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人异志录
繁体版

第一百十一章 一树梨花赵海唐

    枪乃百兵之王,在古代也素来有着崇高的地位。

    纵观历史,回首华夏淘淘往事如烟,至今流传于世之枪者有二:一为软枪银龙枪,尖枪头软杆子;一为硬枪霸王枪,尖枪头硬杆子。

    虽日新月异,可如今在异人界内仍有着不少异人宗门里是存在着枪法可习,古枪为武。

    可多为小枪宗,至今被异人界所认可的大枪宗唯南北二家:北地唐家唐霸王,南域赵家赵银龙。

    虽说硬杆枪的历史悠久过软杆枪,可论起枪家渊源,赵家无疑历史悠久过唐家。

    赵家枪,始源于汉末蜀将赵云赵子龙。

    赵子龙之师,乃是童渊。童渊一生旗下有三大弟子,其一为宛城侯张绣,其二为西川大都督张任,其三为常山常胜将军赵子龙。

    张绣与张任习的乃是童渊的成名技——百鸟朝凤枪,而赵子龙则是习成又在其基础上创造出了全新的枪法——七探盘蛇枪。

    不过之后赵云为了所使的兵器更适合七探盘蛇枪的千变万化、灵活多变。

    随后赵子龙所使的枪便由最开始的硬杆枪变成了最终的软杆枪,也打此时起,赵家皆以软杆枪为传世枪法。

    也正因枪身为软杆,因此赵家目前最恐怖的枪法无疑是七绣盘龙枪,此枪之绝,无疑是利用枪身的弹性可塑,配其枪尖作起点画线割面。若是光线充裕,在熠熠生辉下,堪称视觉盛宴。

    今传至赵柔然,已是第五十七代传人了,因为女性的柔更让赵家枪变化多端。

    至于唐家枪,则源于南宋岳飞的岳家枪,当时唐家先祖只是岳家军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兵头头。

    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并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不过期间宋高宗是提出要把生母韦氏本人和徽宗赵佶的遗体接回宋朝,也答应金朝杀死岳飞。

    因此在十二月末除夕夜(公历:一一四二年一月二十七日),赵构和秦桧是以“莫须有”的罪名设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

    随《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的生父宋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而宋高宗赵构则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与苟延残喘的生活。

    而《绍兴和议》生效之时,也是岳家军不复存在之日,随后出于政治原因,岳家军被刻意遣散或者重编。

    大部分普通士兵是被就地遣散归家,只有少部分属于精锐则是被打乱并重新编入了政府军,继续为南宋效力,比如那些号“背崽”、“踏白”、“游奕”等。

    至于其中的唐家先祖,便作为普通士兵给打发回老家。

    可手里的那份所谓的安家费实在是杯水车薪,因此唐家先祖便只能以他那二流的枪法在当地收徒维持生计。

    不过岳家军与抗金的身份确实让他很吃香,也广收了不少门徒。

    可唐家先祖在岳家军的时间并不长,识不得几招过人之处,所以很快就黔驴技穷了。

    因此在招数快要见底前,唐家先祖只能趁夜自个摸索一二。

    可他不摸索还好,一摸索倒是有点天赋,再加上三十而立的年纪,倒是耍得有模样,因此是续上了几招有的没的。

    但教人学武,当名头响亮时总是少不了来自眼红或者尚武的麻烦与比试比试什么的。

    因此很快是被人踢馆来了,不过这一踢倒是让唐家先祖给侥幸赢了,毕竟他自个可是摸过枪杀过人的,倒也有点真本事。

    可打此时起,唐家先祖就意识到一个问题:继续收徒,肯定会招来同行的眼红与麻烦。不收徒,则着实不知以何为生计。

    思来想去,随只能在枪道一路扎头走到底,唐家枪也就打此时起开始崛起。

    明朝时,没落子弟唐白虎倒是分承了一支,但可惜膝下无子嗣的他没在外头给唐家枪留下个传承。

    但好在他击败了夺命书生剑,帮唐家霸王枪重夺了兵器榜第一名,但也因此得罪了当世众剑修,随被迫隐世于桃花楼,也借酒消志,这才从江湖纠缠中脱身,可余生依旧是身不由己。

    至此,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又陷入了永无止境的冷兵器榜斗争。

    也只有在随着火枪、机枪等热武器的出现与崛起,冷兵器榜才暂时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至于最后一次冷兵器榜排名,第一名则又是枪,不过非赵唐二者所属,而是绳枪,既绳镖。

    其人名叫段百里,在七步之内他的枪又快又准。

    不过至今异人界安定,又重新开榜,赵唐依旧相争,明年的九月重阳百兵会武,届时又是一番江湖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