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太后别这样
繁体版

第十八章 妙计安天雄

    “这个黄道婆纺织机的图我看了,就是利用一种滑轮组原理的人力纺纱机而已,其实是可以利用科学的滑轮组原理进行一定改良的,之所以你看不明白这东西怎么用……是因为这东西是织棉布的。”

    “棉布?”

    “知道棉花么?”

    “棉花?好像是知道,是一种花吧?宫中倒是也养了一些。”

    “那个花摘下来,可以织成布,质地柔软,吸汗,填充在衣服里做成棉衣,填充在被子里做成棉被,还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花?做衣裳?”

    “嗯,棉花相比于丝绸和桑麻的衣服具有透气、吸汗、保暖三重优点,甚至也更易染色,而且棉花的种植条件也并不恶劣,产量至少比丝绸要高得多得多。”

    “原来是这样,那这个纺织机,是专门织棉花用的?怪不得,不管是能工巧匠,还是女红能收,光是看这图,都看不出此物到底是如何用处。”

    棉花这东西,是唐代中晚期才传入中原的,还是极少数人当做花卉养着玩的,至少在这个时代,根本就没人知道这东西还能用来做纺织。

    那这个专门用来织棉花的黄道婆纺织机,自然也就没人能研究明白了。

    却见符婷婷兴奋地道:“既然这棉花可以织布,织出来的布又这样好,那岂不是可以卖得很贵?一匹棉布,至少也能抵得上二十匹丝绸吧?如今,河北凋敝,田亩荒芜,正适合用来大规模的种植这些棉花啊,这,岂不正是朕送给天雄军的大礼么?”

    封建时代,尤其是市民经济并不如何发达的北宋以前,手工业中最赚钱的其实就是纺织业,准确的说是丝绸纺织,丝绸绢布即使在这五代时期也是可以直接剪开来按尺寸,当货币来使的。

    为啥南唐和后蜀有钱?不就是因为他们产丝绸么。

    河北凋敝,多年来饱受战乱之苦,事实上其他的手工业也几乎没有,原本如冶铁、制陶等拿手产业,现如今根本竞争不过辽国,那辽国虽是蛮夷之帮,但辽瓷、辽盐、辽铁都制的极好,全是以前的河北道拳头产品,天雄军自己搞这东西都不如直接走私。

    所以即使天雄军已经比别的藩镇优待得多了,可以坐享五洲税赋,但其实真挺穷的。

    符彦卿是要直面契丹的,虽然并不掺和中原争霸,但他的军需压力绝对不比内地的任何一个节度使来的更小。

    “所以,朕可以下一道旨意,命令全国商贾尽可能多的收买棉花种子运抵河北,再命令河北百姓改麦为棉,最后再由天雄军的场院负责制造这些黄道婆纺织机,再将这些棉花织成布,以解军需,如此,朕岂不便是大大地讨好了天雄军的将士,父王也绝不会再帮助赵匡胤夺朕的大洲江山了?”

    本来,点出了黄道婆纺织机用来织棉花之后,剩下的事儿他就已经不想管了,符婷婷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也就是了。

    结果一听到改麦为棉这四个字,却是又把他给折回来了。

    实在是这四个字,让他不得不想起了某个电视剧。

    这玩意改好了是利国利民,改得不好可就是祸国殃民了啊。

    而且李崇训甚至几乎可以肯定,他要是不管,放任这女人胡搞的话,非得改得河北地区民怨沸腾不可。

    周朝的这个行政效率,吏治能力啊……还特么不如电视剧里的大明王朝呢。

    河北百姓够苦的了,再这么被祸害一次,还多多少少跟自己有点关系,这让李崇训有些于心不忍啊。

    再者那河北三镇本就是重中之重,没了燕云之后这就是中原王朝的最后,也唯一的一道屏障了,天雄军并不只是对内的重要军事力量,更是整个中原王朝的藩篱。

    这特娘的要是真改出了乱子,在河北这种地方改出民变,那些农民起义军打不过天雄军难道还不能请辽军入关么?

