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之将覆,你还疯狂纳妃?
繁体版

第十三章,大明急火攻心,却还在内耗!

    “逆子......家国到了如此境地,他竟然真的纳妃了?”崇祯一巴掌将王承恩手里的药给扇飞了出去。

    “何况,这才多长时间?一个月不到!”

    “咳咳咳......”崇祯气的剧烈的咳嗽,难以抑制,“他哪里来的朕的手谕?”

    前后不超过一个月,纳两女?还伪造皇帝的手谕。

    天子家的事情,从来不是私事,而是朝中大事,是天下大事,一个月纳两个妃子,无论是从礼法上,还是从纲常上,都说不过去。

    “耻辱!”

    “丢人!”

    这让崇祯的脸上如何能挂得住?

    简直愧对对列祖列宗?

    王承恩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吱声,因为他知道崇祯的心思,况且眼前的情况,也不容他置喙什么。

    果然,崇祯骂了一会之后,将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战事上面,“闯贼到哪儿了?”

    “回禀陛下,闯贼北路军刚刚度过黄河,刚刚抵达平阳府。”

    “今天是什么日子?”

    “二月初二!”

    崇祯眉头紧蹙,“不对啊,北路军不是应该正月二十三到平阳府的吗?”他扭头问道:“知府张璘然投降没?”

    “还没......”

    话音还没有说完,就听着小黄门跑了进来,“陛下,平阳知府张璘然不战而降......”

    “咕~”王承恩猛地吞咽唾沫,喉头滚动,看向崇祯。

    陛下怎么知道平阳知府张璘然会投敌的?

    然而崇祯却没有理会他,而是眼睛紧紧的盯着山西地图,“王承恩,传朕的旨意,十日之后,闯贼将抵达太原府,命令巡抚蔡懋德据守,另外告诉他,副领张雄,不可靠,尽早之。”

    “奴婢这就去......”王承恩脑子“嗡嗡”的,都不知道自己走出武英殿的。

    ......

    太子再次纳妾的消息自然也不可能瞒得住,不仅在朝野之中传播开来,在京城之中引起轰动。

    “嘿,听说没有,殿下又纳妃了?”

    “真的啊?满朝文武不是劝谏了吗?”

    “顶什么用啊,太子远在应天府,离着远着呢。”

    “20天,前后不过二十天,在咱大明朝,可算是开了先河了!”

    “可不,蝎子拉屎,独一份......”

    就连后宫之内,也是传开了。

    田国舅将二皇子朱慈炤给叫了过来,“快,擦擦汗!”

    刚练武回来的朱慈炤洗了把脸,接过来宫女递过来的毛巾擦干净,又扔了回去,然后从桌子上抓了一把吃的,塞进嘴里。

    “吃吃吃,就知道吃。”田国舅看着这外甥,气不打一出来,“知道为何叫你过来吗?”

    “啊?”

    朱慈炤有些恍惚,“不是母妃想我了吗?”

    “太子又纳妃了!”

    “啧,咱老朱家出大才了啊!这才几天,太子就又纳妃了?不行,等过几年,我也多纳几个。”

    “你......你要气死我啊?”田国舅恨不能一巴掌拍在他的脑门上,一天天的,读书的时候不用功,反而喜欢舞枪弄棒。

    对于一个皇子来说,有什么用?

    她不知道的是,还真有用,练武体力充沛。

    几年之后,崇祯在歪脖子树上吊自杀,三个儿子之中,唯有朱慈炤在吏部侍郎邹元标之子邹之麟的监护下,亡命千里至西南。

    “这几日,你给我老实一点,老实去和夫子上课。”

    “啊?又去读书?”朱慈炤一脸的不情愿,但见田国舅的眼神异常坚定,不由败下阵来。

    田国舅盯着他的眼睛,“太子失德,这就是你的机会,老舅可以帮你,但如果你自己都不用点心,如何能成大事?”

    “可......即便太子失德,还有朱慈炯呢?”

    自古立嫡不立庶,即便朱慈烺被废,也该由他的弟弟朱慈炯优先顺位,毕竟皇后姓周,而不是姓田。

    却见田国舅低声说道:“太子不在京都,朱慈炯年龄又小,如今闯贼打过了黄河,未尝没有机会!”

    这话不由让朱慈炤的眼神有些恍惚。

    目光之中带着几分惊喜,几分狂热,更带着几分难以置信......

    皇位,

    哪怕是如今的大明已经破漏不堪,但在皇子的眼中,依然一触即灼热的存在。

    ......

    翌日,天还没亮。

    京城却出现了倒春寒,滴水成冰。

    崇祯听着外面有人说话的声音,不由慢慢的睁开眼睛,“什么时辰了?”

    声音沙哑如亚麻布裂开。

    “刚过寅时三刻。”王承恩连忙上前将崇祯扶起来说道。

    “外面何人喧哗?”

    “内阁......内阁的人已经到了。”王承恩咬牙,激忿填膺的如实说道:

    “臣和他们说了,陛下身体欠恙,但他们却还是等在外面,说陛下什么时候醒来,他们什么时候上奏。”

    “陛下,您先喝了药吧!”王承恩看着一点血色都没有的崇祯,忧心不已。

    “快到早朝了吗?药就不必了,给我喝一碗参汤......”

    看着崇祯头上的一根根的白发,王承恩心里刀剐一样疼。

    崇祯自打登基以来,从不曾缺席朝会,事必躬亲,从不曾有任何的懈怠。

    用参汤吊了吊,崇祯终于强打起精神,“让他们进来吧。”

    如今的大明,满目疮痍,弊病丛生,大明这座大厦眼看着就要倾倒,让他如何能睡着?

    王承恩刚把宫门打开,大臣们就鱼贯而入。

    “陛下,臣等听闻陛下身体欠恙,如今好些没?”魏藻德第一个开口说道。

    “好多了,臣等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

    “陛下,臣久病残喘,恳求陛下允许臣回家休养。”陈演上前将奏疏递了过来。

    户部尚书倪元璐也说道:“陛下,臣的母亲离世,恳求陛下容臣回去丁忧!”

    工部尚书范景文:“陛下,臣头痛难忍,还请陛下允许臣休养几日!”

    左都御史苑邦华:“陛下......”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一一将奏疏接过来,然后放到了崇祯的面前。

    “干什么?你们这是来逼宫吗?”崇祯面对群臣的请辞,并没有被吓到,反而有些狞笑。

    直接将他们的奏疏全都扔了回去,怒骂道:

    “大明朝已经急火攻心,你们却还想着争权、内耗?”

    “不允,全都不允!“

    很显然,群臣是给崇祯演戏呢!

    这几日,随着锦衣卫的一步步深挖,又掀出来几个文官,不禁让朝中文武,人人自危。

    这才有了这一出,为的就是给皇帝制造压力,让皇帝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不再动用锦衣卫搜刮文武百官。

    “陛下......”

    “太子倒行逆施,一个月不到,就再次纳妃......还请陛下招太子回京,以解天怒。”

    “请陛下申饬太子,并召太子回京!”

    众臣呼啦跪下去一片。

    明末时期的小冰河时期,别说是京城,就连南方的许多河流,,因为气温骤降河水冻结而断流,曾有记录,海南降雪数尺,可见当时的天气寒冷。

    在王权社会,天子和天气总是带着神秘色彩。

    有个词,天权神授。

    顺天承运。

    这让百姓对于皇帝有着天然的敬畏,但同样的也有另一个坏处。

    那就是当天气异常的时候,百姓就会认为是神怒,是统治者的无能。

    而这,

    自然也时常被大臣们当做武器,逼迫皇帝做出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