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村里种菜那点事
繁体版

0037.夜晚的村子

    “小元,要不要出去散步?”

    林小元看向父亲,有些不明白,不过她看着肚子还圆圆的小黑黑,说到:“好,我换个鞋子就走。”

    此时天还没黑,夏天太阳的余热还是有点高。

    虽然这个时节应该算是秋天了,但在南方,八月还是在酷暑当中。

    就林小元回来之前下了几天雨,现在连着好几天都是大晴天。

    傍晚六点半过,还不到七点钟,村里家家户户都在煮饭或者吃饭中。

    整个村子,其实一眼望去,大半个村子都可以看到的,就是有些地方还是被挡住了,从村头这边往整个村子看去,天空一片净蓝,只有少许白云在天上漂着。

    还有零散几缕青烟,在一些人家房子往上漂。

    这还有些闷热的傍晚,仔细听能听到一些人家在谈话,也有鸟儿在叫,但没是没有一丝风吹过,让原本就闷热的天气更加闷热了。

    林小元跟着父亲,带着小黑黑,漫无目的地走在村道上。

    偶尔跟家在路旁边的邻居打打招呼,聊聊天。

    从村头走到村尾,两人走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又往回走。

    此时天有些黑了,村道上的路灯也开了,淡黄色的灯照在路面上,看着也有些温暖,或者应该叫做温馨,因为在这闷热的天气里,那一丝热是可以放大的,会让人感觉更加的热了。

    “小元,村里这路走过很多遍了吧?”

    “嗯,从小走到大,小时候几乎每天都要走几遍,后来上初中了也每天要走两三遍。就这几年上大学了走的少了。”

    “那你看这十多年,村里的变化大吗?”

    “应该变化很大了吧。”

    林小元回忆着这些年的变化:“首先是村里都通了水泥路了,还装了路灯,这是小时候没有的,那时就连这主路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就都是水坑。”

    “除了路还有什么变化吗?”

    “除了路,那就是房子,我记得以前瓦房子还是很多的,现在除了我们家,就那些没有人住的老房子是瓦房子了,而且大家基本都建了小洋楼,看着跟别墅一样。”

    这望眼一看,确实瓦房越来越少了,今年前段时间,村子又把一些危房拆除了,那都是些老旧的瓦房。

    “你看看那些田跟地,跟几年前或者十几年前有什么变化吗?”

    林小元看向远方,那是村里比较集中的水田,再往上一点则是耕地。村里的水田和耕地分布并不算集中,但那个位置是比较集中的地方。

    可是这一看上去,却有些空洞,或者说是有好些斑点,那是没人耕种的田跟地。

    这在十年前甚至更早之前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可是现在却至少有三分之一是空着的,长满了杂草。

    长了杂草,说明这田或者地至少有一年以上没有人耕种了。

    这个位置其实还算好的了,村里其他地方荒废的情况更严重。

    林小元记得去年中秋回来上山时,那一大片耕地都没有耕种了,全部长满了杂草和杂树。

    就剩下零散一两块地是有人种的,但那些人说种了也没收成,因为老鼠太多了,种的一点全部被老鼠偷吃了。

    还有的地方则是种了些果树,但到了季节也没什么收成,只是能让地不那么空旷而已。

    “爸……”

    “觉得可惜吗?是不是觉得这么好的田都没人种了很可惜?”林四明自己也明白,“你觉得为什么大家都浪费了这么好的田不种呢?”

    “是收入低,或者收成少吧。”

    林小元是比较幸福的,因为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外出打工了,家庭收入还算不错,至少是不缺吃的用的,也不会出现没钱花或者没钱买东西的情况。

    要说种田耕地,她确实不太懂,因为除了以前奶奶种点菜,她会帮忙以外,田里地里的活都不用她去干,更不用她去操心。

    “你说的不准确,是因为种田耕地的回报率太低了。就这田来说吧,一亩田的产量有多少,你知道吗?”

    林小元想了一下:“应该是一千多斤吧?”

    “对,最多也就一千多斤,那稻谷能卖多少钱一斤,大米卖多少钱一斤,你知道吗?”

    “稻谷好像大部分都是一块多一斤,贵一点的可以卖到两块钱一斤。大米……”

    林小元似乎明白了什么,大米的价格她还是知道的,因为她买过几次,平台里最便宜的大米能卖到一块九几一斤,贵的就不说了,但大部分也就两三块钱一斤的。

    “你说这辛辛苦苦半年,种这一亩田,能挣多少钱?”林四明给林小元分析着,“这每隔几天就需要的农药、化肥,随便下来半年就需要一千多,还有人工,幸运好天公赏饭吃能顺利收获才能得到一千多斤稻谷,运气不好可能也就能收回一点点。你觉得这样下去村里还会有多少人愿意继续种田?”

    “估计就剩下一些种了是自己家里吃的才会种下去吧。”

    “那几块田谁家的你应该知道吧,你说现在还种田的谁家不是种了自己吃的,还有几个真会拿去卖的?靠卖那点大米一年能赚几个钱,还不如在镇上跟那几个人干几天活呢。”

    林四明指着几块田跟林小元说着,那是谁家的,他们家现在大概是做什么事,可能的收入是多少,另一边几块田又是谁家的,他们家现在做什么生意,收入大概有多少。

    “那边最靠近村头的几块是我们自己家的,加起来不到三亩田,按正常耕种的话一年可能最多纯收入六七千块钱。还有再边上几块是你伯伯家的,也差不多三亩。你伯伯的收入就不说了,就爸爸现在上班的工资,一个月有将近两万,加上杂七杂八的奖励,再扣除社保,那到手至少也是有两万。就种这点田,至少要三年才抵得上一个月的工资。”

    “那爸爸,你觉得我要怎么做?”

    “小元,今天爸爸不是想告诉你,你这要怎么做,因为你现在做的没有错。爸爸要告诉你的是,有想法就去做,父母会支持你,村里的叔叔伯伯们也会支持你,因为你给村里带来了希望,也带来的机遇。你知道吗,在你回来之前,你村长伯伯找了我很多次,说我们后院那个地太浪费了,要让我找时间回来开出来种点什么上去。”

    “这个我知道,因为我回来之后,村长伯伯也跟我说了几次,包括昨天找人帮忙,也是他帮我找的。”

    “是啊,整个村子,不仅是我们小林村,包括上合村,有太多的耕地水田荒废了,他心里也急啊。你回来了,这就是一个切入点,再加上你搞的这个药液出来,更是让他看到了让所有荒地重新种上食物的希望啊。”

    “就是因为这东西能让大家赚到钱吗?”

    “可以这么说,这东西不仅是可以让大家赚到钱,还能带大家真正致富。你在外面这么久,应该看得出来,我们村跟市区郊区那些村子的区别吧。”

    “嗯,就是感觉那些村子的人好有钱,别墅豪车都有一大把的,衣着那些也比我们村的好多了。”

    回到村里,这感觉就不一样了,虽然现在家家都有小汽车了,但那档次实在是跟人家的差多了。整个村子也就过年过节才有机会看到几辆好一点的车,可人家那是一个村几十辆都是好车,豪车更是好多部。

    “人家的村子是怎么发财的,我们也不说,但我们自己的村,要发财,或许就只有这一次机会了。小元,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你要跟村里的人多打交道,未来也只有他们能护着你一直走下去。我们最多也就再护你个十几年二十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