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大宋不能没有赵骏
观稼殿内,按照往日,上午早朝之后,不管是皇帝还是宰相,都会回去稍微休息一下,然后开始今天的政务。
宰相去政事堂理政,皇帝就自由一点,勤政的就去延和殿批阅奏折,不过到赵祯时期,改为了崇德殿。
所以这个时候三相三参等宰相不可能在后苑的观稼殿,这里在以前也不可能是他们能来的地方。
但此刻大宋这帮群臣们,却在观稼殿这个原本不起眼,只有每年农桑做做样子的殿宇当中,开起了一次能改变未来大宋的会议。
赵祯坐在观稼殿殿上方的太师椅上,由于这不是正经朝会,他让王守忠搬了几把椅子放在下面,诸多大臣们左右坐好。
恰在这个时候,范仲淹也走进来,向赵祯行礼道:“官家。”
赵祯就问道:“赵骏呢?”
“大抵是累了,现在稍微睡一会儿。”
范仲淹回答道。
“嗯。”
赵祯点点头:“范卿来得正好,一起坐下聊聊吧。”
“谢陛下。”
范仲淹就坐在了最下面的那把椅子上。
虽说他敢叫板宰相,但现在他毕竟只是个秘书少监,官位最低,自然只能坐在末座。
等他落座之后,赵祯才环顾众人,开口说道:“赵骏到大宋来,已经一月余,太医说,他的病情快则十天半月,慢则再过一月,大抵就能养好。他眼睛睁开的时候,估计是瞒不住了。”
“至少我们能确定,他在眼睛看不见的这段时间里,说的所有话都是真话......”
吕夷简略微迟疑。
因为他忽然想起了这段时间里赵骏可没少逮着赵祯一家人骂,骂完赵祯本人再骂他爷爷,说的脏话一次比一次难听。
要是所有话都是真话的话,那岂不是赵祯是二傻子蠢笨驴加老色皮贱骨头?
所以吕夷简一下子就有点后悔自己为啥要接这个茬了。
好在赵祯当时没想这么多,点头应下道:“嗯,不错。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未来的事情,诸公觉得,如今我们大宋要想强盛,改变靖康耻之事,应该如何?”
范仲淹一听顿时来了精神,立马说道:“官家,自然是矫国革俗,去疴除弊。昔年秦国困顿,有商君变法,才有秦国强盛,最终一统天下。一时之势,只能一时之法。若不思变通,死守祖宗之法,焉能长久?”
“嗯。”
所有人听了都点点头,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
赵祯看着自己这位未来的改革大将,充满希望地问道:“范卿觉得,我们应该从何做起?”
范仲淹想了想道:“大宋已经病得太久,正如赵骏所言,国库支余几乎全用于军队开支,可养的兵马毫无战力,后来被西夏连连战败,足可见里面的弊端。”
“唔。”
赵祯微微沉吟。
吕夷简眉头一皱,语气颇重地质问道:“你还想改革军制?”
这话一出,令范仲淹脸色大变。
大宋军制是当年赵匡义赵光义兄弟留下,除了边兵以及留守各州的地方厢军以外,主要的军队都集中在汴梁,也就是禁军。
刚开始的时候禁军数量并不多,但到宋仁宗时期,禁军已经发展到了八十多万。
因为北宋起义太多,朝廷就招安,招安的人就全塞进禁军里,结果人员就越来越臃肿,兵马数量急剧增加。
本身宋朝有钱,如果能够把这八十万禁军训练成精锐部队也是好事。
毕竟禁军除了负责汴梁的安全以外,还要去边境打仗,那么多人用得好的话,暴打西夏和辽国不是问题。
然而宋朝皇帝又不放心把军队交给将领,所以平时这些禁军训练就由那些教头负责,也就是林冲这帮人,并不会给将领兵权。
等到打仗的时候,皇帝才会让枢密院调兵,再派遣将领领导这些士兵去边境,结果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严重危害了禁军的战斗力。
但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兵权彻底掌握在皇帝手里,完全杜绝了五代十国那样将领倾覆政权的可能。
所以如果改革军制的话,就会触及到皇权的底线。
范仲淹再蠢也知道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连忙否认道:“自然不是,三冗之害,我想诸位比谁都清楚,赵骏也说了,若是强行拔除,无异于葬送国家,因而急需缓图,先以冗官为主。”
“呵呵。”
吕夷简立即针锋相对道:“你没听赵骏说的吗?若是改革吏治,就是先让百官们革了自己,谁会答应?赵骏难道没有告诉你,未来你庆历新政,会有多少人反对?多少人对你群起而攻?”
