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话三国
繁体版

第九回 洛阳关连斩二将 汜水关云长受骗

    东岭关的告急信,送到许都相府。

    曹操在相堂上接到来信,

    见到云长在东岭关已经斩了孔秀,过得关去。

    事情是为了路凭而起。那么曹操难道不知道五关上要路凭吗?

    当然知道!

    在这点上,曹操是对关将军的奸诈。

    所说曹操一面对云长既爱他又要害他,

    感到此番实在留他不住,

    一面让他去,一面想,五关上必要路凭,

    我装作忘了,你没有路凭,

    逢关必然阻挡,希望你在五关上被守将杀害。

    表面上,我是欢送你走的,

    杀死你云长乃是守关将的责任。

    曹操被人称为奸雄就在于此!

    但他一时忘了,万一阻挡不放,云长是要动武的。

    现在见到孔秀已被杀,曹操方始恍然大悟!

    想到五关守将皆非云长的对手,

    都没有颜、文二将的本领,

    岂不要被他逢关斩将?

    照这样算来,五关要伤去五将,我不是又要大大的吃亏吗?

    你哪里知晓,要死去六将呢!

    因为在第二关上一连死去两个。

    所以后世人称谓“过五关,斩六将”。

    所说曹操看到死了人,他方始着急起来,装得很象,

    把张辽叫到了面前:“文远。

    我在三里桥匆匆送关将军之行,一时忘了给路凭与他。

    如今东岭关孔秀不能随机应变,已被关将军龙刀所斩。

    死人倒是小事,将军却要误会,

    我想命你文远速即追赶上前,

    将路凭送与将军,免得他过关麻烦。”

    张辽一听,想你丞相岂会忘掉路凭?

    我是明白的,你有意为难云长。

    现在,得报死了守将,方始懊悔,

    所以命我去送路凭给他。

    张辽:“丞相,你要知道,

    关将军已过得东岭关,小将恐怕追赶不及!”

    曹操:“文远,你尽力而为,能赶几关就赶几关。

    这是一表老夫之心!”

    张辽想,这种事情,都是多余的。

    既然这样,赶了上去再说。

    张辽立即向曹操取了张路凭,准备了干粮热水,

    出相府上马提鞭,飞马去追赶。

    事实上要是你追到了关将军,

    根本也就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之说了。

    其实云长斩了将,过了关,张辽方才赶到,

    一路上都是这样。真要见到云长,是要过了黄河,

    才能赶上关将军。让张辽随后而来。

    再说云长,路上约有两天,已到洛阳关。

    所说自从他在东岭关斩了孔秀,

    洛阳关的探马只是探到第一关为止,

    下面的关厢都是这样,

    这叫二关探一关,

    三关探二关,

    四关探三关,

    五关探四关,

    一直误会到底。

    而且一关比一关凶恶。

    洛阳关守将名叫韩福,正巧坐在堂上。

    年龄四十左右,全身银盔银甲,

    善用一口银刀。

    探子报_上堂来:“报太守!”

    韩福:“何事报来!”

    探兵:“小卒探到关云长不别而行,保了刘备家眷,将近此地洛阳。

    东岭关太守孔秀,他已被杀,请定夺!”探子退出。

    韩福一听,想姓关的红脸,忘恩负义,得到刘备的消息,

    就把丞相恩情忘得干净。竟敢斩将过关。

    既然到得洛阳关,我岂能放他过去!

    但是,想到自己的本领和孔秀不相上下,

    也难阻挡于他,所以对两旁一望,开口问道:

    “两旁众位,今有探马报到,关云长不别而行,

    在东岭关刀劈孔秀,将近此地洛阳。

    本太守要是放他过关,定被丞相责备。

    要是阻挡于他,也非他的对手,这便如何是好?

    两旁看来如何?

    说笑话,此番守五关的将,总难免一死。

    要是阻挡,确实要被云长杀死。

    真正放他过去,的确曹操也要问罪。

    即使把关将军杀死,曹操也要将他们杀!

    目的是遮天下人之耳目。

    这也表示曹操的“诚”心,所以总逃不了一死。

    两旁听太守这样一问,知道非常为难。

    就在这时,在将官中踏出一名偏将,名叫孟坦,

    所说“过五关、斩六将”就多斩了这一个。

    孟坦献计给太守说:“太守,请放心!”

    韩福:“孟将军有何妙计?”

    孟坦:“红脸本领虽好,常言道:明枪好战,暗箭难防。

    请你太守马上带兵到城外阻挡红脸,能取胜最好;

    要不能取胜,请你太守向旗门逃来。

    要是姓关的随后追赶,我孟坦就在旗门背后的马背上放他一-条冷箭,

    射死他算了。太守你看怎么样?”

