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113章 珠玛喇毙命

    清军长途奔袭,利在速战。

    昨夜,清军击败赤军,占领沙田。珠玛喇威信大涨,官兵士气复振。

    雨下了一夜,不大不小,时停时下,看不到停止的迹象,最是讨厌。

    珠玛喇不改初心,决定立即进攻博白。过了博白,后面就是赤军老巢,也是清军此行的目标-廉州。

    上午,清军冒雨进逼博白,列阵准备进攻。

    透过望远镜,珠玛喇看到赤军在城外扎了三座营垒,营垒前还有一道壕沟。

    赤军在三座营垒前列阵,和昨天一样,大部分都是骑兵,没有大炮,也没有火枪队,人数不到两千。

    珠玛喇哈哈大笑,对左右说道:“赤匪所恃者只有火器,今日雨大,火器全不顶用。咱们可以轻松越过壕沟,与赤匪短兵相接,必可一战而胜。博白四周高,中间低,利攻不利守。天军今日夺城,势在必行。”

    左右亦很有信心,附和道:“这些都是我军的手下败兵,昨日有火器尚且战败,今日没有火器岂不要全军覆没?咱们上午击破城前三座营垒,下午就可破城,晚上就能在博白城内歇息了。”

    巳时,清军开始进攻。珠玛喇故伎重施,下令使用帐篷、被褥填塞壕沟。

    赤军没法使用火炮。沈赤心下令左右两翼出击。两翼共一千两百骑兵,在骑兵营长曹正吉的率领下,来到壕沟前接敌,迟滞清军过壕速度。

    满洲兵的弓箭也失去作用。赤军骑兵放心来到壕沟前,隔着壕沟使用少量小梢弓射击。

    这种小梢弓是一种使用棕绳作为弓弦的劣质弓箭,威力较小。只有射中清军面庞,才能杀伤清军。好在它不怕雨水,赤军中有少量装备。

    清军靠近之后,赤军骑兵又使用马刀、长矛接战。一开始,清军忙着填壕,人马都挤在一起,赤军还能勉强支持。

    过了半个时辰,清军填塞壕沟,人马纷纷越过壕沟。清军多披甲,人数又多,渐渐占了上风。

    赤军不断退后,防线被清军撕开一道口子。沈赤心注意到,珠玛喇原封不动地套用了昨天的战术,兵分三路,不留预备队。

    他随即对沈赤庵说道:“你带五百骑兵出击,再挡一下清军,听我号令再撤退。”

    沈赤庵得令,带上五百骑兵增援前线。这时候,赤军阵前只剩下两百多名骑兵,围在沈赤心周围。

    五百援军来到前线,总人数同样不及清军,单兵素质也不及清军,对前线无济于时,只会增加赤军的伤亡。但赤军要引诱清军前进,就得假戏真做,就要有所牺牲。

    珠玛喇也注意到,赤军阵后还有两百多个骑兵,附近有几个旗手,其中必有重要人物。清军已经占据上风,他随即派出两百精锐,直扑这两百赤军。

    中计了!

    沈赤心冷冷一笑,下令鸣金撤退。前线赤军立即拨转马头,从左右两翼向后撤去。沈赤心则率领两百生力军从正面撤退,沿官道撤往居民区,摆出一副往北门逃跑的样子。

    清军更加兴奋,以为赤军败退,拼命向前冲锋。若能跟着赤军冲入北门,就能免去攻城之苦,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事情,八旗兵也经历得多了。以往对付明军,常有明军败退回城,八旗兵缀其后,从而轻松破城。

    好在赤军身着藤甲,熟悉地形,机动性比清军好。

    清军紧追不舍,中军沿官道冲锋,路线直,路程近,追得最紧。

    清军一员裨将冲在最前,路过接官亭,居民区的房子就在十几步开外。商铺、客栈、酒馆近在眼前,一个个招牌仿佛在向他招手。

    他毫无戒备,继续向前猛冲,希望赶在城门关闭前冲入城内。

    突然,“砰砰砰砰”一阵枪响,为首的裨将跌落马下,当场丧命,身后的满洲兵应声而倒。

    赤军火枪队在民房内埋伏已久,不惧雨淋,纷纷开枪射击。在这么近的距离上,火枪铅弹足以穿透铁甲,给满洲兵造成致命的伤害。

    不好,中埋伏了!清军纷纷叫苦,却并未退缩。他们身经百战,临危不乱,主力继续追击赤军,分兵靠近民房,攻击藏在屋内的火枪手。

    赤军在民房内藏有步兵,使用长矛突刺清军,护卫屋内的火枪手。正在撤退的赤军骑兵再次掉头,回师攻击清军追兵。

    城门大开,几百名骑兵生力军冲了出来。还有更多的步兵,数量不下两三千,从民房周围冒了出来,使用着大刀、长矛。

    这下可糟糕了!赤军哪里来了这么多的步兵?

    满洲兵原本还想逞能,与赤军展开白刃战。但没了弓箭,满洲兵实力大减。

    赤军倾巢而出,就连博白县的守兵和民兵也出城参战,人数超过七千,人数是清军的三倍。他们以三敌一,清军已无优势,渐渐落了下风。

    珠玛喇见状,只得下令撤退。清军前有壕沟,后有追兵,甚是狼狈。他们打仗凶猛,逃命也是争先恐后,各不相让。

    壕沟处只有三处通道,人多路窄,互相拥挤,无数人马跌入壕内,被沟底的竹矛刺死。

    珠玛喇只得亲自断后,防止兵败如山倒。赤军骑兵更轻便,速度更快,率先追了上来,与清军交战。更多的满洲兵跌落壕内,没人敢再回身战斗。

    战无不胜的满洲兵,兵败之时也是如此狼狈。珠玛喇被亲兵护在中央,周围的空间越来越狭窄。

    这个老家伙年纪不小,必是珠玛喇本人。赤军认准他是个大官,都想夺得首功,争先恐后地向珠玛喇冲来。

    珠玛喇想逃,前路却被自己人挡着。亲兵连斩几个自己人,也没法开辟通道。

    看来,这下真的要战死沙场了。珠玛喇长叹一声,抖擞精神,带头冲向赤军。亲兵也跟着他赴死,又怎是优势赤军的对手?

    这个满洲名将,就此凋落在博白城外。主帅一死,清军更加混乱。越往北逃,道路越窄,清军互相踩踏,死伤无数。为了加快逃跑速度,有的清军干脆脱掉了铁甲,丢掉了粮袋。

    沈赤心则下达死命令,要求骑兵猛冲猛追猛杀。部队打乱建制,以哨为单位,尽最大可能歼灭满洲兵。

    赤军一直追到天黑,深入到郁林州城下,才最终停止追击。

    此战大获全胜,珠玛喇毙命,两千八百满洲兵只逃出不到两百骑。赤军第一次俘虏了四百多名满洲兵,将其发往矿山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