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明星只想恰烂钱
繁体版

第35章:进击的稻香

    京华。某四合院内。

    打完一套太极的老人用毛巾简单擦拭一番,喝了口茶。

    老伴儿从里屋走出来,手里拿着手机。

    “你的消息。一大早的不消停,为老不尊,还当自己是年轻?学着孙女上互联网。”

    “嘿!我这叫活到老学到老,你懂什么!”

    说到这儿,老人看着手机,感慨道:

    “你看这世界变化太快咯!现在靠着这么个小东西,就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文章,老的新的,好的坏的。”

    “就是有点亏眼睛。”

    说着,他搓了搓自己的眼睛。

    “瞧把你能的,等儿子回来,非得说你不可。”

    “呵!儿子还能管老子?”

    说罢,他直接点开弹出来的消息。

    不过片刻,眼中的玩味就消散不见,取而代之是思考之色。

    “如此感慨,肯定不能是现在,倒像是看历史有感而发。如此,这小子也算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咯!”

    “噢!”一旁老伴儿有些诧异。

    他可知道自家老头子的脾气,年轻时就仗着暴脾气怼天怼地的主。

    凑上前去看。

    随即也点头赞道:“倒是和那些堆砌辞藻的年轻人不同,文字平实练达,颇有大家风范。”

    “听孙女说,这小家伙还是个明星,唱歌的。一个明星,能用出这样的文字,着实不易啊!”

    说着,他还将那首稻香放了出来。

    “咦!这首歌和这首诗,意境浑然不同。不简单!”

    老伴儿赞叹,转头,却看见老头子已经戴上了老花眼镜,低头打着字。

    不久,又一次转载,发文出现。

    【单是第二首诗,虽然自成一体,但与悯农二字有所缺漏,此诗出,意境圆满。】

    【第一首诗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这一问题。小友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那就正如伟人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看诗之余,听了那首叫作《稻香》的歌,谷物、粮食自古便是我华夏州的根,看到它,我们就有了勇气和希望。同样,它也见证了我们民族太多的苦痛。】

    ……

    谢冬工作室。

    相较于许程带货突然小火了一把,谢冬更看重《稻香》的排名。

    他现在也在懊悔,若早知道许程这么能说,就该提前打好招呼。

    可以预料,若那场直播把《稻香》当做背景音乐,现在稻香再不济也已经冲进前三十了。

    目前新歌音浪榜上。

    音浪287162的《稻香》,已经停在四十名半天了。

    第三十九名,热度7.2%,音浪301264。

    音浪的计算是靠付费购买量、播放量、评论量等多种因素结合后得出。

    看似只有一万多的差距,但真要操作这个数据,过程十分艰难。

    第四十一名,热度6.4%,音浪280190。

    可以说,正死死咬住《稻香》,稍不注意,就会被对方反超。

    “这些家伙,都疯了吗?”

    他很生气。

    那些家伙,以往求他的时候,一口一个冬哥的叫着,遇到这种事儿,一个比一个下手狠。

    他感觉自己都拼了老命了,却连个前三十都冲不进去。

    可见这些家伙防守有多死。

    “一个个的,可以!”

    “别让我逮着机会,否则看我不弄死你们。”

    第一次,他对自己之前的选择产生了质疑。

    工作室固然灵活,压力小还不耽误赚钱,可自身能调配的资源,却远远比不上公司运营。

    平时还够用。

    一旦碰到像这次这种情况,需要调动所有资源去争,去抢,他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正在此时,他突然看到季老的回复,眼前一亮。

    机会啊!

    关于悯农那首诗,因为季慕林的缘故,短短一天,已经在文坛传开。

    针对它的好坏,文坛意见不一,没办法,文无第一,即便是季慕林这样的宿老,也左右不了。

    可好死不死,这次的回复中明确出现了《稻香》二字。

    “不蒸馒头争口气,我这次就豁出去了。”

    说完,谢冬二话不说,拿起电话,就开始摇人。

    不过半个钟头,一股不正常的风,从V博中缓缓吹起,直接吹到了达达音乐。

    “本年度最好听的歌,没有之一,不容反驳!”

    “这样的歌,我愿意花钱。”

    “文学泰斗季慕林老先生都说好,这样的歌,听着就有面儿。”

    “我只能说,《稻香》一响,万曲退让。”

    不光是这些简短的无脑夸,一条条质量极高的好评出现在在《稻香》的评论区,随着权重不断增加,《稻香》的音浪也正在稳步飙升。

    “冬哥,这么夸,会不会……”

    “不要脸?”谢冬瞥了助理一眼。

    助理尴尬点了点头。

    什么叫《稻香》一响,万曲退让?

    这话说出去,也不怕被打?

    “别人都欺负到家门口了,还要屁的脸,干就完事儿了。”

    音浪30W……

    音浪31W……

    音浪32W……

    借着文坛的东风,《稻香》也不负所望,一路高歌猛进,最终定格到了top36的位置。

    稻香村。

    许程并没第一时间看到季老的批复。

    他再一次带领着归农六子,进入到麦田修复,大棚巩固的环节。

    昨天虽然大伙儿齐心协力,一起解决了危机,但只是粗放的解决掉排水这些问题。

    今天,他们要将那些主沟副钩一一检查。

    比如大棚外的边沟和大棚里面的主沟,都要弄成里面高外面矮的斜钩,这样才能将水引出去,再比如沟的两边,也要弄成有斜度的坡,这样能防止降水带来的泥土坍塌,从而阻塞沟渠引水。

    八块田,两个大棚,七个人。

    可以想象,今天又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天。

    过程果然如他所想,熟悉的腰酸背痛。

    农村的田,泥不可能均匀,很多泥里都有一些坚硬的小石块。

    一锄头砸下去,当的一声,反震力弄得人虎口生疼。

    碰到这种硬茬儿,他们也只能用出自己最原始的工具:

    双手!

    在小小的麦田里面挖呀挖呀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