    韩福一听,倒是个好办法。打不赢只有放暗箭,射死他。

    韩福:“孟将军妙计,那快些准备!”

    到外面两人上马,点兵三千,出洛阳关排列旗门,

    太守在前,横刀勒马;

    孟坦在旗门之后,隐蔽起来,

    马上左手执弓,右手搭箭,作好射箭的姿势。

    韩太守远远望去,阳光下关将军果真到来!

    再说,将军路上确是辛苦,家将们很少休息,

    要关将军下了令,大家敢在树林下打一个瞌睡。

    将军同样在马.上略微闭上一眼。

    目前见到已抵洛阳关厢,看到前面的阵势,

    关将军心中已经明白了一半,

    想自从我被逼在东岭关斩了孔秀,

    恐怕一误再误,倘要逢关作战,只是太麻烦了。

    将军为了避免交兵,所以仍然传令,

    命众人保护皇嫂,车辆在后,不许前进。

    关将军一人一马上前,走近一看,

    韩太守果真在马上提刀,还来不及开,

    韩福已询问:“来者莫非君侯!”

    关将军想,你们都是装腔作势,

    所以冷冷地回答他一句:“原是某家!”

    韩福:“请问哪里来,哪里去?”

    关羽:“皇城来,冀州去!”

    韩福:“冀州去何事?”

    关羽:“寻找皇兄!”

    韩福:“可要过关?”

    关羽:“立即过关!”

    韩福:“请问,可有路凭?”

    关羽:“失带在此!”

    韩福:“没有路凭不能过关!”

    云长一听,又是为了路凭。

    不管你容情不容情,道理还是要讲。

    所以说:“多蒙丞相三里桥送行。

    关某临行匆匆。

    未问丞相讨取路凭;望请太守容情。”

    韩福:“没有路凭谁都不能过关!

    请你留在此地。

    小将代你去皇城拿取路凭,免得路上逢关阻挡。

    关将军一听,话是不错。

    但是,我东岭关已经过了。

    到了此地再去拿路凭,我怎能等得及。

    再说,你这种场面,分明不怀好意。

    我在第一关已经费了很多口舌,

    结果还是动了武才算解决。

    你这种说话分明搪塞,因此将军非常爽快:

    “太守既来阻挡,请不多言,能放则放,

    若不容情,速速放马。”

    韩福想,关云长倒爽快得很!

    我本来一下子很难板脸,既然你要动手,

    倒不如乘机打了再说,

    好得还有孟坦一条冷箭。

    想你姓关的总难过去,因此回答将军:

    “既然将军要动手,那么小将就得罪了!”

    说罢,迎了上来,起手中的大刀当头向关将军劈来。

    云长早做准备,感到一-不作,二不休,龙刀招架了.上去。

    只听“当”的一声,韩福的大刀与孔秀一样,脱去了一只手,

    但是他早作准备逃走,所以关将军还来不及动手,

    他已圈马直向旗门逃去。

    云长想,动到手不能放你过去。

    因为被你把关厢封住,我等无法过关。

    想到这里,双手高举龙刀,龙马紧紧追了上去。

    这时,旗门背后的孟坦,

    所谓冷箭,他的箭已经扣上了弓弦,拉开了硬弓,

    等待云长追近,只要在百步之内,

    我就能射中他的分心。

    还没有等到机会,关将军已赶上了韩福,

    感到可以下手了,便将手中龙刀向韩福当顶,用力劈了下去。

    正巧韩福慌张逃命之时,马膝了一个前蹄。

    这样就根本无法避去云长的龙刀。

    只听得“喀嚓”一声,把韩福劈一个尸分两爿,

    再顺手将龙刀一拖,将马都一起拖死。

    名谓“刀劈韩福,连人带马”。

    云长刚才劈去韩福,

    耳边听得“嗖一”的一声,心中明白,莫怪韩福逃向旗门,

    排列的三军不慌不忙,原来背后早布置着冷箭一条。

    关将军闻声也来不及看,要紧身子向右面一偏,

    因为孟坦见到韩福当头中刀身亡,

    他心中一怔,所以这条冷箭未曾射中云长的致命分心,

    加上云长向右一偏,

    因此一箭射在关将军的左膀上,鲜血直淌。

    云长生平不喜射箭,在他的腰间,从来一无弓、二无箭,

    更其仇恨冷箭伤人。现在他顾不得左膀作痛,

    立即寻找射箭的家伙。

    所说孟坦自己知道,这一箭是受惊之后发射出去的,

    不知是否射中关云长?