    辽国的国策之中,可是一直都以吞并整个黄河以北作为既定目标,将此当成战略安全的红线去努力的。

    不夸张的说,中原王朝一直将收复燕云当目标,人家辽国也是将黄河当目标的,大辽的国防三红线中的第二道就是黄河啊。

    人家辽国也有辽国的战略宏图的:第一道防线,燕云十六州;第二道防线,黄河;第三道防线,在黄河以南建立一个汉人王朝的傀儡政权。

    人家历代辽皇也是以实现这三条线作为目标而励精图治的。

    这要是一不小心让他们实现了,那还有北宋鸡毛事儿啊,可能到时候他们成正朔了。

    自己和符婷婷成千古罪人个屁的了。

    “哎~,笔墨给我,我来给你写一套方案吧,不过我只负责策划,不负责执行,天雄军执行的时候,朝廷也必须要有所监督。”

    符婷婷大喜,李崇训能主动提出帮她,她简直都要高兴死了。

    “河北百姓困苦,但荒地很多,此事若是由官府出手,必然会是糜烂一片,我建议,朝廷和官府就不要去做这件事了,不如交给场院,而且开封的场院和大名府的场院,必须合作。”

    “场院?”

    符婷婷闻言,若有所思。

    所谓场院,乃是唐末五代所独有的一种衙门,简单理解就是隶属于各个军队的工厂。

    五代期间的军队是有工厂的,不止是造、修各种军械,包括酿酒、纺织、制盐制糖,他们都干,简单说就是什么赚钱他们干什么。

    而且因为他们不缴税的缘故,一般民间的工厂和手工业者还竞争不过他们。

    当然,没有哪条法律规定他们可以不缴税,牛逼你去找他们收去啊。

    严格来说,场院当然应该归枢密院管,这也是朝廷单位么,但是实际上,那地方就差直接在门口贴个牌,上书文官与狗不得入内了。

    能去场院上班的,都是军属,能在场院里管事儿的,则大多都是伤残的退役老兵,一般场院的利润也都会分配给死去将士的家属什么的。

    别说朝廷了,就连节度使本人往往也是管不了场院的,这是那些普通兵丁的根基命脉,天下都乱成这个样了,上边的节度使随时可能会换,节度使上边的皇帝也随时会换,若是没有这样的产业,他们这些大头兵的利益要如何才能保证?

    有点类似于,以军队为核心和靠山的,名义上属于军队,实际上属于军属的集体企业的那个感觉。

    谁敢动这一块的利益,那些牙兵是真会跟你拼命,一点面子也不会给你的。

    就听李崇训道:“场院这地方,就因为朝廷管束不到,所以他是有一套自身的规矩的,而这套规矩,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他不会做强买强卖的事,当然,场院因为不缴税,他本来生产成本也低。”

    “所以我建议,不要搞什么改麦为棉,你只需要将图纸和棉花的功效讲清楚了,由宫里直接向大名府场院下棉布订单,顶掉丝绸的单就行了,政府采购么。”

    “你只需要把图纸给魏王送去,魏王自然知道应该把图纸交给谁,直接在大名府的场院把机器弄出来,工厂盖起来便是,不需要去行政命令去更改时令,只要有利可图,大名府的场院自然有他的办法去时间上筹棉,只要种棉有利可图,老百姓自己就会改种。”

    “军属中有不少人也是家里有地的,其实只要加以引导,用政府采购这样的一笔订单推一把,后边的许多事儿其实都是水到渠成的。到时候棉花价格大涨,老百姓中没点门子的想种这棉花还种不着呢。”

    “至于说大名府多少钱能收多少棉花,彻底织成棉花之后利润几何,这就不该你管,你只要管好你作为消费终端,所开出来的最终报价就行了,价钱不用开的太高,我建议按照去年宫中购买蜀锦的价格来,你有心帮衬的话可以在量上增加一些,不要小瞧了场院中管事的专业程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