范仲淹牛脾气上来,立即顶了回去道:“哪又如何?我从不惧怕。赵骏说了,改革吏治势在必行,这個方向既然是对的,那我纵使身死也要走下去。”
吕夷简冷笑道:“你有几条命能与全天下的官吏为敌?你可知道若是各州路官员因你而罢官,天下有多少政务要被耽搁?若是汴梁三千多名官员,两万多吏员就此停摆政务,一天之内,汴梁就会乱成一锅粥。”
范仲淹丝毫不理会,而是向赵祯拱手说道:“赵骏的话想必官家也已经清楚,若是不改革,大宋危在旦夕。吕夷简反对改制,是因为他是赵骏嘴中的保守利益集团罢了,难道官家要眼睁睁地看着大宋被这三冗之害弄得国家凋零吗?”
“你!”
吕夷简大怒,范仲淹又用站在道德制高点这一招。
赵祯眉头紧皱。
范仲淹是自己看重的臣子,也是赵骏钦点的改革派大臣,但他做事好像还是太莽撞了些。
难道赵骏之前就没有说,这件事情需要缓图吗?
“官家,冗官的事情,还是要从长计议,大宋官员实在是太多了,且逐年还在往上增加,一下子变革那么大,革除那么多官员,国家不一定承受得住。”
“是啊官家,范希文有革除弊端之心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能操之过急,还是等赵骏眼睛复明之后再说。”
“臣也以为需要再思量思量。”
三相三参,包括与吕夷简不对付的王曾和蔡齐,居然都罕见地站在了和他同一边,反对起立即开始冗官改制。
不是他们叛变,而是确实有立场利益方面的考虑,以及动冗官这个问题后果的担忧。
北宋仁宗时期官员数量就已经达到了四万多,是唐朝的两倍。要知道唐朝巅峰面积一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宋朝才二百八十万平方公里,就可以知道宋朝的冗官有多严重。
而且这还只是官员,都没有算吏。一个县有编制的官员满打满算也就县令、县丞、主簿和县尉四个,需要的吏员则至少在官员的十倍以上。
这些虽然是官员花钱雇佣,但大多数还是宋朝朝廷补贴给官员,否则靠官员那点俸禄,怎么可能养得起?
如果真按范仲淹庆历新政搞改革,不止是动了那四万人官员的蛋糕,还有全天下四五十万以上吏员的蛋糕,这股利益集团加起来,可不比改革冗兵的问题差。
所以就算确实需要改制,也不能立即就动手,而是希望等赵骏眼睛恢复之后,与他一起商量商量,看看他有什么办法再说。
赵祯见到大家都反对,就无奈地看着范仲淹道:“范卿,还是等赵骏眼睛复明之后吧。”
“官家......”
范仲淹还想说点什么,但看到赵祯那无奈的脸,也只能叹息一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
这个世界上总是充满着无奈,虽然明知道问题严重,可他们却难有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范仲淹想改革吏治,也是无奈之举。
因为三冗里面,冗兵是皇权底线所在,谁也不敢去冒死去触碰这颗雷。
冗费是什么?