    他还在旗门执弓在手,在马上抬头观看。

    关云长的凤眼早已看见孟坦手执硬弓,知道他便是放箭的敌人。

    恐怕被他逃遁,因此将军将龙马一拎,兜了半个圈子,

    从后面冲向旗门,直扑孟坦而去。

    关羽:“可恶贼将,暗放冷箭,关某来也!”

    说罢,龙刀向他劈面砍去。

    待等孟坦发现关将军,见他的青龙大刀已经劈了下来。

    孟坦不要说来

    不及圈马而逃,连拿家伙招架也没有时间了。

    只得起手中硬弓,来抵挡云长的龙刀。

    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只听得刮的一声,硬弓已经两断,

    龙刀已经连面带身劈中了,死尸摔下马去。

    云长收转龙刀,才平了一口气,

    方始觉得左膀上隐隐作痛,立即马上架好龙刀,

    咬紧牙关,起右手将左膀上中的冷箭很快地拔了出来,

    用力将它一折两断。所说将军自己虽然一生不放一箭,

    但是被敌人前后射中三箭,

    而且都在左臂之.上。今天的一箭,还是伤势较轻,

    到云长北伐时期,被魏将庞德射中了第二箭,

    今后到了水淹七军的时候,

    被曹操手下大将曹真射中一条毒药箭,

    这就关系到性命的安危。

    幸得当时名医华佗先生。来为将

    军治疗,这就是有名的“刮骨疗毒”。

    目前只不过命华吉拿些止血药来包扎一下就算了,

    照样再要逢关动手作战。

    这就是为将的气魄。

    二位皇嫂闻得云长中箭,请至车前,

    问他:“伤势怎样?”云长安慰二位嫂嫂:

    “请放心,这不过微伤而己。

    请二位嫂嫂不必担心,关某照样保二嫂赶往冀州。”

    说罢,命家将推动车辆,众人马夫跟随,

    命令洛阳关曹兵不须慌张,只管前边开关让路。

    此地一连死了两个,那还有谁敢阻挡。

    只得迎接将军,护送过关。

    云长在关厢中,只是拿些干粮与热水,

    没有多留时间,因为斩了太守,

    不免结些冤家,所以匆匆离关而去。

    直往第三关一--汜水关进发。

    此地洛阳关上要紧将两个死尸拖进城里,

    料理丧事,衙门前白布围满。

    不过一、二天,后面的张辽已经赶到,

    进关见此情景,知道出了事情,

    要紧问衙门手下:“太守怎样了?”

    手下人:“张将军,你到来何事?”

    张辽:“我奉丞相命,送路凭于关将军!”

    手下人:“要是张将军早来一步,太守可以不死了。”

    张辽:“怎么,太守死了?莫非阻挡将军?”

    手下人:“一点也不错,因为关将军没有路凭,

    太守关外抵挡,被关将军连人带马,在龙刀上砍死。

    再有孟坦将军,为了放冷箭,也被关将军杀死。”

    张辽:“关将军可曾中箭?”

    手下人:“中在左臂之上,受一些小伤。

    张辽为关将军暗暗吃惊。

    心想还算好,要是射死了他,这件事怎么办!

    想到身旁的路凭,送来也是无用,

    云长兄已斩将过关,我是不是再去追呢?

    那是丞相的命令,能追到几关就是几关,

    尤其想到第三关上的守将,乃是曹操的舅兄,

    你云长兄不要也将他杀死,

    那末,曹操要与你不客气了。

    再说曹操的舅兄卞喜本领虽小,此人心如毒蛇。

    云长生性忠厚,不要被卞喜所害。

    云长一死也是麻烦。

    就是为了这两点,张辽一定要赶上云长。

    他回头问衙门手下。

    张辽:“你们是否去丞相处报过信?”

    手下人:“张将军,这里死了太守,

    哪能不报丞相呢?但书信尚未送出。”

    张辽:“那将书信给我,由我带回皇城。”

    手下人想,再好也没有了。

    因此到里边拿书信取出,交给了张辽。

    张文远就在洛阳关饱餐一顿,将马饮水喂料,继续追赶关将军。

    再说云长,将近汜水关,探马已经报过关厢,

    直往衙门而来,丟鞭下马,见堂上无人,直奔内室。

    卞太守正在内室之中。

    此人年近五十,身材矮小,是个步将出身,

    但本领平常,生得一副獐头鼠目,

    心中毒计很多,依仗与曹操郎舅关系,

    就在第三关上为太守。

    现在探子报给他听,说关云长不别而行,逢关斩将。

    所说云长斩了将,再有理由也是错了。

    卞喜听说红脸翻脸无情,我与曹操是亲戚,

    别人都为丞相要挡住关云长,我更不能放他过去。

    但想到自己本领远不是红脸的对手,那怎么办呢?

