古代圣贤的学说,也经常向老师们请教,该如何让大明朝朝,在他朱允炆的手上,走向新的辉煌。

    朱元璋看着朱允炆闪亮的眸子,充满着年轻的活力,长叹了一口气。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朱元璋能够做的,都已经做了。

    朱元璋没有再和朱允炆说大道理,而是抓着朱允炆的手,教导朱允炆如何批阅奏章。

    朱元璋除了向朱允炆进行讲述,如何批阅奏章外。

    也会不时地要朱允炆,对某些奏章做出回答,然后再指点朱允炆所说的,究竟有何疏漏。

    朱元璋和朱允炆爷孙二人,就这样,在金銮殿中批改奏章,一直到了华灯初上。

    南京城西,周家庄园。

    周易一觉醒来,终于感觉到了生机和活力。

    看着窗外的灯火,忙简单吃了一口饭菜,便不停地在周家庄园之内,运用五行遁术,进行地毯式搜寻。

    期望找到可以传授如何制作农药知识的幸运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