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只想恰烂钱
繁体版

第58章:念头,第二次录歌

    小院中,一棵不高不矮的树,零星的树叶落下,院中寂静良久。

    半晌后,季慕林嘴里才楠楠念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前后呼应,顺理成章。如此年纪,就有如此笔力,妖孽啊!”

    季慕林缓缓放下手机,躺坐在躺椅上,身形显得有几分萧索和兴奋。

    很复杂。

    但凡大才,见天才时多是如此。

    一方面有见到天才的兴奋,惜才又想提携。

    另一方面,又有感叹命运的无常,哀自身之岁长而羡天才之芳华。

    “守方,你说这首诗能入新课标吗?”

    “什么!”

    季守方还站在原地,震惊于最后一句的点睛之妙。

    自己父亲刚才的感受,他同样也有。

    甚至因为他自己就曾是天才之列,所以感触之余,更有几分比较之心。

    猛然间听到自己父亲的话,猛然一惊。

    “爸,你是想……”

    “你觉得如何?”季慕林打断他的话,继续问道。

    “会不会太草率了。”

    “你刚才分析的不错,尤其是对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理解,很直观,仅听一遍,就能品出这么多来,看来你这些年虽然政务繁忙,但功课也没落下。”

    “不过你觉得我只是看到一首好诗,就会胡乱生出这个念头吗?”

    “嗯?”季守方闻言深思。

    自己父亲虽然已经退休,但到底曾经主导过京华大学这等至高学府,为人处世自不会那般任性。

    “这首诗好,好在顺其自然,对仗工整,其中不乏引经据典,这份内蕴完全不似一个现代人所著,反倒像是生活在古代,看透一切后,归隐山林的智者诗人。”

    “这等文风,颇有两晋遗风,隐士之风煌煌而现,毫不遮掩。”

    “但真正让我动这念头的是他的手法。”

    “手法?”季守方疑惑。

    “远景近景相交,如水墨画一样铺开在你面前,这种白描手法,可以说比之古代大家,也已经不遑多让了。”

    “这首叙述方法虽然平常,但能做到顺其自然四个字的,古今加起来也没几人。而这种山水画一样的创作手法,这种极具东方韵味的审美,恰恰是我们现在的学子所欠缺的。”

    “所以我刚才才有将其引入新课标的想法。当然,这只是个念头,具体是否引入讨论,放在哪一年纪更为合适,都太过具体,还没来得及想。”

    听到自家父亲的夸耀,季守方脑中回味这首归园田居,认可的点点头。

    “单从质量和教育角度来说,这首诗的确已经达到准入门槛。但新课标乃教育立根之本,牵涉极大,除了考虑刚才的两点,诗人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考量标准。”

    闻言,季慕林也是一笑。

    “多年没管这些事儿,脑子不灵光了。”

    这等大事,就是引用几百年前的诗词大家,那群人都要翻阅正史野史,将其生平查阅个遍。

    上一版便有这样一个例子。

    原本所有角度都已经确定了,无论从文章、生平、德行、功绩多个维度,那位古代大家都可谓是完美,但就因为某位专家从野史中找到一个趣闻。

    说是那位先贤幼时不尊教诲,逃学。

    随后众多专家追本溯源,最后还真将这事儿给证实为真,原本一篇雄文,便被无情踢出了课标。

    古代先贤尚且如此,许程这样一个现代人,还是明星,还只有十八九岁,如何经得起这样的折腾。

    许程看完那些视频素材后灵思泉涌,当即想起梦中世界中好几首歌来。

    在V博上发布完归园田居,和兄弟们商量一番后,他就联系上了谢冬。

    联系谢冬的同时,自己已经踏上了回京华的高铁。

    坐在高铁上的他,并不清楚,刚才那一刻他的身上有可能会发生何等凶险的事情。

    没错,就是凶险。

    何为新课标?

    全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既然是课程标准,就会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方向和意见指导。

    他只是个渺小的搬运工,一个星辉若是铁了心弄他,也能将他按在地上摩擦,若陡然拔高到那个高度,那可是放在全国乃至全州的火上烧烤,他自问还没那肩膀去扛。

    京华,红石音乐。

    “程子,你终于来了。”赵兴接到他电话,老早就在园区门口等着。

    “赵哥,你这总经理挺闲啊!”

    许程打趣道。

    “咱们公司唯一赚钱的就是你,我这只要服务好你,就万事大吉。这怎么叫闲呢!”赵兴佯装不悦道。

    说话间,他们已经来到那栋熟悉的红砖独栋。

    “走吧!接到你电话,冬哥直接就赶回来调试设备,就差你了。”

    “这是我车上写的词,你看下。”

    说完,许程就将纸递过去。

    赵兴接过纸,虽然在音乐上算是半吊子,但长期耳濡目染,也混成了半个专家。

    “这词儿,共鸣感很强啊!”

    “是吧!我也这么觉得。”许程毫不谦虚。

    让他演戏还行,让他真一心搞音乐,玩音乐制作,还原创,是为难他。

    不过,相较一部戏几个月的辛苦钱,搬运音乐,的确是再轻松不过的事,这种烂钱,他可以恰一辈子。

    录音室内,琳琅满目的乐器和设备,看的许程眼花缭乱。

    “来了!这次用什么,你随便挑。”

    “我曰!冬哥,你这是把自己的藏货都拿出来了啊!”

    “程子录歌,排面得足。”

    谢冬说话敞亮,许程也很受用。

    看着许程,谢冬也不由感叹。

    第一次见到这个小伙子,对方什么废话都没说,直接在他面前秀了他一脸,当时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想到这,不论是谢冬还是赵兴,都有些期待。

    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

    “这次就用吉他、贝斯。”

    说罢,他拿起一把吉他,随手拨动。

    噔噔噔……

    浑厚的声音回荡,就是不太懂乐器的他,心里也立马冒出两个字:

    好琴!

    “冬哥,词儿和谱都给兴哥了,你看下。”

    谢冬压根儿不需要他说,手里早就拿着一两张纸,反复来回的看。

    许程见状,也不去打扰,拿起那把吉他,直接坐在凳子上。

    清了清嗓,原本通透的声音变得低沉了些。

    随后,琴弦拨动,他的声音如唱如念,如同稀松平常的一天,你我稀松平常地聊着天。

    “我是这路上,没名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