    先命探子退出。他一人在内堂心想,

    云长已将近此地,我一定要设法阻止于他。

    卞喜他左思右想,有了!

    认为他前二关见到守关将都是用的硬功,

    现在我应该改换方法,用软功来对付他,

    这才能使他不防。

    卞喜想到一计,名谓“蜜饯砒霜”。

    这就是好比,上口甜如蜜,下肚毒如砒。

    红脸有了龙刀、战马,他是无敌的。

    我就要将他刀马骗去,一个马将站到了平地上,

    本领再大也未免大打折扣。

    他打定主意,浑身换着轻装服式,步将打扮,

    足上一双薄底战靴,准备二柄武器。

    一条是软鞭四尺余长,他系在腰间,

    这是要近身才能作战,

    万一不能近他的身,

    他就准备了一个象拳头大小的、圆形的流星锤,

    这是用一根索子穿着的,

    可以在五、六十步外击中他身躯上每一个部位。

    现在把索子准备好,

    将一个流星锤藏在身边,避免云长防备。

    他外面罩着一件战袍,看上去比较文静,

    其实到时卸袍便能作战。

    一切准备就绪,他就命令两名副将,

    带兵五百,改扮百姓的样子,

    到后关外面镇国寺内去埋伏,

    到时看我招手为号,你们上前一起动手捉住云长。

    所说此地汜水关的后关,有一个名胜古迹,就是镇国寺。

    好比苏州的玄妙观,又好比无锡的崇安寺,

    既是名胜古迹,又是游览的地方,

    吃的玩的各式各样都有,

    可称人头济济,热闹纷纷。

    关云长每次在这里路过,都要去转它一圈。

    因此把他骗到这里,云长是决不见疑,

    尤其是已经穿关而过了,

    他定认为过了关厢即使留下来片刻也放心得下。

    其实我就在这里下手!

    卞喜一切安排妥当,出得衙门,上马执鞭,

    出前关来迎接关将军。

    离关不远,见云长保了车辆渐渐而来。

    云长在马上见到汜水关,心中在盘算,

    前两关被逼斩将而过,这里不知如何?

    抬头见太守不带一兵一卒,单身独骑而来。

    因为与前二关气势完全不同,尤其见他袍帽打扮,

    云长已经放心了一半,认为到底和曹操是郎舅,

    待我也是不错。将军扣住马匹,等候卞喜。

    卞太守到将军马前,丟鞭下马,一躬到底:

    “前边来者君侯。本太守尚未远接,

    望诸君侯恕罪,小将有礼了!”

    云长架好龙刀,立即还礼:

    “太守何必客套!关某马上还礼,请太守上马。”

    卞喜:“君侯在此,小将怎敢并马而行?

    应该马前领路,马后保护!”

    将军一听,你说得太过份了。

    老实说,只要你放我过关,我已感激不尽,

    何必讲得如此客气。

    所说将军自从过关以来,总是不欢而散,

    现在遇到卞太守如此地宽待,倒反觉异样,

    因此招呼太守:“太守若不上马,关某与你一起步行了。”

    说罢,关将军准备下马。

    所说卞喜是小人的做功,说得好听,

    其实要你中计,否则不称谓“蜜饯砒霜”。

    见到关将军要下马,他连连阻挡:

    “将军且慢,你怎么能下马步行呢?

    那小将只得从命。”说罢。执鞭上马,

    与关将军并马而行,直往关厢而去。

    家将推动车辆随后跟去。

    关将军心想,我没有路凭在身。

    不要现在很客气,但提起路凭,不要又翻脸,

    宁可招呼在前:“太守,关某失带路凭在身。太守可能容情?

    卞喜笑容满面地说:

    “将军哪里的话!别人要路凭,君侯你还要什么路凭!

    小将是来迎接你君侯,不是为了来拿取路凭。

    请问君侯是不是皇城前来?到冀州而去?”

    关羽:“正是,为了保二嫂冀州寻兄!”

    卞喜:“可敬可敬!桃园之情,君侯果真不忘。”

    早说关将军是个正直无私的人,一下子看不出卞喜的坏意,

    当他是一片真心,心中一感到他好,

    云长想,我倒要讲出前两关的情况给你听听!

    关羽:“太守,你可知道,前两关守关将阻挡关某?”

    卞喜:“他们敢阻挡将军?真是该死!”

    关羽:“被某斩了!”

    卞喜:“君侯你将他们杀得好,应该杀!将军不把他们杀,

    被丞相知道也要将他们杀!”

    关羽:“此乃关某无法,请在丞相面前代致歉意。”

    卞喜:“这是小事!君侯别放在心上。

    请君侯看,汜水关已到,君侯是否马上过关?”

    关羽:“时光尚早,立即过关!”

