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劫:修仙穿越到武侠世界
繁体版

第六十二章 回家

    十一月的深秋,树叶已然枯黄掉落,钱家的一众人正等在大路上翘首以盼。

    一直到受到消息,他们仍然很难以置信,钱永清居然带了几万人回来?这个人数比沙河镇全部人口翻几倍都要多,本来住房是非常宽裕的,现在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恐怕很多人要挤挤了,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粮食,一下子多了这么张嘴,且年初的时候因为人手不足,根本没有种多少地,现存的粮食吃到来年肯定是不够的,且流民们身体状况差,恐怕有一些过不了这个冬。

    “来了,来了!”看到地平线上出现的人影,众人都激动起来。

    咦,不是说是流民吗?想象中应该是面黄肌瘦的,怎么看上去都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的,倒像是来赶集的,甚至连衣服都穿的花花绿绿,其中甚至可以看到挑着货架,赶着驴车的,这真的是流民?

    “娘,我们要到了吗?”小姑娘兴致勃勃,头上一个小辫,身上一件新衣,这件衣裳是走了一个多月后做的,那时渐渐入秋,天气转凉,钱永清担心走太慢,入冬后也还在路上,就找裁缝又给他们做保暖的衣物,从老人小孩开始,最后人手一套。

    “快到了。”邱芝雨爱怜的摸了摸女儿漆黑的头发,这头发再也不像刚上路时那么枯黄,自家的丫头果然是个美人胚子啊,又见身边的女人眼含泪光,“三嫂你怎么了,我们到了啊,到新家了。”

    姜红药抹了抹眼泪:“没事,我就在想,要是栓子他们还在就好了。”叹着自家的男人孩子。

    女人无声的拍了拍她的背,回身找她的男人:“相公,我们到了。”

    赶着驴车的男人身材有些发福了,胖乎乎的脸上微笑着,甚至有些慈眉善目的,背后的驴车上坐着平婆等几个老人,一边的男人一瘸一拐的走着,但仔细看去可以发现,他的一条腿是假肢。

    随着两个队伍的接近,后面的脚步越发轻快,但也有一些絮絮叨叨的声音:“团长,我把这退给你吧。”

    “你开什么玩笑,这是天南翡翠,正宗的天南翡翠,我收你一两银子多吗?你赚大了好吧,你随便去问问,这么大一块翡翠,你到市场里去,没有几十两银子拿不下的好吧。”

    “团长,那你就把我那一两银子退给我好了。”……

    钱永昼一马当先,驾着马来到钱家众人面前翻身下马:“老爷、少爷,永昼不负使命,将人都带回来了,总共四万七千三百二十七人。”这一次他是出尽了风头,之前留下来,他本意也就是想最多带上几百人回来,谁能想到这最后竟然能将几万人都带回来了。虽说这里面最大的功劳要算在钱永清身上,毕竟是他出的钱,但没有钱永昼跑前跑后的操劳,钱永清都未必会想到这茬,尤其是这一路上的安保护卫,钱永清就算功夫再高,也不会分身术,还是要靠大伙。而他钱永昼便是除了钱永清外最可靠的存在,毕竟是突破通脉的高手,普通的习武之人已经不在话下。这一路上的辛劳大家都看在眼里,所以虽然钱永清固然居功第一,但他钱永昼居功第二又有谁能说个不字。

    “好,好!永昼,当年你十三岁,我将你选入真选队,如今你果然出息了。”老爷也很欣慰,当年的培育出了结果,虽然钱永清是个意外,但其他的都还在计划中。

    “都是老爷的栽培!”又指了指身后那辆巨大的马车,两匹象马都拉的气喘吁吁,“那是清哥带回来的十万金,要存在咱们自家的钱庄里。”

    “十万金!”这又是一个极其震撼的消息,之前传回来的消息,只是说钱永清带了几万人回来,让庄里赶快安排人手接收,要将几万人都安置好,可不是一件小事。没想到这里居然还有这么大一个惊喜,钱家庄以前的积蓄倒也是超过十万金的,但自从这几年跟菅家对立以来,消耗巨大,积蓄已经跌倒不足十万金了,现在这十万金,直接就让钱庄的本金增加了五成有余。虽说私产和公产是分开的,连几位老爷都有区别庄子公产的私产,这些钱肯定还是算钱永清的,除非他自己说要交公,但这也还是大大充裕了家族钱庄的支付能力,钱永清既然存进去了,自然不会去恶意挤兑自家钱庄的。

    钱永明更是愣了愣神,他之前还琢磨着怎么跟钱永清一直开镖局来着,这……十万金,这钱已经比整个家族全年的收入都要多了,之前那谁说来着,钱永清赚的钱相比家族收入来说,不值一提,可现在明明是整个家族所有产业加起来,收入也还是远远比不上钱永清这几个月的收入,现在是家族的收入比不上钱永清的赚钱能力了。

    哦,对了,前面想要做什么来着,开镖局?一年赚个一两千两?那要做上一千年才能攒下十万金啊,这还真是个长远的家族计划啊。话说还有什么生意能像钱永清这么赚钱?去抢钱庄?恐怕也确实只有直接抢才能来钱这么快了。

    “对了,清哥呢?”说回来,怎么现在都没见到这位主角呢。

    “永清去码头了。”

    “码头?”

    “他担心粮食不够,所以让人趁秋收的时节买了一批回来。”

    人们赶到码头,只见一艘艘驳船正逆流而上,纤夫们拉着长长的纤绳,黝黑的肌肉滴下一滴滴汗水。

    “嘿呦嘿……嘿呦嘿……”

    每一艘船上都装着两千石粮食,一艘艘首尾相接,远远望去竟蔓延到天际。

    “嘿呦嘿,南下的船呦,嘿呦嘿……”

    号子声中,河滩见证了他们的脚步,稳稳的充满沧桑。

    “北上的马呀,嘿呦嘿……”

    “大伙加把劲啊,今晚吃肉,全体都有!”

    “御马头下,嘿呦嘿……,歇息脚呀,嘿呦嘿……,都天庙上,嘿呦嘿……,敬柱香呀,嘿呦嘿……”……嘿呦嘿……嘿呦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