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翻盘指南
繁体版

三十一 拂多诞

    余皓去盐店买了五十斤盐,用了三百文钱。这算是最大的一笔开销了。

    盐不仅是生活必需品,也是三河集的硬通货,用盐可以交换到集市中的所有物品。

    他让图雅随便买点喜欢的东西。

    图雅在脸上画满纹身的老妇人那,用三斤盐换了一只鹿角刻的小人。

    太阳渐渐西沉了。

    “九胡一醉”的二楼有四间客房,余皓决定住一晚上,第二天再出发回去。

    和在布豁村的小木屋里一样,图雅睡在床上,余皓打地铺。

    “地倾东北……”余皓琢磨着那道士的话。

    从后世历史进程来看,那道士的分析可以说是不无道理。

    武后以来,土地兼并愈烈,拥有业田的农民越来越少,大唐开国时建立的七百多所折冲府几近消亡。帝国最有作战能力的军队是边将招来的募兵,是职业军人。

    既然是职业军人,就是要不断立新功的,有仗打才有饭吃。

    而东北地区的问题在于,这里并没有像样的对手。

    大唐羁縻政策让这片土地井然有序,一个一个像布豁这样的小部族被分而治之,牢牢束缚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

    军队无功可立,上升通道就被堵死了,就会杀良冒功,就会铤而走险,日积月累,最后导致兵乱爆发。

    图雅已经睡着了,发出悠长均匀的呼吸声,余皓脑海里忽然出现一个最大胆的想法:

    既然安禄山在东北没有对手,那我就来做这个对手。

    自己手里有什么?只有一个还未开化的部族……

    余皓忽然觉得有些好笑,自己在这个世界最长远的谋略,居然是听一个江湖骗子讲来的。

    第二天,三河集和往常一样,生机勃勃,熙熙攘攘。

    那匹老马背上驮了将近五十斤盐,走得更慢了。

    离开集镇没多久,余皓看到了史朝义带着昨天那一小队唐军返程。他们后面跟着十几个室韦人,有男有女,手脚被草绳牢牢捆扎着。

    看来,孛端部为他们少族长的无礼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见到这一幕,图雅很解气,但是余皓却皱起了眉头。

    都督府对本地民族的压制实在是太狠了。

    两人沿着来时的方向,朝小河上游走了三天,终于回到熟悉的布豁村。

    银杏树率先感受到秋天的来临,用叶子把山林染了一片金黄。

    余皓看到村里多了一个奇怪的人影,那人身穿白色的斗篷,一闪而过。

    两人回到家里,布雅老太太正在劈柴。

    余皓注意到屋门口摆了一排小石子,一共七颗,这是两人离开的天数。

    老太太见到两人,喜不自胜,连忙进屋倒水。

    余皓看到老太太倒出来一碗茶水,布豁这里从来没有喝茶的习惯呀?

    “老太太,这个茶是怎么回事?”

    “这是突厥人给的,就是那个穿白斗篷的男人,是个拂多诞,”老太太拿起斧子,接着劈柴,“他是来给村里只是讲些故事,大伙去听就能分得一包,砖茶。我在营州的时候喝过,是个好东西,解油腻,就让族人去多领些,他也不吝啬,每个人都能拿到……”

    “他讲的什么故事?”

    “哎唷,好听着呢,”老太太笑着说,“说这天地原本只有光明和黑暗,后来光明和黑暗混合了,才有了人。这人一有了呢,只知道饿了摘果子吃,馋了打点野兽,跟鸟兽虫鱼没有区别。直到出现了个大圣人,叫什么……什么……唉你瞧我这记性。”

    “摩尼?”

    “对!他说得很有道理,把我这个不识字的老太太都讲得明明白白的,”老太太用手比划道,“你看,这世界光明在上面,黑暗在下面,人在中间,可不就是要往下掉吗?要是人只是知道自己吃喝贪婪,跟动物没有区别,就会落到黑暗里去。这时候出了个叫摩尼的老汉,告诉众人说,要友爱,想着别人的好,就能跟着他一起去到光明的国。”

    余皓对于摩尼教不太了解,只知道它跟古犹太教、基督教都有很深联系,主要教义是宣扬二元对立。

    “那他有没有告诉我们要做什么?”余皓问。

    “他只让族人每天去听讲会,反正去了就可以领到一小块茶砖。”老太太笑道,“布豁人已经爱上喝这茶水了,谁家一天不煮上一锅茶,吃肉都不香。”

    图雅一到家,就把五十斤盐从马背上卸下,挨家挨户地分。

    “阿妈,族里怎么有人开始穿白色的斗篷呢?”图雅分发完毕,不解地问,“我刚去送盐,兀哲家的希塔嫂子也这么穿。”

    “拂多诞说的,要跟着摩尼师尊,就要诚心礼拜,穿素衣。”老太太抿了一口茶水,“晚上也有他的讲会,你们都去听听,反正领一些茶砖也是极好的。”

    余皓晃了晃碗里的茶汤,一股粗劣的味道扑鼻而来,还比不上“九胡一醉”那个胖老板娘端上来的水茶。作为一个云南人,他是不论如何接受不了这种茶的。

    广袤的大森林总有无边的黑暗,在太阳落下后吞没了布豁村,林子里不时传来野兽的呼号,更为这黑暗增添了几份恐惧。

    村里的小空地照常坐满了人,他们围坐在篝火旁,一个高大的白衣男子站在众人中间。

    他从遥远的西方来,他的故乡是人们从来没有听过的地名,只知道那里比极西的大食国还要往西。他长着一只怪异的鹰钩鼻,眼睛湛蓝而深邃,胡须整齐而浓密。在一众身着兽皮的布豁族人看来,他各方面都达到了神的标准。

    他讲了一个好人终有好报的故事。

    对他来说这个故事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

    “只要你是个好人,只要你是个善人,你们都会摩尼的追随者,都会升入永恒的幸福之国。”他用蹩脚的室韦语说道。

    “拂多诞,我们是善人吗?”一个小男孩问到。

    “你们出生的时候,是的。人人生而为善。”拂多诞用平静的语气答到。

    “那我阿妈为什么每天都唉声叹气,因为我们明年就要被契丹人抓走了,”小男孩说,“契丹人是黑暗国里的魔鬼吗?”

    白衣男子深吸了一口气,道,“是的。契丹人是魔鬼,贪婪的人都是魔鬼。”

    “那我们该怎么办?”

    “离魔鬼越近,我们越要遵循摩尼师尊的教诲,恪守戒律,把全身都献给他的事业。”拂多诞说,“光明之国终会降临人间,魔鬼会受到惩罚。”

    “那,我们可以不交鹿皮给契丹人么?”小男孩接着问,“摩尼师尊什么时候到契丹人那里去。”

    “光明之国不允许一群人把贪婪的代价转嫁给另一群惹。摩尼总有一天会将真理带到契丹人那里的。如果他们不愿意,摩尼就消灭他们,把他们的头颅凿开,洗涤他们的罪恶。”白衣男子语气很平静,“小英雄,你愿意追随摩尼的脚步吗?”

    “我愿意!”小男孩坚定地点了点头。

    拂多诞面带微笑,伸出右手在小孩额头上点了一下。

    小男孩的母亲面露恐惧,把儿子一把拉到自己怀里。

    注:摩尼教的神职人员,在汉文古籍中一般称摩尼师,或称阴阳人。他们将神职从高到低分为五等:教师(慕阇),教监(拂多诞),牧僧,选民,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