    卞喜:“那君侯请!”

    其实,早已布置好了!守关兵见关将军来到,

    早把城门开直,一齐跪下迎接。

    关将军在马上把手一招,由太守陪同,

    一起进了关厢,后面的车辆同样进了关。

    穿关而过,无多片刻来到汜水关的后关。

    一路上卞喜心中在琢磨,

    对关云长架在马上的龙刀看看,

    想前面两关的守将都死在这口刀上,

    又想到他是不是肯下马。

    路上很快,耳边听得锣鼓之声。

    他灵机一动,对关将军说:

    “君侯可曾听得锣鼓之声?前边便是镇国寺了。”

    云长一听,知道第三关的镇国寺确是个热闹地方,

    我前几次路过此地,总要到寺内走

    这么一走,确是热闹,说:

    “太守,镇国寺,关某到过几次。乃是汜水关的古迹所在。”

    卞喜:“君侯,听说丞相在你君侯匆匆之间,

    没有来得及陪同君侯畅饮。

    现在时光尚早,小将早在寺内略办一些酒莱。

    准备给君侯送行,请将军下马到寺内略饮儿杯!”

    说罢,还没有得到关将军的同意,

    他已经先下了马,双手分开在云长马前一拦。

    关将军勒住马匹。

    听说他要为我送行,去寺内饮酒。

    云长想,有这吃酒的时间,我还是赶路。

    早到大哥处一刻,我早定心一刻。

    特别保着两位皇嫂,确是重任,你待我好,不一定要吃酒。

    所以将军回答卞喜:“太守之心,关某领情。

    因归心似箭,失礼了!”

    卞喜想,你不同意吃酒,就不会下马,

    不下马我岂能擒你。所说这家伙做功十足,

    装得苦苦哀求的样子:

    “君侯要是不答应,小将怎么能做人?

    我的体面有关,水酒一杯,请君侯赏脸!

    要是再不答应,那小将就下跪了!”

    他一面说着,一面将袍一拎,做出要跪求的样子。

    关将军见到他如此的恳求,

    所说云长不喜欢弄得这样客气,

    反使人难堪;其实他哪里肯下跪。

    云长对旁边华吉一看,意思你赶快将地阻止住,

    华吉上前,用手一拉。

    华吉:“太守何必这样客套,请站起!”

    到这时候,弄得关将军非常为难。

    再一想,只有去问问两位嫂嫂。

    要是二嫂不同意的话,即使你跪下来求也无用。

    所以对卞喜悦:“请太守少等片刻,待关某去问二位皇嫂!”

    卞喜想,就看你去问了再说:

    “那请君侯去问过二位皇夫人。”

    关将军下马,一来到后面的车辆前,一躬到底:

    “二位皇嫂,如今来到汜水关的后关,

    太守欲留关某镇国寺内赴宴,二嫂看来如何?”

    两位夫人一听,莫怪前面不走,

    原来太守要为二叔送行。

    现在二叔的心思我们是明白的,

    你恨不能一步跨到皇叔那里。

    但是,想到前几关的太守都是恶狠狠的阻挡,

    所以被二叔杀了他们才得过关。

    感到此地太守如此客套,又听说是曹操的亲戚,

    所说二位皇夫人也是非常通情达理的。

    想到太守如此相待,不给人家-一点面子,

    也太不领情了!所以回答二叔:

    “二叔,此地太守既然宽待,请你应该领情,

    二叔前去饮酒,待愚嫂等到镇国寺内进香,

    想必进香完毕,二叔已酒罢,然后再行动身。

    今天的事情,是被两位皇嫂在好心上弄出来的!

    关将军听二嫂答应,当然不敢违拗。

    关羽:“遵二嫂吩咐!”

    云长就命二十名家将,保护二嫂寺内进香。

    “须要小心了!”家将们应了一声,

    推动车子往镇国寺中去烧香。

    然后云长回过来,到卞喜面前对他说:

    “太守听了,二嫂应允。

    关某进得寺去,立饮三杯,随即动身。”

    卞喜想:不要说酒,连茶都不会给你吃一杯,

    只要你人离马,刀离手,

    我就能捉住你。所以招呼关将军:

    “皇夫人应允,小将真是万分荣幸!那君侯请!

