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行者:从西游后世开始
繁体版

第4章:账房

    记账,是半个文化人的活,也是需要有熟人推荐的。

    偏偏,罗星穿越前的文凭,在这里勉强只能算半个文化人——语言大概已经掌握了,文字却是一道新的门槛。

    在边野乡,罗星也见识了官府张贴的公文,但基本不认识那些文字,到了清水城才慢慢学到了一些——果然也都是象形文字进化而来的方块字,不过,接近于篆书和隶书之间,甚至有些还保留着甲骨文的味道,总之就是“古朴稚拙”,辨认和书写都比较难。

    在清水城打零工的几个月里,罗星抓住任何能够学习的机会,慢慢地,也认识了一些文字——无论是公文还是榜文,亦或是商铺的招牌,甚至还在富户家做帮贡的时候看了记账和清点物资的账房先生的本子,两个月时间,勉强也学会了大几百个文字。

    按照穿越前的标准,认识两千多字才算是完成了基础识字教育,照这么算,罗星在这里还是半个文盲。

    不过,已经比平民好很多了,毕竟真正的个平民,基本都是“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在华夏古代,一些特殊的手工艺人基本只要识得千八百字就能传承技艺了。

    学习期间,罗星也了解到这片土地上的最高政权——其实边野乡榜文里也有,只是罗星当时不识字,也没人会整天把自己所处的最高政权的名字整天挂在嘴里,最多也就说一声“朝廷”如何如何,至于朝廷的本名,没事不敢乱说。

    这里的政权名称,叫做——大乾王朝。

    这是一个华夏历史上未曾出现过的朝代,算是修仙界特有的。

    其实罗星在采石场干一个月拿到的铜钱上面就有,不过上面不是“大乾通宝”,而是“乾元通宝”。

    罗星依稀记得,华夏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就有这种铜钱,不过乾元好像是皇帝年号来着,罗星也不是很清楚。

    了解这些以后,罗星自然是处处留心,看看能不能混个识字人的体面工作,比如,富户家小孩的伴读书童之类的,结果自然是没机会——伴读书童的活儿,也要看有没有熟人推荐的,罗星一个外来的零散工,人家肯定是不放心的。

    就在入秋之际,罗星忽然就找到了机会。

    在一次到富户家帮工的时候,罗星正好碰到记账先生手摔断了手,写不了字。

    伤筋动骨一百天,就算是仙界有灵气滋养,凡人都比地球上的人更健康些,也需要不短的时日来调养,这次机会,罗星自然是抓得紧紧的!

    因为已经帮过几次忙,跟富户家里的人也都混了个脸熟,所以,当罗星自告奋勇跳出来说自己会记账时,所有人都只是疑惑,没有直接拒绝。

    富户老爷自然是不信的,记账先生也有个学徒,可惜学徒有别的事情——富户家里的产业在清水城附近也不小,大宅里有一个,城外的农庄也要一个,尤其是入秋丰收的季节,该收的租子和赋税,和华夏那边的规矩差不过,大概也就稍微宽松一点点……

    于是乎,富户老爷和记账先生亲自考核一番。

    罗星胸有成竹,毕竟观摩偷学了好久,知道这种记账的活儿也就需小学级别的数学水平,撑死了用到一点点初中知识……

    接着,他便小试牛刀,把一大早厨房要需要采购的菜做成了一个清单。

    他用的字是混合了新学的字和华夏的简化字,至于数字,则直接用上了阿拉伯数字,不过还是加了些防止篡改的标记,比如数字“7”中间加点,2和5尽量写得不像,6和9也加了钩作区分——这可是他小时候看见老师为了防止学生篡改分数而做出的防伪标识……

    记账先生顿时就不乐意了:“字都没学全你就想记账?”

    罗星也不着急,慢慢说道:“这是我在老家学的简笔字,虽然简陋但是方便好记,也只有我们自己人能看懂,先生你莫急,等我俩再对上一对,你便知晓这简笔字的好处了!”