其实就是冗官和冗兵产生的多余费用。
比如交引法里朝廷被茶商们钻空子多搞走的钱,就属于冗费的一种。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除了茶商以外,厢军、禁军、边军的多余支出,军队被吃掉的空饷,招安花的钱,以及将领贪腐的花销。
还有官员的补贴、职田、绢布、粮食、恩赏、冰炭、香料、公使钱、给券等等,也是除基本俸禄工资以外的冗费开支。
可以说冗费其实就是商人、官员、军队三方在一起趴在大宋朝廷吸血的结果。
要想解决冗费,就得解决冗官和冗兵,可范仲淹又不能去触碰冗兵这颗雷,那不只能对冗官开刀?
但现在赵祯显然也拿冗官暂时没有办法,似乎也只能等赵骏眼睛恢复。
可万一赵骏眼睛恢复之后也没有办法呢?
他毕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人而已,难道整个大宋的未来,就要靠一个什么经验都没有的毛头小子?
“三冗之事牵扯实在是太大,稍有不慎,则国家就可能会非常危险。”
吕夷简见范仲淹偃旗息鼓,松了一口气,才说道:“此事应该先暂且搁置,等以后赵骏眼睛好了再谈。如果把三冗的事情放在一边,下一步规划应该是强国?”
“发展工业吗?”
赵祯忙问:“可是我们也就仅仅听赵骏说发展工业需要什么,具体怎么发展,我们却是不得而知。”
“额......”
吕夷简为难了。
王曾也无奈道:“那还是等赵骏吧。”
赵祯不满道:“怎么什么事情都要等他,没了他大宋就活不下去了?”
“官家,没办法。赵骏不是说过了吗?要想工业革命,就要有大量工科人才,还要有石油和橡胶,都要靠赵骏帮忙。”
王随苦笑道:“而且先不说石油和橡胶能不能找到,就算能找到,那人才怎么办?所以只能等赵骏了,我们需要赵骏帮我们建立起科学体系......”
“好吧,那下一步呢?”
赵祯只好道:“赵骏说赵元昊马上就要叛乱立国了,这次总该我们自己能拿定主意,不需要赵骏了吧。”
“还是按照之前我们的策划,让范希文去。”
吕夷简看了眼范仲淹,这厮如果能不在朝堂里,自己都能多活几年。
“但赵骏说,就算范卿去,顶多不至于大败,难道朕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赵元昊那厮建立西夏国吗?”
赵祯很是不满。
李元昊其实已经算是半立国了,他之前就自立为夏国公,并且当着宋朝使者的面,扬言要立国当皇帝,与大宋和辽国平起平坐。
这种骑脸行为让赵祯十分不爽。
以前他觉得自己没那本事弄死李元昊,大抵也只能憋着,不敢和李元昊闹翻。
但现在都有赵骏了,凭什么还要受李元昊的羞辱?
主要也是赵祯这段时间憋着气。
被赵骏天天指着鼻子骂,脾气再好的人都有点顶不住,要不是经常砸砸东西发泄一下,恐怕早就把肺气炸翘了辫子。
现在李元昊又骑在他头上拉屎拉尿,是可忍孰不可忍。
治不了赵骏,还治不了你?
所以赵祯很生气,很想给李元昊一个教训。
然而大宋官家气归气,可宰相们却是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历史上李元昊三战三胜,打得大宋溃不成军,这怎么可能单凭赵骏告诉他们历史就能解决的呢?
打仗靠的是硬实力,大宋边境兵马战斗力摆在这里,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此吕夷简最后只能无奈道:“赵骏说,即便是范希文去,也只能保住顶多不败而已,想要打胜仗,消灭赵元昊,难度还是太大,要不......”
“要不什么?”
赵祯问。
“要不.....”
吕夷简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道:“要不还是等赵骏眼睛复明之后再说吧。”
我TM!
吕夷简这句话,当场差点让赵祯尿了。
合着赵骏眼睛没好,大宋还是啥事都做不成呗?
本来是指望在赵骏眼睛好之前,做出点政绩让后人看看,告诉他自己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差。
结果手底下的大臣们面对困境,一个个束手无策。
那要你们这群人有锤子用!
还不如养几条猪呢。
至少猪还能吃。
在这一刻,赵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恶意。
看来这帮人,以后是指望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