    因为来过几次,关将军路径熟悉。

    云长在前,卞喜在后,向镇国寺内走去。

    华吉照理应该将龙马一齐带进寺去,

    但听得主人说,立饮三杯,

    认为时间很短,就要回出来。

    再说寺内行人拥挤,龙马带进带出确是不便。

    所以一时忽略,马与刀连华吉本人都在镇国寺外。

    因此等一会里面动起手来,

    关将军也来不及命他带马扛刀。

    尤其一条甬道通向大殿是很长的,

    即使华吉得讯也未不及赶过去。

    关将军踏上甬道,见两旁人山人海。

    都在看热闹,又好象在迎接于他。

    其实站在前排的百姓,

    都是卞喜埋伏下的两名副将和军士们改扮的。

    关将军根本不在话下,一路上来到大殿,

    只见殿上一排长窗全部开直。

    关将军跨进了大殿,殿中央早已摆好一只座位,

    卞喜从后面很快地抢步上前,走到座位前,

    起一只袖口在座位上拂了一拂,

    这是表示拍去一点灰尘,

    后对关将军招呼一声:“君侯请坐!”

    关羽:“谢坐!”说罢。

    掉转身来面对殿口坐下了。

    只见太守退到了长窗旁边,在另一张小凳子上坐了下来。

    其实他在看着殿下甬道上两名副将,

    不知可准备就绪,根本无心与关将军谈话。

    云长刚坐定,忽然又站了起来,口中连连叫好!

    关羽:“好啊!好!”

    好些什么?因为将军刚一坐定,

    抬头见到大殿上面挂着一张画,

    画上画的是一只斑斓的猛虎,

    画得象活的一-样,粗粗一看,

    这只猛虎好象从上面要窜下来的样子。

    所以将军连声叫好。因为云长也擅长画图,

    但是他最擅长的就是画竹,所以后人称谓“关竹”。

    但现在不知这只猛虎是哪一-位有名的画师所画,

    因此他刚才立了起来,用凤眼向上仔细一看,

    只见下面的落款是“普净”二字。

    现在,云长感到太守不在身旁,相反离我很远,

    在向殿下不知望些什么,真好奇怪!

    我刚才不允你饮酒,你要下马跪求,

    现在到了殿上,不要说酒,连茶水都没有一盅。

    我倒并不是要饮你的酒,

    因为你有些言过其实,

    把我一人坐在这里,这算是什么?!

    这时的卞喜,已经见到殿下甬道上的副将向他在招手,

    意思是一切准备好,只等你的指挥。

    卞喜正想向下面发出暗号,

    突然听得一声洪亮之音传上了殿来。

    这时卞喜停止了他的指挥。

    普净:“闲人们让路,和尚送茶来了!”

    卞喜一看,这个和尚不是此地镇国寺内的,

    而是从外面来的所谓客师。

    心想要紧关头,谁叫你来送什么茶,

    打乱了我的部署!但又不能去阻止他,

    因为我说过,要为云长送行,

    眼前连茶都不许送给他吃,

    恐怕引起红脸的怀疑。

    为了使云长失去防备,还是暂时等待一会,

    等到送茶完毕,好得时间不长,和尚一-走,我再可下手。

    将军同样听得和尚送茶来了,

    感到奇怪!所说云长非常讲究礼节,

    因为和尚二字是外界人专门用来称呼佛教内僧侣之口语,

    怎么会自称“和尚”呢?其实,照我看来,

    “和尚”是非常尊敬的称呼,

    和者即是和气,尚者即是高尚也!

    所以只有别人来称呼老和尚或小和尚,

    这是一种客套,从没有听到自称和尚。

    云长想,大概是一般的小和尚,连称呼都不懂。

    听声音是从殿口而来;

    因此撩着长须,用凤目观看。

    只见来僧身高八尺,生一个“同”字剑脸,

    二条寿眉,一对慈目,大鼻阔口,

    两耳有轮有廓,腮下白须铺满胸膛,

    约有六十开外。他头戴一项僧帽,

    身穿一件袈裟,足上红鞋白袜,手捧一只茶盘,

    盘内沏好一杯香茗,健步而来。

    虽然这把年龄,但精神抖擞,真是红光满面。

    关将军见到这样一个神气的大和尚,怎么连称呼都不懂?

    说也奇怪!只见和尚跨上殿来,将茶盘放在旁边的小凳上,

    然后双手捧着茶盅,稳步到云长面前,

    满面笑容地说:“君侯请用茶!”

    关将军想,今天是太守命人送茶,我就不用客套,

    你和尚送茶,理该道谢!所以双手接过茶盅,回答和尚。

    “多谢了!”

    云长喝了两口,将茶盅呈还和尚。

    那和尚将茶盅放到茶盘里,便将身上衣帽略为整理一下,

    理了理白须,准备同将军来谈话。

    这时的卞喜,心中有说不出恼怒,

    想你这和尚,太不知趣了!我已经被你送茶耽误了时间。

    现在看这样子,他一时也不象要离开此地,

    但又不能上前去赶走他。倘然命他离开大殿,

    被红脸岂不要说你太守连茶都不送,

    把我一人丢在一旁,如今和尚为我谈话解闷,

    你何必赶走于他,问我何意,到时我很难回答。要是被他察觉到,于我不利。

    因此只有对和尚弹出了一对眼睛,喊着一声:

    “和尚,你与我走!”