    记账先生平日做记录写的字还挺周正,就是有点慢,罗星这样写,倒是快多了,尽管用毛笔限制了速度,但也比记账先生快得多。

    富户老爷倒是看得挺感兴趣。

    记完账,自然要考验一番算数,好在富户家也不是每天大鱼大肉,早上买的菜也不多,罗星用口算就能解决,连记账先生的算盘都没用上。

    记账先生颇为不屑,但还是承认:“这简笔字虽是粗陋,却也还算便捷……”

    老爷似乎是识货的,又出了一道考题,让罗星去盘点一间屋子里的杂物,罗星自然是拿到题目就开始解……突然间还找回了一点学生时代的感觉。

    很快,屋里的东西清点完毕,罗星记了好几张纸,老爷又拿出另一册账本,却是他早前就登记过的,接着,老爷让先生一条一套询问。

    先生问:“蜡烛有几何?”

    罗星稍微一翻:“白蜡烛一百支,红蜡烛六十六只。”

    先生看他一眼,接着问:“铜烛台几个?”

    罗星又翻了几翻:“铜烛台五个,其中莲花台三个,金蝉台两个。”

    先生又问了几个,罗星翻来翻去,总能准确找到。

    这一会,先生也不得不微微点头。

    老爷自然也满意:“那便这样定了,罗星,你与邱先生一同记账。”

    记账先生又说了一句:“我认不得你那简笔字,也拿不了笔,倒是能教你写正字,你可要要好好学。”

    罗星本想吐槽“你那字也不好写啊……”,不过看样子,记账先生似乎有点欣赏自己的意思,不然也不会上赶着教自己写字,便道:“多谢老爷,多谢邱先生!”

    于是,罗星从底层体力劳动者,一步跳到了底层脑力劳动者的行列,心里也不禁想起一句老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有了这份在平民看来已经算得上体面的工作,罗星也感慨,这个冬天,好歹有着落了,不光能在在富户家里平安度过,还能顺带着学习这里的正统文字。

    入冬之后,天气冷了许多,罗星将一个月的一半工钱交给记账先生,算是谢过他的教学之恩,再用第二个月的全部和第三个的一半,换了一身暖和的衣服。

    不知是不是自己体力在修仙界灵气的滋养下越发强健,罗星并不觉得太冷。

    后来才知道,这边属于大乾王朝南方,靠近炎热的南方十万大山,冬天其实不那么冷。

    罗星感觉,这地方约等于华夏南方几个避寒胜地,不过,到了冬天最冷的时候,还下起了薄薄的雪。

    罗星忽然想起小洪村的村民们——似乎也没见他们家里有着御寒的棉衣之类的,不过,那边离这里也就几百公里,按常识,大概也没这么冷,躲在家里烤火应该就能度过最冷的夜晚。

    过了冬,自然就到了新年。

    这边也有二十四节气的时令,春节不叫春节,叫“新岁”或者“春令”,倒也大差不离,似乎没有年兽之类的传说,毕竟有修仙者,什么妖兽来了也不怕。

    入冬之后的事情也不少,富户在城外有农庄,收佃户的租子,城里也有生意,外加过新岁,要忙的事情还真不少,罗星和记账先生也是在忙碌中度过的。

    新岁后面还有类元宵的开岁节,城里也有花灯庙会之类的,罗星在最热闹那几天没去成,倒是快要散场的时候去看了看,庙里供的似乎是三清天尊,虽然名号没变但似乎少了些别的神仙……不过是个县级下属的小城镇,罗星也没太在意。

