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1649
繁体版

第4章 北上

    去年,中华大地上曾经掀起过一股反抗满清统治的高潮。满清满人排斥汉人,内部矛盾重重。明朝降官降将纷纷归正反清,包括两广提督李成栋、江西总兵金声桓、甘肃总兵丁国栋、大同总兵姜镶……

    抗清义士备受鼓舞,南明政权也趁机反攻。一时间,湖南、江西、甘肃、山西、四川等省相继易帜。局促西南一隅的永历王朝,名义上的疆域面积达到了极点。

    但好景不长,清廷迅速调集重兵反扑,重新夺回江西、山西、湖南等省份。摄政王多尔衮也下定决心,起用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顺王”,打算彻底消灭南明。

    耿仲明此次南下,不仅大量扩充军队,还首次携带了家眷。

    清军纪律极严,行军打仗时家属都留在后方,一来作为人质,二来免去将士后顾之忧。哪怕是满洲八旗,军中也不得蓄留女眷。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满清规定,只有亲王领兵打仗时,可以破例携带女眷。

    耿仲明等人携带家属南征,是因为多尔衮许诺他们:如果孔、耿、尚三藩夺下两广,就允许他们就地驻守,如同明朝沐氏那样世代镇守云南。

    三藩王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没想到,耿仲明走到江西时,军中暴发了藏匿逃人案。加上政敌倾陷,耿仲明畏罪自杀。

    当然,耿仲明自杀前已经料理好了后事,指定长子耿继茂继统其军。军中骨干大多出身于耿氏家丁,一致拥戴耿继茂为主帅。

    耿仲明出身于明朝降将。明朝军队实行卫所制度,这实际上属于府兵制。到明末时,明军弊病丛生,卫所缺额严重。将领冒领军饷,转而豢养家丁。

    这就是明末军队盛行的“家丁”制度。明军中最能打的部队,很多就是家丁,心里只有主人,没有朝廷。

    清廷还不知道耿仲明已经自杀,严令耿仲明送还逃人。耿继茂不敢怠慢,挑选了三十精骑,押送三百多个逃人返回京畿。这三十精骑,便来自耿氏家丁。

    这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三十骑兵刚一上路,就纷纷抱怨起来:

    “他娘的,老婆孩子父母都在军中,不日就要开拔。上峰却差遣咱们押送这波逃人,真是晦气!”

    “可不是,这次三藩王以四万大军加临两广,必能一举夺取两广。咱们要是跟着过去,必能立下战功,升官发财指日可待。”

    “械送逃人这活吃力不讨好,这些人打不得杀不得。万一少了几个人,就算是抓几个倒霉蛋冒名顶替,满人那边也不高兴。咱们跟着倒贴钱不说,弄不好,满洲大爷不乐意了,咱们小命都搭上了。这种事,又不是没发生过!”

    “听说这批逃人是英亲王阿济格家里的奴隶。他可是摄政王的亲哥哥,同一个母亲。英亲王能征善战,脾气暴躁。去年大同总兵姜镶叛乱,威胁京畿。摄政王亲自督师,英亲王率军平定叛乱,威名赫赫。咱们万一把差事办砸了,得罪了他,能有好果子吃?”

    这话一出,骑兵们个个恐惧,沉默了一会。又有人说道:

    “朝廷的旨意已经下来了,宽免这件逃人案。再者,靖南王已经自杀,死者为大。当年,靖南王率领我们航海归降,为大清带来急需的水师。太宗皇帝率文臣武将出城四十里迎接,咱们又为大清立下了赫赫战功,摄政王不会不顾及这一点。”

    “不错。我看,世子的折子送上朝廷后,摄政王必会安抚我们,让世子继任靖南王。到时候,咱们依然做靖南王的兵,升官发财,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哎!靖南王运气真差!第一次独当一面,正要大展拳脚时,遇到了这档子事。他老人家好歹也是个藩王,麾下有一万精兵,到底是怎么怎么想的,怎么会轻生呢?”

    “听说是张存仁在从中作梗。他原是袁崇焕的部将,在清廷很吃香,一度担任都察院参政,地位在六部尚书之上。这家伙与靖南王一向不对付,摄政王让他就近调查这起逃人案,他正好落井下石。”

    “嗯,这厮正坐镇南昌,咱们路过南昌时,可要千万小心,不要被他拿到了把柄。”

    “他娘的,这也真是的!靖南王好歹是个王爷,竟然斗不过张存仁这个文官!咱们手上有枪有剑,还要跟着受他的鸟气!”

    “咱们靖南王与平南王一起南征广东,平南王要受靖南王的节制。这下可好,靖南王死了,世子的资望不足。弄不好,咱们得反过来受平南王的节制。”

    “说起这事,我可得提醒一下大家,平南王也不是个好货。当年,靖南王(耿仲明)跟着定南王(孔有德)航海归降,平南王(尚可喜)作为毛文龙的部将,也算是昔日同袍,居然领兵追击我们,把我们打得好生凄惨,在海上几无容身之地。他归降在后,地位在靖南王之下。这下倒好,靖南王薨了,他倒要骑在咱们头上了。”

    “他娘的,这次南下,摄政王让定南王单独平定广西,让靖南王与平南王一起平定广东。等日后平定了广东,咱们两藩一起镇守广东,岂不事事被他压下一头?遇到好地方,岂不都被他占了?”

    ……

    骑兵们越说起气愤,纷纷聚在一起边走边聊。三百二十八个逃人,每十人一串,被绳索捆在一起步行,队伍走得很慢。

    沈赤心所在的一串十个逃人,都是逃人中的坚定分子。经过八天时间的相处,沈赤心在逃人间已经建立了绝对的权威,也收取了几个心腹。

    除了周练孺外,另有一个名叫李胜的中年人,成为沈赤心的左膀右臂。此人文武双全,原是辽民,后退入北直隶顺天府开平中屯卫(今唐山市),做过明军正五品守备,后解甲归田,被满洲贵州掳为奴隶。

    辽东身处明朝与后金对抗的第一线,辽民深受其苦,养成了彪悍的作风、精湛的武艺。

    明末清初之际,辽人中涌现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领,譬如祖大寿、吴三桂,包括前文中出现的耿仲明、张存仁、孔有德、尚可喜等。

    随着明清鼎革,很多辽人投降满清,被编为汉军八旗。因此,内地人大多仇视辽人。

    但也有不少辽人忠于明朝。譬如,史可法守扬州期间,清军大举来袭。江北四镇坐拥重兵,纷纷不战而降。辽人出身的左都督刘肇基,率领四百家丁与清军浴血奋战,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李胜出身于辽人,对满清恨之入骨。他绑在沈赤心身后,低声说道:“沈先生,看样子,清兵要寻找船只,走水路到北方。咱们得趁早解决他们,等上了船,彼此分散,事情就棘手了。”

    去年,江西总兵金声桓归正叛清,清军与南明军队在江西境内大战,赣江、洞庭湖一带的民船损失大半。

    负责押送逃人的清军,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船只,只得走陆路北上。但可以预料的是,从吉安府北上就是临江府,袁江与赣江在此交汇,船只充足。

    再不济,到了南昌,清军必能寻到足够的船只。到时候,逃人们再想发动暴动,可就难上加难上了。

    沈赤心故作镇定,说道:“不错,消灭这股骑兵并不难。关键是,不能使一人走脱,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临江府附郭清江县,为两江交汇之处,船只必多。我们要赶在清江县之前,全歼这股骑兵。你不用急,我自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