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人生百年不过转瞬间
繁体版

第68章 年少轻狂

    过年回了趟老家,难得能睡个懒觉,早上八点多起床。日上三竿,家里的两只土狗还在睡大觉,莫名的有点羡慕这俩货,无忧无虑,这让我感慨大部分人活的还真不如狗。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是全天下最勤劳的人,农忙时自不必言表,起早贪黑的劳作。过年时每天也起得很早,生火做饭,吃完饭还要洗衣服,她一直坚持手洗,即便是寒冷刺骨的冬天。

    这次回家,她一反常态,吃罢早饭没有去忙日常琐事儿,反而跟我拉家常,其实她跟我没什么聊的,无非就是想了解一下我个人的感情问题,有没有谈女朋友之类的。说白了就是催婚,希望我尽快结婚,她也好早日抱上孙子。

    从年前唠叨到年后,七天假期结束,我准备坐12个小时的大巴车去临海时,临行前,老母亲还不忘叮嘱两句,今年一定要带个媳妇回来。

    新年上班第一天便发生了一件影响我一生的事儿,公司来了新财务,人事带着新财务到工位一一介绍时,我发现女孩戴着眼镜,皮肤白皙,很是眼熟。后来知道她竟然就是在西双版纳帮我付公交车票的女孩,她的名字叫秦月。

    我跟秦月的故事就这样真正开始了,怎么也没想到,她竟然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

    我们之间的关系真正突破是在一次公司团建,公司组织去山清山,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可能天公作美,在爬山的过程中,秦月崴了脚,我刚好跟她在一起,索性就背着她继续爬山。讲真,当时我并没有多想,爬山累的人都快虚脱了,如果不是为了团队的集体荣誉,我也不会英雄救美,想着去背她,这件小事让我和秦月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秦月是一个简单淳朴的女孩,在一次聊天中,我跟她讲了这些年在临海有关我的故事,我讲的很投入,秦月听的很沉醉。

    想起当年自己穷的叮当响,连个拉杆箱都没有。背起行囊,拎着帆布包,带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告别美丽的西江大学,怀揣着梦想来到西江火车站。

    火车站人头攒动,嘈杂声四起,大冷天却让人直冒汗。该过年了,去临海打工的人还这么多,真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火车站买票的队伍像条长龙,生命在漫长的等待中白白耗费,足足等了半天。

    “站票,六十五一张。”售票大姐面无表情,一副全世界欠了她几百万似的。

    我伸手掏钱包,半天没有摸到!自己明明把钱包放口袋里了,真是见鬼了!翻遍所有的包,除了几枚硬币,一无所有。

    “你到底买不买?”售票员不耐烦的催道。

    “买张站台票。”

    最后,拿着一张站台票和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上了火车。我暗暗发誓,等赚了钱,一定把钱连本带利还给铁道部。现如今每次坐高铁,想起当年的绿皮车,那速度简直比蜗牛快不了多少,真心感觉社会进步太快,一日千里,来不及感慨。

    双腿灌了铅似的,那个难受劲儿无以言表。摸了摸兜里的两块钱,面对十块钱的盒饭只能望洋兴叹,即便是最后打五折的剩饭也买不起。那时,我终于明白了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第一次,感受到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

    正在被饥饿折磨的痛不欲生时,检票员开始检票了,眼瞅着面无表情的检票员离自己的距离越来越近,一颗心悬到了嗓子眼。

    心想,这下完了!

    在售票员走过来的一刹那,我灵机一动,大模大样的走向了餐厅所在的车厢,自始至终检票员都没有到餐厅检票。我肯定他们不会来餐厅检票,因为,那个年代,在人们的观念中,能到餐厅吃的起饭的人,怎么可能买不起火车票?

    蜷缩在绿皮车抽烟区,又冷、又饿的我竟然奇迹般的睡着了。殊不知,一双邪恶的手伸向我的口袋,我梦游般用手抓住了那只邪恶之手,就这样,一个惯偷鬼使神差的被抓获了。

    经过一天一夜,终于到了临海,下了绿皮车。

    临海,华夏的经济中心,一座用金钱浇筑起来的城市,需要有金钱才能够风光无限。不暗世事的年轻人,不懂得畏惧,人逢喜事精神爽,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地方,心情奇迹般的好了起来。

    出了火车站,手里捏着两块大洋,跟卖报纸的老太太磨蹭了半天,两块钱买了份临海市地图。此刻,仅剩的两块钱也被自己花了个一干二净,我正式加入身无分文的行列,但是,我对未来毫无畏惧,反而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老子来打天下的豪情壮志。

    生存问题是当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只要不被饿死,不被冻死就是胜利!

    如果我说自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来临海找工作,因为钱包被偷,穷的没饭吃,估计,几乎百分之百的人会认为我是个利用大学生身份,骗取人们同情的骗子。因为以这种借口行骗的现象实在是太多,善良的老百姓已经麻木。再说,自己也不是一个善于利用别人同情心的人,面对再大的困难,只会默默的承受。

    背起行囊,拎着帆布包开始按照地图上面的线路找工作了。几乎扫了所有路过的写字楼,陌拜了上千家公司,然而,现实狠狠的抽了我一记耳光!

    我以为自己好歹是西江大学毕业的,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后来才知道,在临海,京北大学、华清大学都得悠着点,大把的海归,什么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名校多如牛毛。

    陌拜的结果可想而知,不是被拒之门外,就是遭遇白眼。可能列位看官会觉得我带着两块大洋,竟然敢只身闯荡临海,年少轻狂!

    也许,在他们的眼里,面前这个穿着土里吧唧、蓬头垢面的年轻人不像是找工作的,倒像是一个要饭的。

    怎么会这样?工作这么难找吗?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满足基本的生活,并没有过分的奢求!

    一个西江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难道连一份糊口的工作都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