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那个时候,便是咱大展神威的机会了!

    为什么要说抛开事实不谈呢。

    因为空印案的最大事实,就是地方政府的官员,违反了明朝制定的税收规则。

    虽然这种税收规则是一种并不合理的规则。

    在朱元璋看来,默认可以违反规则,“随意变通”,却是更大的危害。

    今日这些臣子,可以因为无法实施这个政策,便私下更改。

    那明天是不是,就敢在其他方面也欺瞒皇帝了?

    那后天是不是,就敢造反了?

    造反的胆子可能是没有,但对皇帝的命令阳奉阴违,搜刮百姓的胆子,却是很大。

    作为平民造反起家的朱元璋,并不认为官僚、士大夫是帝国维系的政治基本盘。

    而是认为,让人们吃饱,才是不造反的关键。

    郑士利驳斥朱元璋大搞空印案的四点原因,都触怒了朱元璋的逆鳞。

    第一点,空印的实际危害不大。

    相比于空印的实际危害,朱元璋更在意的是:

    若是什么事情都能如此操作,背着皇帝在私下里形成潜规则,总归会有危害大明事情存在。

    第二点,空印是由来已久的权宜之计。

    朱元璋本就是元末朝廷迫害的对象。

    对元末的官员,大抵是十分痛恨的。

    继承迫害朱元璋家族衰亡朝廷的潜规则,朱元璋不生气才怪!

    第三点,国家立法,先法后惩。

    第四代,养士很难,需要珍惜。

    和宋朝不同,朱元璋似乎是从来就没有想过和士族共天下。

    洪武朝的官员,除了科举考试外。

    其他的官员多出于国家开办的学校——国子监。

    甚至,相比起有着家族牵挂的士族,朱元璋更期望,国子监中少有牵挂的人,外出做官。

    朱元璋在金銮殿上发完脾气,突然有嚷嚷着要小太监去取一本书。

    周易在观止堂中,查看着脑内的监控,心中疑惑:

    “是要取哪本书呢?”

    不多时,小太监拿过来了一本薄薄的书册。

    周易看着有点儿眼熟。

    等朱元璋翻了几页。

    周易才恍然,这本书,正是周易前些天在大殿上送给朱元璋的《论大明律应与时俱进》。

    虽然那时候朱元璋看着这本书,爱答不理的。

    但朱元璋总算是记住了一个书名,到了需要时候,真能翻出来。

    周易看着朱元璋的动作。

    便知道,用不了几个时辰,皇城里的太监,便要来到观止堂,拜访周易,再请他金殿召对了。

    果然如周易所料,不出一个时辰。

    宫里面果然来了太监上门传旨,请周易上金殿召对。

    周易还如往常一样用足了银子,再太监口中走了一个打探皇帝为何召见原因的流程。

    皇城,金銮殿。

    周易走到金銮殿时,能够明显感觉得出,现在的朱元璋,和去年的朱元璋,有着很大的不同。

    从眼眸到行为举止,无不透露着一种疯狂。

    朱元璋看着周易走进他的视线里面,拿出了郑士利的奏疏,和《论大明律应与时俱进》,让小太监递给周易观看。

    周易看完之后,点了点头,和朱元璋说了他的理解——当然,是假托逝去的父亲的名义。

    周易认为,大明律中的条款应当没过几年都有一次修订。

    若是认为“空印”实在可恶。

    不如围绕着地方政府的大印管理,多想想,可能存在的犯法情况。

    并提前在大明律中表明。

    周易同时还向朱元璋推荐他的活字印刷技术。

    和朱元璋解释,即使大明律每年更新,仁义书铺也能无需重新刻板,便能印刷成书。

    朱元璋打断了周易的推销行为,感叹道:

    “你的父亲周全,不会是上天的宠儿。

    即使已经阴阳两隔。

    但周全生前遗留下来的书籍和技术。

    简直是为大明朝历史发展的进程,量身定做的。

    朱元璋又一次试探了周易。

    期望知道周易到底是不是“观止堂主人”、

    周易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让朱元璋不再怀疑。

    ……

    和历史中的结局一样,上书朱元璋的郑士元,在被朱元璋逼问,是谁派来的之后。

    被发配到了边地充军,

    郑士元的哥哥,参与了空印案的郑士利。

    也一改赦免,被押解到了前往边地充军的路上。

    空印案被波及到的官员,没有一个因为郑士元的上书,而恢复职位。

    反倒是从国子监中,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年轻学生,走向地方的岗位。

    ……

    洪武十五年,十二月。

    观止堂

    岁末年关。

    周易一个人窝在书房里面。

    对着一纸的符号写写画画。

    穿越以来,已经七年了。

    就是得到长生道果,也已经有了五年之久。

    周易在这五年里,前三年打基础。

    点亮了和活字印刷和白话公文。

    进入国子监,担任了小官。

    并让白话公文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在国子监中推行。

    白话文得益于朱元璋的工作要求,和成为选拔官员标准。

    这两年来,伴随着胡惟庸案和空印案。

    使得一大批旧官员离开,国子监的学生们走向了中央和地方的官场。

    而不论是中央还是地方的官员,国子监出去的学生们。

    都非常喜欢使用白话文。

    除了朱元璋的要求之外,更多的原因,是真的好用。

    周易相信白话文的生命力,因为他知道,这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果然,白话公文,已经由国子监,逐渐推向了整个大明官场。

    这令周易非常兴奋!

    至于在国子监中,升了一个四品的官儿,倒是其次。

    不仅如此,周易还在自己的庄园中。

    对使用白话文进行基础教育,进行了试验。

    也真正的拥有了可以逐渐发展的基地。

    最令周易开心的是:

    在洪武四大案的前两案中,安然度过,没有横尸!

    其实,洪武四大案中,只有前两案,对周易来说,是最危险的。

    后两案,一个是针对贪官污吏,一个是针对勋贵元老。

    周易到更有些把握,不至于被卷入其中。

    可接下来的郭淮案中,相比这两个案件,朱元璋的心态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对于周易来说,是非常期待的契机。

    到了那个时候,便是咱大展神威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