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柳维嘉承包土地
柳维嘉一车三人,罗响开车,云鹰也已经得到了实习票,坐在副驾驶座位上为罗响指路,走了8天,到了徐闻。但是,人和车要上轮渡时,车被扣住了,因为他们没有办上岛行驶证。
原来海南岛是GD省的一个地区,海囗是地区行署所在地。岛上的公路都是地区和各县修的,外来车辆上岛要办上岛行驶证,不管你在哪交了养路费,要上岛都要补交。好在海南地区交通局在徐闻轮渡码头设了办事处,柳维嘉凭省农科院介绍信,交上了一年2000元的养路费,办下了海南地区行驶证。
幸亏办了这个证,因为上岛后没有这个证加不了油,而岛上的汽油和柴油都是6毛一公升,并且只有县城所在地才能买到。
当时海南地区只有一个县级市,即HK市,另辖定安、澄迈、屯昌、文昌、琼中、临高、琼海、通什(zá)、澹县、万宁、保亭、东方、昌江、黎东、崖县等15个县。从海口去三亚有三条公路,一条是和火车道平行交织的地级公路,是贯穿岛南北中线的主干路,连着定安、屯昌、琼中、通什、保亭、乐东、崖县;一条是东线,是县级公路相接的东海岸公路,连着文昌、琼海、万宁、陵水、崖县;一条是西线,也是县级公路相接的西海岸公路,连着澄迈、临高、澹县、昌江、东方、乐东、崖县;而三亚是崖县的县城。
当时岛上除了海口有柏油路外,其他的公路都是砂石路,罗响选了中线,到通什时,火车可以穿山洞,公路只能盘旋五指山而行。
柳维嘉埋怨他说:“你选的这条路太次了,上了海南岛却看不见海。”
罗响说:“别着急!到三亚就有海了,否则,就不会有天涯海角了!坐轮渡时你都吐了,我怕你再吐!再说,海边能种地吗?”
过了五指山便能看到海了,他们在乐东和崖县交界处的崖州看到了平地。那个交界处叫崖州镇,归崖县管,原来是县城所在地,后来三亚建了军港,又是火车站所在地,县城才搬了过去。
崖州是一个古镇,是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水旱码头,人称先有崖州后有三亚。
海南岛上有两江两河,两江是南渡江和昌化江,两河是万泉河和宁远河。五指山区是两河的发源地,北边是万泉河,南边是宁远河。宁远河是三亚的母亲河,在三亚分成六罗水、水蛟溪、半岭水三个支流,呈“丫”字型入南海,三亚由此得名。
柳维嘉她们是11月中旬到崖州的,正赶上崖州公社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在第四季来临之前搞分田到户。柳维嘉不走了,在崖州公社住下了。
崖州公社有一个港门大队,是宁远河的一个入海口,当地人以渔业为主,对农耕不重视,都不愿意承包农田,因为种田不挣钱,还要交公粮。他们要吃粮都从海上买,珠江三角洲也是粮食主产区,只要有钱就能到沿岸码头买到。为此,分田到户进行得并不顺利。
柳维嘉看了宁远河沿岸的稻田,第三季稻已近成熟,估计亩产也就在200斤左右。再抓泥土观察发现,那土质中有机成分较少,心中便有了数。
她到公社供销社一打听,因为有海运,化肥价格比东北贵了30%左右,氢氨和硝氨一个价,硝氨和尿素一个价,竟没有钾肥和磷肥。
售货员说:“这里的社员不认化肥,只认农家肥,耕地也不多,一人才有几分地,他们开垦土地宁可种香蕉也不种稻米,因为离开河的地都干旱,担水浇田浇不过来。”
柳维嘉又到大队去问,大队干部说:“他们大队有6个生产队,300多户社员,1800多口人,只有1500亩土地,三季稻的亩产合计600斤,人均口粮是500斤,刚够吃。但是,农业学大寨中,各级都虚报产量,使我们这个大队1975年交公粮的任务是21万斤,总产90万斤减去21万斤,人均才分口粮360斤。好在大队有渔船,出海能买到粮食。”
柳维嘉打听明白了,那1500亩水田都是小亩,按公亩计算只有99万平方米,即99垧地。99垧水田产90万斤稻子,垧产9000多斤,证明此处的地在不用化肥的情况下能打这么多粮,如果用上化肥,垧产达到1万2000斤都没问题。于是她又问了稻种。
大队干部说:“1975年以前,这里的稻田三季亩产也就在300斤左右,后来用了中科院的杂交稻种子,亩产才翻番的。也正是那年,亩产达到了600斤,卖了21万斤稻子,把公粮指标提上去就下不来了,现在还用那个种子呢。”
柳维嘉研究过袁隆平的事迹,他的种子是不依赖化肥的,因为推广化肥还是75年以后的事。
她有主意了,如果包下这100垧地,用90垧种稻子,每垧投300斤化肥才5万4000元,能产出120万斤稻子来,产值是24万,40%收入是9万6000元,能挣4万2000元。拿出10垧来制苞米种,不用埋水管网了,只用水泵就可以灌溉,投上3万元就可以了。剩下的1万4买拖拉机和农机具,10垧地都实行机械化,能种两茬苞米,打10万斤原种,产值100万,40%就是40万。自己手里有20万,够雇工周转的了,这样一年就能挣40万,还上20万,还剩20万。
打定了主意,她便找大队书记谈判了。
大队书记听她说能保证交公粮,还保证每人口粮增到520斤,并且生产费用都由她出,有些不相信。但看她有吉普车,又拿出了省级农科院的文书,便信她了。
她提出的条件一是农忙时的劳力由大队组织,做到招之既来就行;二是免费给她解决实验、住宿的房子,为她们三人安排吃派饭;三是保证电力供应。
大队书记说:“这里的习俗是女人下田干活,在家种菜,男人出海打鱼挣钱,我能保证有300个妇女天天上工。不过,第四季要种油菜了,这个地能不能让队里种一茬,全大队的人吃油和菜都靠这一茬呢,这个要解决了,你们就成了百姓的朋友了,办啥事都好说了。”
柳维嘉答应只给他们90垧地,并且帮她把10垧地改成旱田,她要搞实验。
双方谈妥了,签了协议,大队把空置的知青集体户给了她们。她开始去三亚踅摸买拖拉机和农机具了,并要顺便去国家农科院制种站看一圈,看他们那里还能提供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