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道唐末,开局执掌军阀世家
繁体版

第八十二章 各地起义

    五千润州军被歼灭,观察使刚刚恢复的统治再次崩溃,新任命的官僚急忙收拾细软,拖家带口前往州城避难。

    “刀在手,跟俺走,破州城,杀狗官,不纳粮!”

    城外村庄尽数被起义军接管,他们一边高喊口号,一边将州城团团包围,润州军主力龟缩城内,不敢出城迎战。

    两万傀儡的农民义军,这已经不是一般的农民起义了,观察使果断将情况上报,然后固守待援。

    经过沈家细作刻意散播,润州起义的消息很快传遍大唐,鼓舞了各地受压迫的民众,一时间起义频频。

    尽管这些起义都被镇压,但却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一些对朝廷不满的军阀拓宽思路,派遣傀儡加入义军,援助武器盔甲,增强义军战力,协助进攻朝廷州县。

    成功了会削弱朝廷控制力,失败左右不过损失些傀儡兵甲,反正朝廷查不到傀儡来源。

    为了支援削藩,朝廷横征暴敛,民怨沸腾,稍微一鼓动,百姓就会揭竿而起。

    河朔军阀更是引为宝典,在与河朔接壤的朝廷境内,接连爆发三十多场起义。

    由于边境大军云集,起义都被迅速扑灭,河朔军阀达成了目的,成功延缓了朝廷削藩进度。

    长安,大明宫。

    “哼!一群乱臣贼子,人人得以诛之!”

    成堆奏章摔到地上,一个身着蟒袍的中年人愤怒咆哮,身边宫女太监噤若寒蝉,顾问大臣也瑟瑟发抖。

    他就是当今的大唐天子,唐德宗李适,对于眼前状况,他一时间没有好办法,开口问道:

    “暴民频繁作乱,直接影响朝廷对地方的征税能力,进而影响削藩大业!”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啊?”

    有朝臣出列说道:“陛下,眼下起义频发,主要因为暴民中混入兵主傀儡,这些傀儡又来自地方军阀!”

    “打蛇打七寸,只要消灭地方军阀,暴民就没有傀儡,仅剩凡人的暴民军,根本不足为惧。”

    唐德宗冷哼:“还用你说?能灭早就灭了,又怎会留着他们蹦跶!”

    “更何况根本查不出傀儡来源,敌明我暗,朝廷大军应该灭谁?”

    那个朝臣说道:“陛下,可以选一些能灭的来灭,朝廷不需要知道谁支持暴民,只要知道谁反对朝廷就够了!“

    唐德宗眼神一亮,立刻夸赞道:

    “韩滉这个主意不错,照此执行吧,让下边拟一份名单,出动官军挨个剿灭!”

    枪杆子里出政权,对于心怀不满的小军阀,朝廷作为天下最强军阀,根本不需要证据,只要觉得心怀不满就够了。

    毁灭你,与你何干。

    在各观察使上任之初,朝廷专门计算过配属兵力,确保对地方军阀保持优势,一旦治下军阀叛乱,观察使能轻松镇压。

    一时间多家小军阀被灭,幸存的军阀见状,都撤回了对叛军的支持,朝廷进而轻松扑灭各地暴乱。

    只有润州是个意外,沈家的敌人是黄龙卫,与润州隔着群山,无法成为威胁。

    黄龙卫重创,沈家得以腾出手收拾润州,于是短短一天内,润州城就被起义军攻陷。

    在撤守润州之前,浙西观察使为了加强城防,强征大批青壮村民和州城市民守城。

    他们在傀儡监督下,手持简陋武器,登上城墙,作为消耗进攻兵力的第一波炮灰。

    起义军来自各地村庄,和炮灰平民互相熟悉,轻松策反炮灰平民,里应外合之下,打开润州城门,杀入润州,将观察使俘虏。

    在沈家指示下,起义军领袖组建人民法庭,对浙西观察使进行公审,历数一系列罪状:

    “暴政,杀人犯,人民公敌,战争罪……数罪并罚,处以死刑,株连九族,立即执行!”

    在判决下达的那一刻,起义军的情绪达到高潮,欢呼声响彻寰宇,庆祝人民的胜利。

    随后,起义军领袖宣布废除苛捐杂税,仅保留极低的粮食税,并且打土豪,分田地,收获一大波民心。

    此刻,全国围剿民变捷报频传,忽然出了润州这条战报,立刻引起唐德宗重视。

    “润州?浙西?沈家?两万傀儡,哼!几个屁民作乱,怎会有两万傀儡?分明就是沈家在援助义军!”

    唐德宗愤怒咆哮:“命令扬州驻军进攻润州,剿灭义军!命令黄龙卫集结舰队,威逼月门岛!”

    这时有大臣提醒道:

    “陛下,经过上一次战败,扬州驻军仅剩数千,恐怕打不过叛军!黄龙卫指挥使已被停职,群龙无首,难以发起军事行动。”

    皇帝之前面对沈家一系列失败,让他心态有些崩,此时经过大臣提醒,稍稍恢复冷静,问道:

    “诸位爱卿,有何良策呢?”

    这时,有大臣拿出一份奏章:“陛下,沈家昨日上奏,奏章在中书省,来不及呈递!”

    皇帝好奇,问道:“奏章上写了什么?”

    那名官员说道:“奏章上说,沈家愿意出兵剿灭叛乱,恢复兵道资源供应,同时为了搜集更多物资,希望封沈奕为浙西观察使!”

    唐德宗一声冷哼:“乱臣贼子,狼子野心,叛乱分明就是沈家挑起,以此威胁朝廷索要官位?做梦!”

    “难道离了他沈家,朝廷就剿灭不了叛乱了吗?从大唐别处调兵,挤出个三五万,剿灭润州暴乱!”

    韩滉出列,躬身行礼道:“陛下,全国调兵耗费靡靡,只需以朝廷名义,命令扬州世家出兵,就可剿灭润州暴民!”

    “如果打不赢,再从别处调兵也不迟。”

    唐德宗夸赞道:“好,不愧是老成谋国,比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好多了!就按你说得办!”

    其实全国调兵只是气话,唐德宗清楚,此时大唐所有机动兵力都云集河朔前线,根本抽不出部队清剿润州。

    如果南调河朔兵力,势必影响削藩进度,唐德宗万万不能忍受。

    韩滉的办法正中他下怀,既能节约兵力,又能平定叛乱,检验扬州世家的忠诚。

    但是,唐德宗大概没听过一句话: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无法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

    在收到朝廷征召令后,扬州城周边同样爆发起义,扬州世家纷纷以自保为由,拒绝奉召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