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繁体版

第十五章 经穴技决

    武学总纲第二篇主讲人体的经穴,袁超惊奇的发现这里面所讲的关于这个世界的内容与前世世界自己国家从古至今所传递的是极其相似的,里面讲到正常人都有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十二正经为太阳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而奇经八脉则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和阳维脉,学武之人要逐步循序打通这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这样世间灵气便可由太阴肺经进,逐步游走所有经脉,而习武之人能够调用灵气的是由经脉上的穴位数量决定的,每个穴位都能储存一定的灵气,十二正经里太阳肺经有十一个穴位、手阳明大肠经二十个、足阳明胃经四十五个、足太阴脾经二十一个、手少阴心经九个、手太阳小肠经十九个、足太阳膀胱经六十七个、足少阴肾经二十七个、手厥阴心包经九个、手太阳三焦经二十三个、足少阳胆经四十四个和足厥阴肝经十四个共计三百零九个穴位,此外奇经八脉上还有八个重要穴位,分别是任脉上的列缺穴、督脉上的后溪穴、冲脉上的公孙穴、带脉上的临泣穴、阴跷脉上的照海穴、阳跷脉上的申脉穴、阴维脉上的外关穴以及阳维脉上的内关穴,这八个穴位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每打通一个都能给学武之人带来巨大的提升,比如说列缺穴以及后溪穴,打通这两个穴位后,或者说打通任督二脉后,体内灵气就能外放,学武之人也正式进入释灵境,未见其人而其气已至,若是外放灵气与奇门暗器结合,一副人形加特林的景象顿时浮现在袁超脑海中。此外其余六脉也各有独特,比如公孙穴释放出的灵气能够极大增加外放灵气的速度,临泣穴外放的灵气能使灵气具有极强的粘性,照海穴中释放出的灵气让对方如临冰山,申脉穴中释放的灵气让人如坠岩浆,外关穴位释放的灵气能让对方的灵气呆滞,而内关穴位释放的灵气则最为神秘莫测,辅以灵草灵物滋养,退可强气健体,进可蛊毒攻人。

    所有穴位所蕴藏的灵气体量基本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打通穴位更多的人,一般来说全身会具备更多的灵气,绝大多数普通人都相差无二,只要你不是天生穴位堵塞又或者经脉混乱残缺之人。当然任何时代都会有天赋之人,武学总纲里也说有少数高手穴位天生比普通人会深厚一些,一个穴位所能蕴藏的灵气有时能达到普通人的一点五至两倍之多,更有万中无一的绝世天之骄子,其气之厚三倍之于常人也!

    接下来的第三篇也是最后一篇,是对武学基础的介绍,天下武术千变万化,但都不离六技一决,所谓六技,即是聚灵、冲灵、盘灵、释灵、觉灵以及武技。而一决则指的是武决。

    所谓聚灵,是所有学武之人迈入大门的第一步,通过聚灵之术感受世界灵气,进而引导灵气由外入体,于经脉中游走,逐步洗刷打通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跨入武者之列。练习聚灵的过程即是控制身体模拟传说中的二百四十九位神灵姿态,从难到易,从慢至快,模拟的神灵姿态越标准,越能引发灵气的共鸣,当然要从一个高难度姿态一下变幻为另一个高难度姿态,一开始定然极为不易,而且二百四十九态遍历一遍之前,任何一态都不能重复,否则会使灵力倒流,白费功夫,所以在始灵历三百多万年的历史中,无数武者通过不断的琢磨试炼,终于总结出了一套最为顺滑的聚灵序列,也就是当今天下大家都在使用的聚灵之法,即便这样,对于初学者的袁超来说,一开始也是难如登天,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薛高、苏湘门和小胖子时不时都会一脸茫然的听到袁超不高兴的念叨着什么奈何桥广播体操、地狱瑜伽之类的话语,当然只有袁超一个人懂自己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大家觉得他吃错了药,他也懒得解释。