    过完节,大概也就等着开春播种了,记账先生的手也基本恢复了,但不能抬重物,也不能长时间写字,这时,他的学徒回来了一趟。

    这学徒跟罗星差不多年纪,颇为清秀瘦弱,不过,有一股子来者不善的意思……

    罗星自然也明白,自己威胁到了对方。

    主要是,这学徒的身份也跟罗星一样,是底层出身,没有一个说得过去的家世背景。

    而记账先生,有个女儿……

    老实说,学徒是个不错的赘婿人选,可是,罗星这几个月表现的太好,隐隐有盖过了学徒的迹象。

    所以,罗星隐约听到消息,学徒就是冲这个来的。

    说实在的,罗星根本就没见过记账先生家人,虽然都住在城里,但记账先生基本都在富户家里,回去的时间也少,虽然不像管家那恨不得所有时间都住在大宅里,但也差不多。

    罗星是以帮工的身份住下来的,和大宅的仆人睡通铺,也就比采石场好一点,不记账的时候还帮着干点杂活,除了记账和识字,跟记账先生基本没交集。

    不过,学徒感受到的威胁,并不会因此减少,毕竟,就算罗星从未见过记账先生的女儿,跟记账先生是否有意招赘是两码事。

    小洪村和边野乡那边相对落后和淳朴,尤其是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要不是顾忌罗星的身份,村长也是很有兴趣把罗星留下来的。

    至于清水城这边,已经有了相对明显的封建王朝氛围,人情礼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所以,也由不得人家小姑娘。

    罗星是光棍一条,最多有个“边野乡洪村人”的名头,“小洪村”这个名字根本就被忽略了,而学徒本身也有自己的家世,只是家道中落,所以幼年就跟着做学徒,也算是内定了的,但算术天赋可能差了一点点……如果没有罗星的出现,大概也能继任这份工作,当上赘婿。

    罗星虽然不是什么洞察人情世故的老油条,但也是在职场混过,最后做个半躺青年,不是混不好,只是懒得钻营。

    可如今都到了修仙界,依旧摆脱不了人情世故这一套,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纷争,有纷争就有江湖……不过,罗星志不在此,听说了也没当回事,学徒真要来找茬,躲着点也无妨。

    当然,学徒也不会一回来就处处冷嘲热讽,针锋相对,相反地,人家刚回来就挺热心的,还借着帮师傅的名义帮着罗星“查验疏漏”……

    罗星知道他的来意,将计就计,又多学了半个月的文字,学徒这才图穷匕见,又来了一个切磋比试,还招来城里一帮子账房学徒,搞个“联谊会”之类的活动——其实就是几个学了点文字、会算账的年轻人搞社团活动,就跟罗星穿越前的天文爱好者网友团一样,只不过,比试的内容包括了行酒令、心算、斗算盘之类的,罗星最不怕的就是心算,把一众学徒都比了下去,至于行酒令,多少有点写打油诗的意思,罗星本想来点“文抄公”,拿几首华夏古诗凑凑数,又想着自己心算赢得太过轻松,已经引起几个学徒的暗中不满,于是干脆示弱,输掉这一局,至于斗算盘,老实说,罗星也只是学过基本的算数,所以勉强做到不丢份,最后,众学徒尽兴而散,搞得好像都成了好哥们一般。

    不过,事情没这么简单,开春以后,记账先生也勉强能写了,学徒不知怎地,撺掇记账先生让自己留在城里,让罗星去城外农庄记账。

    出城下乡这事看起来是个美差,虽然出城条件差点,但也是代表城里老爷的,下面的人自然会巴结,不过,学徒的打算很明显——就是让罗星远离记账先生及其家眷。

    学徒家道中落,却还有几个不远不近的亲戚在城里,似乎也发挥了一些作用,明里暗里针对罗星。

    小小一个县城下属的小城,城里人口还不到一万,就已经有这么复杂的人情关系,有这么多人勾心斗角,罗星自然也是心领神会,干脆,跟富户老爷请辞,说准备去县府。

    富户老爷其实看得出来,罗星比学徒更优秀,但也知道罗星出身差了些,稍作挽留,便不再坚持。

    记账先生听到这消息,很是惊诧,也颇感遗憾,学徒听了却是暗喜不已,嘴上自然也是跟着师傅一起挽留。

    罗星去意已决,说自己出身乡野,就想着去大城市闯荡一番,记账先生最后也被说动。

    其实,罗星本想把简笔字和基础算数教给记账先生和学徒的,想想还是算了……

    领了半年工钱,已经抵得上一个采石工一年半还多的卖力气的钱了,罗星准备找到合适的人搭伙去龙泽县府——基本也没人会单枪匹马赶这么远的路,除非有武林高手一般的傍身武技,或者成为飞天遁地的修仙者。

    这一去,便是为了求仙。

    这求仙之路,还得一步一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