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五十三章 无所谓,这件事情,他会出手!

    山东,兖州府,临沂县外。

    周易坐在马车上,看着脚下的道路逐渐平坦,出声问道:

    “这是到哪里了?”

    一旁的清风大声答道:

    “报告先生,眼前便是琅琊县城了。”

    此地古称琅琊,今称临沂。

    临沂县处于山东兖州,地理上处在山东丘陵之中。

    实际上,不只是政治区划的山东。

    苏北的很大一部分,地形也都已丘陵为主。

    临沂因临沂河而得名。

    临沂县以北,就是大名鼎鼎的沂蒙山。

    沂蒙山在大明朝或许并不是很有名,但穿越而来的周易,自然是知道,沂蒙山区的优势。

    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此地,在某些特殊的时刻,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在沂蒙山区“广积粮”,甚至都不需要“高筑墙”。

    重重叠叠的山峦,就是最好的屏障。

    周易从南京城出发,混迹在北行的商队之中。

    到了山东范围,选择了单独行动。

    周易此行的第一站,就是沂蒙山南麓的临沂县。

    但周易此来的山东的第一站,选在了临沂,倒也不只是为了沂蒙山,更重要的是:

    周易曾经的学生,徐丹,在临沂县当县令。

    临沂县外,县令徐丹正带着县里面的一应人等,等候在十五里外,迎接周易一行的到来。

    日近午时,一行车队正从南边儿驶来。

    领头之人正是周易。

    徐丹连忙上前行礼:

    “闻得先生远来,学生迎接来迟。”

    周易笑了笑,扶着徐丹的肩膀:

    “多年未见,你也已经是一任父母官儿了。”

    “仰仗先生给了我们一个机会。”

    周易摇了摇头:

    “机会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的,

    你争取到了,就是你的能力。”

    周易和徐丹客气了两句。

    徐丹连忙引着周易走到县衙的后厅。

    说是县衙的后厅,但这房子的破败程度,和当年观止堂的老危房间,有得一拼。

    周易看着破败的环境,再看看徐丹简朴的衣着。

    没想到,这个在京城中的公子,变化如此之大。

    也是啊,要是徐丹依旧照着京城之中的奢侈作风习惯,早就被朱元璋剥皮实草了。

    徐丹为了给周易接风,桌子上摆满了山货儿。

    这些山里走兽,在南京城可是天价,到了临沂,虽然也并非人人都能吃得起,但也便宜了很多。

    徐丹看着周易身边儿,跟着的一个个孩子,笑问:

    “他们,可是先生新收的学生?”

    周易点了点头,说带着学生们出来见见世面。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出来走走,总是好的。

    徐丹点了点头,言说他出来走了这些年,才把当年书本之中学习到的知识,消化完全了。

    周易拍了拍书童清风,向徐丹道:

    “周聪。

    他老家便是山东的,此行随我来到山东,想在你们临沂县安个家。

    还请你多多照料才是。”

    清风,周聪现在也已经十八九岁,身材好端壮硕。

    周易安排周聪居住在临沂县,一个是因为周聪的确是山东人士,为了躲避元朝末年的灾祸,居家搬迁到了南京。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周聪年纪大了,还是要成家立业。

    总不能一直要他当书童。

    除了这两方面原因之外,周易把周聪安排到临沂,更重要的是。

    周聪是周易为数不多,非常相信的人之一。

    临沂之地,位于燕京城和南京城的几乎中心处。

    等十几年,朱元璋撒手人寰之后。

    燕京的朱棣起兵南下。

    而山东,正是战争路上的经历处。

    作为从几百年后穿越而来的周易,当然知道。

    靖难之役,并非简单的国号更改,皇帝易主。

    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无数的兵丁战死。

    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

    战乱亦是机遇。

    若是能够在山东提前布局。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周聪听着周易的引荐,上前来,向徐丹行礼。

    徐丹点了点头,说着周先生的事情,就是他的事情。

    在临沂的地界上,徐丹的话,还是好用的。

    菜过五味。

    徐丹又问道:

    “周先生,京城之中,陛下可是在宣传大诰?”

    周易点了点头,并说此行的目的,便是来督促地方,做大诰的宣传。

    徐丹听着周易的话,脸上满是愁容,犹豫了好半天,才和周易直说了。

    原来在地方上,大诰的宣传倒不是最难的事情。

    最难的事情是大诰宣传之后,县衙门前总是挤满了告状的人。

    主要是告县里面的乡绅。

    徐丹核查之后发现,几乎县里面所有乡绅,按照大诰里面的说法。

    都可以拉出去砍了。

    但要真的认真执行大诰,把这些乡绅,都砍了。

    徐丹这县令也别干了。

    毕竟徐丹不是朱元璋。

    这临沂县里面。

    先不论全砍了,这些乡绅会不会起兵造反。

    就说一个收税,把乡绅都砍了,又要谁去收税?

    总不能要徐丹挨家挨屋敲门吧……

    周易听着徐丹的话,哈哈一笑:

    “你可知,皇帝陛下为什么执行大诰?”

    徐丹一愣:

    “防止酷吏乡霸扰民。”

    这是提醒结果合理。

    周易点了点头:

    “《大诰》从何开始。”

    “乡民击鼓……”

    这是提醒程序合理。

    朱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那只要百姓不再来击鼓,就可以了,但是要如此对待百姓……”

    周易一听,皱眉道:

    “谁让你对付百姓了。”

    “那是……”

    “对付乡绅。”

    “乡绅?”

    “等我过两日走了。

    你便设宴,请乡里面的乡绅赴宴。”

    “等先生走了?”

    “同时叫着和你徐家要好的卫所头领。

    当着乡绅的面子上,把皇帝陛下颁布大诰。

    他们都是死罪这事儿说清楚。

    问他们想不想死。”

    “那肯定没人想死。”

    “若是不想死,就把这几年在老百姓身上挂出来的油水。

    吐回去。

    必要了还是要杀几个立威的。

    他们知道你敢杀人,怕了,一切都好办了。”

    徐丹听着周易说的话,犹豫道:

    “可是……为什么要等先生您走了之后,再进行啊。”

    周易笑了笑,拍着周聪的肩膀:

    “无所谓,这件事情,他会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