    冲灵是第二技,人体经脉中的灵气虽然受聚灵之术指引,能够在经脉中游走,但学武之人,想要调用灵气为几所用,必须得将灵气通过自身打通之穴位进行储存和淬养,在袁超自己的理解看来,这便是让灵气认主,带有自己的属性,所以冲灵之技便是将灵气从穴位抽取或者从经脉将灵气压入穴位之法,这里面的关键便是控制穴门之开合,正向开合则向穴内吸收,反之则外放至经脉,是非常关键的基础武技。

    第三技是盘灵,由冲灵之法从穴位中调用的灵气,正常情况下会吸附在穴门周围,一旦进入经脉,其属性很容易被其中还未同化的灵气所抵消,失去调用之能,所以想要发挥其能,譬如将灵力汇聚于双拳轰出,那就必须尽快将穴门周遭灵力尽快调用至体内所需之处,这就是盘灵之法,可以说,聚灵,冲灵及盘灵三技是最最基础中的基础。

    接下来还有三技,其中有两技是属于比较高等级的武技了,其一是释灵,打通了任督二脉之后,这上面的列缺和后溪二穴,其中的的灵气是人体所有穴位灵气中惰性最强的,为了保持自身的属性,它不再是一味地防守,防止自己被同化,而是演变出了攻击性,要将所有的灵气都同化成自己一样的存在,所以这时武者便会发现,这些灵气仿佛随时随地都会想要离体而出,如若不用冲灵之法将其压制,反而将其引入体表附近的其它穴位,便会带动其余灵气惯体而出,这样便能隔空伤人,应该说,一个还没打通任督二脉的武者与一个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武者搏杀,基本上毫无胜算,因为你还没碰到他,你可能就已经死了。

    另一种高级武技则是觉灵,等武者打通了全身所有十二正经及奇经八脉之后,武者便能在一定范围内感应外界灵力的变化,一般武者想要在他面前下毒或者潜藏偷袭,那都只能是自取其辱,而能达到这般境界的,无一不是江湖中赫赫有名的绝顶高手。

    最后一技则是武技,这一技其实就是拳脚功夫,只能通过日常演练提高经验,并没有一定的套路,所有门派都不甚相同,主要是考验自己的眼疾手快,比如如何用最短的出拳路径,打到敌人最脆弱的要害上,有的门派甚至完全不设章法,平日里就是弟子对练,只要你能打到对方又不被对方打到就行,不管动作多么别扭,所以武技讲究的就是实用,出其不意,实践中见真章。

    而一决说的即是武决,传说中上古时代第一位学会盘灵的武者,当他第一次尝试性的将全身所有穴位的灵气汇聚于一点,结果身受内伤,差点走火入魔,他大为不解,后来伤势好后,他慢慢尝试从十二正经第一个穴位开始,逐步往后汇聚,等他汇聚到太阴肺经十一穴加手阳明经第一个穴位时,他发现灵力好像变得突然飘忽不定了,然后他一拳打在石头上,石头本身毫无变化,但是石头后面一块小木头被崩出来远,这便是世间产生的第一个武决《小迂拳》的由来,当今天下几乎人人都会,不过对当时第一个发现的那个传说中的武者来说,这无异于发现了新大陆,于是他兴奋的记录下自己的发现,然后接连尝试,又发现了几种不一样的组合,仿佛天下武学兴旺的盛世就在眼前,结果还没过几天,他就在一次尝试中,七窍流血,不治身亡,好在他的记录被保留了下来。后人经过无数年的研究,才逐步发现不同经脉上的穴位虽然都能于宿主共存,但实则相互之间都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也许有不同两个经脉穴位的灵气能够相容,但加入第三种之后,它们就变得视同水火,总之就像无解的密码一样,不去一遍遍尝试,永远不知道是否能打开那扇锁,所以武决的开创,都是一代代先人武者冒着轻则伤经毁穴、走火入魔,重则爆体而亡的生命危险探索出来的,所以每一样独特的武学,都是一个门派的不传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