    和尚只当不听见,向关将军身旁走去。

    卞喜拿他没有办法,只有等他哕苏了几句,

    待拿住了关云长,再同这和尚算帐。

    老和尚到关将军面前,双手合掌:

    “君侯在上,小僧见君侯,‘阿弥陀佛’!”

    云长想,和尚是要自称小僧,刚才大概你也是一时说错了。

    将军想,礼无不答,既然你自称小僧,

    我倒要客气一点,说:“大如,关某还礼了!”

    普净:“君侯太客气了!请问君侯,可认识小僧否?

    云长想,我与你素不相识,怎么谈得上认识呢?

    但再一想,他问到这一句,大概见到过我。

    往往有这种事,我不留意人家有心,

    要是撇口回答不相识,一是别人很难下场。

    二是防止他说明早已与我相识,到时我倒很难回答了。

    云长想,不如回答得含糊一些:“面善得很。”

    普净:“小僧今日是二次见到君侯了!”

    将军想,问到我可认识,说明至少见过了一次面。

    要想问在哪里见过,

    和尚已经继续说了下去:

    “君侯,小僧初见君侯是在条山庙,

    君侯正当避人耳目,今日不是二次吗?”

    关将军在桃园结拜之前,从家乡山西出来,

    见到一个恶霸名叫熊飞,强抢妇女,

    被云长路见不平,拔剑刺死。

    但毕竟是杀人凶犯,四处捕他。

    云长逃进一庙,即是条山庙,避过了难关。

    当然庙内和尚众多,云长一时想不起来了。

    但现在想,不要被老和尚说:

    现在做了官,连老朋友都忘记了,让我来打个招呼:

    “关某数年未回家乡,一时忘却了。望大如切莫见怪!”

    普净:“莫怪君侯。”

    关将军想,我倒要问他一声大名。

    当然和尚称法名:“请问大如的法名一-?”

    老和尚连声发笑。回答将军。“哈....小僧法名叫普净!”

    关羽:“普净?”云长听到普净二字,

    感到熟悉,又好象看见过。

    再抬头一望,望到上面这张画上,

    早已见到落款上普净二字。

    看来这只老虎

    就是你大和尚所画,

    但是和尚法名也有相同的,

    倒不如让我来问他一-声,

    所以一.面用手指着上面张画:

    “此画莫非大笔?”意思老虎是不是你画的。

    和尚按照将军指的方向,对,上面这张画一看,

    连连点头,对云长说:

    “确是小僧画的。不知画得如何?”

    关将军道,你没有来之时,

    我已经称赞过,即使画得平常,

    我也不应该扫你的兴,因此云长翘起个大拇指,

    赞一声:“画得真好!”

    普净听到云长的赞声,放声大笑:

    “....”被你这一笑,关将军马.上收回大拇指,

    感到这个老和尚活了一大把年纪,连客气都不会,

    一点都不谦虚,象孩子一样,

    听到一声好,马上头轻脚摇。

    你越是这样自以为是,

    我倒要讥笑你几句:

    “大如,画虽不错,你要知道,画虎画皮难画骨?

    意思你不要这样地忘形,老实说你画老虎只可画它的皮毛。

    你不能画它的骨骼,就是没有什么好了不起的。

    和尚听到云长对他讥笑,心里想,

    难道我活了这把年纪,连谦虚都不懂吗?

    目的就要你用这话来讽刺我,

    因为你今天受了骗,中了计,我是存心来指点你,

    但是没有机会,目前机会来了。

    对长窗旁边的小凳子上的卞喜看看,

    你这个脑袋就在我的嘴里。

    老和尚先把茶盘拿在手中,准备讲完说话拔腿就走,

    又恐怕性命有危险。一面目中连连和着关将军的说话:

    “将军说得有理,确实是画虎画皮难画骨,

    但君侯要明白,知人知面不知心!”

    普净说完这几句,对那边的卞喜望了一望,

    然后匆匆地下了大殿,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

    他早已把行李就绪好,挑着行李离开镇国寺,向前赶去。

    事到如今,关将军再要不懂,太愚笨了!

    想到太守现在的表现与刚才留我的感情完全大不相同,

    分明他骗我离开了龙马和青龙刀,准备暗算于我,

    说明这家伙比前二关的守将,更是手段毒辣。

    要是没有普净和尚的指点,恐怕今天很难设想。

    关将军并不懦弱,见到自己腰间常挂三尺青锋,

    这时的卞喜看出云长已经被和尚说穿了毒计,

    又见到关将军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这种威武气概,

    他那里敢扑上前去动手,连声对殿口甬道上下着命令:“来,与我动手!”

