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李府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一个不留

    可令胡惟庸和百官都摸不着头脑的是,天子脚下,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朱元璋却也只是在听闻胡惟庸擅自杀害车夫的一瞬间大怒过一下,之后就连提都没有再提过一次,只是以此理由把大都督府和国子监一股脑地从胡惟庸和李善长的手上拿了过来,交给了李增枝的亲爹李文忠。

    感到不对劲的百官们也是安分了起来,平时整天和朱元璋对着干的御史们也不再上书劝谏朱元璋,哪怕是过去整日与胡惟庸为伍的李善长似乎也在主动地和胡惟庸划清了界线,可这位胡相却依旧我行我素,不断聚集着自己的党羽,好像根本就没感到危险的降临一样。

    “事儿办的咋样了?”乾清宫里,朱元璋享受着王公公的按摩,闭着眼睛问道。

    “都办好了。”年仅十岁的李增枝跪在殿下,似乎朱元璋只是叫他去吃了一顿饭一样平静。

    没错,这些日子不管是胡惟庸的家乡的所谓吉兆,还是百官的阿谀奉承都是李增枝听从朱元璋的命令有意而为之。其目的就是一步步把胡惟庸逼上绝路,铤而走险。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朱元璋并没有因为胡惟庸儿子暴死一事卸下胡惟庸的权柄,但大都督府和国子监这两个部门除外。作为朱元璋最为重视的军队和教育的根据地,自然不能交由胡惟庸和李善长胡乱安排,于是便特地让李增枝带着自己的父亲接管了这两个地方。

    这位精于算计的胡相算了别人一辈子,终于遇到了算不到的人。

    洪武十三年的春节,胡惟庸党羽之一涂节看着自己的家人儿女欢聚一堂,想到造反失败之后自己和家人的下场,他打消了随胡惟庸造反的想法,他不再想要高官厚禄,只想儿孙平安。

    可又想到一旦事情败露,哪怕他不曾参与,朱元璋会放过他吗?他过去打压的人会放过他吗?

    于是,内心在经历了整整两天的挣扎和煎熬后,涂节叛变了。

    正月初二,这位胡惟庸核心党羽在团团圆圆过大年的日子,上书告发胡惟庸谋反,被胡惟庸打压的一众大臣随之举报胡惟庸的诸多不法。

    树倒猢狲散,胡惟庸的一众党羽在见到东窗事发,竟然也跳出来检举胡惟庸,一瞬间,刚刚还在接受着百官阿谀奉承的胡相成了众矢之的。

    太祖勃然大怒,将包括涂节在内的一众涉案大臣及其家属全部下狱,责令曹国公李文忠即日问审,而韩国公李善长则暂领御史台事务。

    拟好旨意后,朱元璋转头对李增枝说,

    “回府去,跟着你爹去问审吧,恐怕他现在正哀嚎着呢。”

    李增枝领了旨意,回到了自己的家,果然老远就听到自己父亲长吁短叹的声音。

    李大夫人见聪慧的二儿子回府,忙是把他带到了李文忠的书房。

    此时的李文忠正坐在他的位子上扶着自己的头,一脸无奈地看着桌山那些刑部尚书战战兢兢送来的成堆案件文书,见二儿子回来,忙是拉过他,

    “上位可有旨意?快给爹说说,你觉得这案子该咋审?”

    这倒也情有可原,这几年来,朱元璋奇特的各种行为让李文忠发现自己压根就不了解这位舅舅,倒是这个二儿子,似乎对这位陛下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他,尤其是在朱元璋印证了李增枝的想法,再度锋芒毕露之后,李文忠便时常让李增枝为自己解惑,从而体察圣意。

    如今案件又涉及到谋反这等大罪,却让他这个大老粗来审,圣上的安排他实在是想不明白,只能期望着自己整天呆在御前的二儿子替自己参谋参谋。

    李增枝摊了摊手,无奈地表示朱皇帝并没有任何旨意下达,李文忠心生绝望,却听这儿子突然说,

    “爹,上位在下达旨意时,可有让爹秉公办理?”

    李文忠摇摇头。

    “那可有特地吩咐胁从者不论?”

    李文忠再度摇头。突然,好像意识到了什么的曹国公大人浑身颤抖,

    “你的意思是?”

    李增枝眼中的精光一闪而过,

    “父亲,这案子该怎么审,上位早就告诉你了。”李增枝停顿了一下,长时间在朱元璋身边的他仿佛也有了一颗冷酷无情的心。

    “一个不留?”

    “妻妾子女,一个不留。”李增枝露出一个残忍的笑容,给自己的父亲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