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五十八章 还是太年轻,需要历练啊

    曲阜,孔家宅邸。

    孔家当家的老太爷孔克坚,正在后院喝茶晒太阳。

    突然从门外跑进来了一个身穿官差服饰的衙役。

    一边儿跑,还一边儿大声道:

    “老太爷,不好啦。

    孔家出事了!”

    孔克坚皱了皱眉:

    “慌什么!瞧你这没出息的样。”

    可等到差役把迎春楼和县衙大堂上发生的事情,讲述给了孔克坚。

    老头子也是满脸苍白,面色发抖。

    自洪武初年,到南京跪拜朱元璋之后。

    孔克坚心中,就留下了一个名叫朱元璋的阴影。

    还好孔圣人的保佑,这十几年来,朱元璋没有再找过曲阜孔家的麻烦。

    甚至就连曲阜县的行政权,曲阜孔家也一直牢牢把握在手里。

    此时的曲阜孔氏,大抵上相当于孔氏家族的私人王国。

    虽然不能出仕做官,但在曲阜这一亩三分地上,还是能够做到独一无二的。

    孔克坚对这种现状非常满意。

    却不料的今天,突然杀出来了一个名叫周易的钦差、

    最可气的是,孔克坚的三儿子孔希人,居然还在行院中和朝廷钦差争风吃醋。

    二儿子孔希文,还在县衙大堂,准备当众殴打朝廷钦差。

    这个是要了命了!

    孔克坚长叹一声,不停地缕着下巴上的胡子。

    思考眼前的事情,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才会更高。

    若是发动曲阜的力量,和朝廷钦差相对,结果可能暂时地称功。

    但终究会被朱元璋剿灭。

    若是打着孔子儒学的名义,从大义上占领高地,对朝廷钦差发起进攻,胜败难分。

    不过,还是有一个更简单、也更有效的办法。

    千年世家的生存指挥!

    ……

    周易在曲阜县衙中,镇压了孔希文、孔希人兄弟之后。

    立刻让黑脸大汉,把他带来的兵丁,放到了县衙中的核心区域。

    一方面是保证县衙的安全。

    另一方面是省的让孔希文和孔希人两个兄弟跑了。

    在安置完杂乱kong的县衙后。

    周易便将探春楼的吕主管叫到了身旁,认真嘱托他究竟应该如何指挥,探春楼上的姑娘,让他们在短时间内学会大诰的表演方法。

    并让他们好好准备明天的开场演出。

    周易的马六走进周易的书房,低声道:

    周先生,门外有一个老汉求见,自称孔克坚。

    神色上还是比较温和,谦卑的。

    周易点了点头,跟随着马六,走到了反面门口。

    这个人周易有过一些印象,正是曲阜的当家人,孔克坚。

    孔克坚站在县衙门外等候,脸上的表情果然如马六所说,姿态低得很。

    孔克坚看到周易走到了面前,什么话都没有说。

    直接行了大礼。

    口口声声承认错误,

    周易看着孔家人如此迅速的决定。

    突然明白了些什么。

    一个家族,能够传承几百年的,固然是有着他的独到之处的。

    比如,孔家就很适合头像。

    若说吕布是三星家奴,谁收他当义父谁倒霉。

    但孔家也是如此,历朝历代,只要是能够一统中原。

    管你是五胡、还是南蛮,甚至是东面岛国的人,都可以投降的。

    周易略微思索,还是接受了孔克坚的投降。

    周易预料中的辩经场景,并没有像周易之前想象的一样发生。

    不过,他到山东曲阜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在政治上,取消一部分孔家贵族的特权。

    在《大诰》上,不断地打造一个个地方实例。

    最重要的,曲阜孔家的屈服。

    大致上暗含着《大诰》一书的含金量,甚至要高于儒家的孔子思想。

    若是这此曲阜之行,让《大诰》能够在海内压着《论语》传播。

    暂时取代乳儒家思想,成为华夏百姓共同的精神符号。

    那周易就更满意了。

    因为,孔子思想的耀眼光环便会变得逐渐黯淡。

    总有一天,孔家的声誉会跌到谷底。

    到时候,再出手,让孔家失去独特地位,为时不晚。

    虽然这个时间可能会比较漫长。

    但周易知道,他能等得起。

    皇城,金銮殿。

    朱元璋拿着侍女递过来的手巾,一边儿擦脸,一边开口问锦衣卫秦三道:

    “周易这两天又有什么动作吗?”

    秦三肃然站立,回答道:

    “周易近些天在山东省。”

    “哦,都去了哪里?”

    “第一站,便是临沂。

    那是他国子监在的学生,徐丹任职的地方。”

    朱元璋听着秦三的汇报,微微皱眉:

    “徐丹是徐达家的人把?”

    “是老国公徐达的族人。”

    “那近些年,要寻一个机会,给徐丹调离此地,升个官。

    周易还去了哪?”

    秦三低头,记下了朱元璋的话语。紧接着回答道:

    “周易又去了曲阜。”

    “孔子故乡?”

    秦三点头,确认了朱元璋的问题

    “正是孔子故乡。

    在曲阜,周易在迎春楼上和孔家三公子起了冲突。

    被孔家二公子升堂审问。”

    “呵,又是青楼楚馆。

    结果呢?”

    秦三笑着回答:

    “周易用陛下您的圣旨,夺了孔家二公子的县衙。

    把孔希文、孔希人兄弟关进了大牢。

    第二天,孔家的当家人就去县衙门口了。”

    秦三看着朱元璋表情温和,没有生气,顿了一顿,又道:

    “结果第二天,孔家的当事人就赔罪认错去了。”

    “不愧是这群儒生!

    一点儿骨气都没有,典型的谁赢了跟谁。”

    朱元璋批评完了孔家,又道:

    “这次周易去青楼,八成是因为争风吃醋,和孔家三公子起了争执。

    周易,还是太年轻,需要历练啊。”

    曲阜县衙。

    周易眯着眼睛,从脑花中播放,朱元璋在金銮殿之上的画面。

    这个死老头。

    心里面打得算盘。

    从南京,都能蹦到身在山东周易的脑门上。

    历练?当牛马罢了。

    不知道回京之后,朱元璋又会给他派到什么地方。

    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

    周易叹了口气,也招呼马六,给他打盆水,拿个毛巾,放在水盆中。

    这个提振精神的方法,周易倒是学到了。

    周易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文策,这是《大诰》在曲阜推行以来。

    从民间收集上来的线索。

    里面的信息,真假难辨。

    看上去着实很费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