    所说是群龙无首,你自己不上去,

    两名副将和数百军兵那个敢与关将军交战?

    所以一个都没有上来。

    现在,关将军已经抽出了匣中宝剑,左手撩须,

    对着卞喜蛾蚕眉竖,丹凤眼弹:

    “瞎!贼太守,尔好奸计,欲害关某,某家来也!”

    说罢,向卞喜冲了过去。

    这时的卞喜立即卸去外面的战袍,随手一丢,

    关将军见他一身轻装,早有准备。

    云长自己知道,我乃是马将,

    但是站立平地至少有八成的本领,也能够取胜于你。

    这时卞喜他虽然卸去战袍,但并不敢同将军搏斗,

    就在殿口两足一蹲跳下了甬道。

    云长岂肯放你逃生,右手执剑。左手提袍,

    也从大殿.上跳了下来,随后紧追,

    吓得众人向两旁分开。

    因为关将军身长步大,步步逼紧。

    卞喜只敢用流星锤拿在手中,索子在手腕上套牢,

    身子一偏向云长劈面打了过来:“红脸,招打!”

    说罢,只听得“嗖”的一声,真象流星一般飞驰过来,

    直向云长面部击来。关将军看得清楚,

    就起手中的剑柄,用力在流星锤上反击了,

    上去,只听得“叮”的一声,流星锤向左面甩了过去,

    真巧,离殿口不远有着一对很大的石狮子,流星锤是圆的,

    碰着石狮子的头颈连转了几圈。

    关将军趁势向卞喜方向冲了过去,

    卞喜见到此状,他心慌意乱,

    根本忘记了脱去手腕上的索子,

    死命地要想收回流星锤,但是一下子哪里收得回来。

    说笑话,石狮子也在想,我虽然不吃饭,头颈非常有力,

    看你怎样背得动!事实上不需要多时,

    云长三脚二步已经到了他的面前。

    这时候的卞喜,即使脱去绳索也来不及逃走,

    见到云长满面杀气,他早已魂魄四飞,

    尤其这只右手被索子牵住,无法抽出腰中软鞭。

    关将军的龙泉宝剑已经刺了过来:“贼太守,与我去吧!”

    话刚落音,宝剑正中他的胸膛,

    鲜血直喷,被云长刺一个前心通后背。

    将军起左脚在他当胸。

    用力一点,抽出了宝剑。

    见卞喜死尸在地上转了半圈方始仰面朝天跌在血泊之中。

    关将军将宝剑在靴底上擦去了鲜血,龙泉入匣。

    这时的华吉,在外闻听得后,已经将龙马带了进来。

    关将军上马提刀,带了华吉立即赶来找寻二嫂。

    这时,两名副将见太守被杀,

    吓得谁也不敢上前去与云长交涉,

    带领三军一拥而去,准备捉住关云长的两位嫂嫂。

    那时候,幸得有二十名家将在旁保护,双方正要下手,

    关将军已经赶到,只听得一声“君侯到!”

    吓得他们四散逃命。

    将军立即下马撩刀,见二嫂赔礼:“二嫂受惊了!”

    两位皇夫人想,今天的事情都是怪我们不好,

    险些弄出事来。要紧回答云长:

    “非二叔之故,乃是愚嫂等的不是!”

    关羽:“贼太守已被某家剑下丧命,请二嫂速速上车!”

    两位夫人.上了芦轿车辆,

    家将们推动车辆,其余在旁保护。

    云长上马执刀在后,华吉跟随,很快离开了镇国寺。

    走不到多远,只见前边普净和尚挑着行李匆匆在前。

    云长叫住了他,和尚回头见将军无恙,转身回来,

    到了云长马前,对着关将军连声说道:

    “君侯无恙,阿弥陀佛!”

    关羽:“今日幸得大如相助,关某今生不忘!”

    普净:“君侯一路之上,还是要多加小心。

    小僧告退了。“

    说罢,挑着行李从小道而去。

    关将军与他可称永别了。

    有的说,与和尚还要相见第三次,

    这就是关云长在麦城遭难之后,

    所谓玉泉三显身。

    其实这是一-段神话而已。

    那和尚究竟哪里去呢?

    他赶到福州山结草为庐,修他的行了。

    以后在这座山下造下一个寺院,名谓玉泉寺,

    因此这座山改名为玉泉山。

    这倒确有其事。关将军直往荥阳关进发。

    常言道:三关容易两关难。

    确实如此。荥阳关上,关将军险些丧命,

    要知下情,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