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从1993开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单挑还是群殴

    现在机电部45研究所的光刻机技术和设备值六百万么,一款落后市场九年的机子,肯定不值这些钱,这六百万实际上,就是用来买断周石、王峡、张应世这些工程师团队。

    千金买马骨,用六百万把周石的研发团队,从45研究所买到东芯半导体!

    未来跟45研究所也好,其它研发单位也罢,东芯半导体都可以合作,但绝对都是要以东芯半导体为主,研发出来的专利、技术、设备等,都必须属于东芯半导体才行。

    不是不信任这些研究所,只是前几年国内科研行业狗屁倒灶的事情太多了,犹记得前几年,国内多家研发光刻机还有其它技术的研究所,都是“防内不防外”!

    就是,外国公司参观的时候,那些研究所,就把自己全部家底都亮出来,给对方详细讲解自己的技术、研发成果等等,压根不藏私,这让外国公司,轻而易举就能探出这家研究所正在研发的产品虚实,有些甚至直接回去给山寨出来,抢先在海外注册专利的。

    但放在国内,各大研究所之间互相提防,都不通报交流自己的研发成果,对自己人提防的很紧。

    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跟经费研发有很大关系,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经费是需要抢的,谁都不想被人抢在自己面前推出研发成果,让自己的努力毁之一旦,然后把经费给抢走。

    但李东陵可不希望,跟东芯半导体合作的研究所,碰上尼康、佳能、阿斯麦等公司来参观的时候,东芯半导体直接就被卖了个底朝天,底裤都露在这些竞争对手面前,该有的防备之心,还是早有的!

    但对于周石等在研究所待了几十年的工程师来说,陡然要他们离开待了一辈子的研究所,去加入东芯半导体,一时间实在是有些震动太大,让他们难以接受。

    对于周石这一代的工程师来说,基本上都是一家单位,待一辈子的,从毕业工作到娶妻生子再到退休,都在一家单位,进了那扇门,再出来时,已经是一辈子。

    现在突然要离开研究所,加入东芯半导体,让他们都是犹豫不决,李东陵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他们加入东芯半导体,东芯半导体才愿意继续投钱研发光刻机,这是前提条件。

    但猛然离开待了一辈子的地方,换作是谁都有舍不得跟茫然,别的不说,就说家里放了十几年的老物件,可能压根已经用不上了,但到了扔的时候,都会犹豫不决跟不舍,直接扔了,可能心里还会空落落一阵的。

    “先用餐,周总工,”李东陵向着周石他们三人说道,“后勤那边已经准备好了饭菜,这件事不急,周总工几位可以慢慢考虑,东芯半导体这边除过跟机电部45研究所商量之外,也要跟机电部、电子司那边进行协议!”

    不说这话还好,一听这话,周石他们反而是更加急眼了,他们已经等了九年了,跟外国光刻机的差距,已经从一千纳米制程,扩大到了250纳米,如果外国光刻机进入了一百纳米以为,那他们也不用追了,因为压根不可能追的上了!

    眼下,每一分钟,对于周石他们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怎么可能松的下来,这要是一拖,会不会再拖个八年十年时间,谁也说不准,他们的年龄,已经赌不起了,这是研发人员最后的黄金时期了,等老眼昏花了,说什么都晚了。

    “我们愿意加入东芯半导体!”

    周石眼看李东陵要出门,带他们去东芯半导体的餐厅用餐,最后时刻终于喊了出来。

    “不论东芯半导体跟45研究所谈成什么样,我们跟光刻机课题组的研发人员,都愿意加入东芯半导体!”

    “但李总,也需要答应我两件事,否则,我今天就坐火车返回45研究所!”周石目光坚定的向着李东陵说道。

    “请说!”

    “第一件事,东陵高科要真的支持我们研发光刻机,这项研发可能会很贵,投入上千万之多!”

    周石说道,上千万投入在他看来,已经是相当夸张了,在光刻机进入一百纳米之前,实际上研发还没有到那么夸张的地步。

    放二十年前的七十年代,英特尔等半导体厂商,都不采购光刻机,自己都能用零部件手搓攒出来光刻机,最近二十年,光刻机才越来越贵。

    国内光刻机这十年来,也不是因为技术跟不上不研发了,纯粹是因为经费跟市场,没钱搞光刻机研发,再加上研发出来没买家,买国外光刻机比买国内便宜,买芯片比制造芯片便宜,卖不出去,肯定没人玩了。

    “第一条,我答应!”李东陵直接说道,别说一千万,前世研发这玩意,投入都是以亿为单位计算的,真花一千万,周石他们能让东芯半导体研发出自己的光刻机,把制程追赶到450纳米,那都绝对是赚翻了。

    前世直到1999年时,450纳米的光刻机,尼康都是用来出口的,可见包括国内的全世界,都没几家能研发出这玩意。

    “第二条……”

    说起第二条的条件来,周石都感觉有些老脸发烫,他也知道第二条的条件,有些得寸进尺,可从45研究所出来,真让他对待了几十年的单位一点都没感情,那实在强人所难,他要是吃饱饭了,过去的老朋友老伙计啃窝窝头,他良心上,实在过意不去。

    “能不能把45研究所,纳入东芯半导体的光刻机合作单位中,给45研究所投入部分经费,帮东芯半导体研发硅片、精密工作台等产品?”

    “你放心,45研究所的技术水平是有的,只是过去经费不够,实验设备差,只要有经费,绝对能研发出成果。”

    李东陵看着周石,思索了片刻后,最后点了点头,“只要它们能研发出东西,东芯半导体会向它们投钱!”

    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链,从原材料到光刻机再到芯片设计、生产、电控软件、光学系统等,最少也需要四五百家公司。

    东芯半导体如果单打独斗,恐怕实在是太累了,也不知道要花费不知道多少时间,如果能找来帮手的话,那胜算会高几分。

    要是能像前世的三星一样,东芯半导体建立自己的产业链体系,扶持培养出如长江存储、韦尔、中微、三安光电等一众公司,那东陵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