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从改稻为桑到纺织书院
沈一石、蚕娘子等人的呼吸瞬间粗重。
当官?
他们这些商人,也能当官?
沈一石是织造局皇商,因为“业务精熟”,杨公公特地向司礼监给他请了一身六品冠带。虽然本身还是无品无衔,但见了县太爷可以不拜,到底过了一把“官瘾”。
其他五位,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蚕娘子曾经要羡慕哭了。
她是家中唯一的子嗣,父母为了家业,也一直把她当男孩养。
但女孩就是女孩,没法娶妻生子继承家业,后来她招赘了一个落魄书生进府当了赘婿,可这个赘婿,吃她的喝她的上她的,但就因为她没读过书,不懂诗词歌赋,就看不起她。
她原本也可以读书考状元的…如果她是男孩的话。
听说,若是嫁给京城里的王爷,将来就有机会得个诰命夫人。太子爷裕王爷的侧妃李妃也是小门小户出身,但就因为嫁给了王爷,如今连她的父亲都封了侯。
苏胖子等人虽然也有些激动,但随即心里就升起无奈。
这怎么可能?
不是,这根本就不可能!
士农工商是历朝历代的规矩,重农抑商更是太祖皇帝就立下的国策,是立国之本。林余纵然天纵奇才,也休想撬动国本。
若说,林余让大户改稻为桑得罪的是官员,为商人争取“官位”得罪的就是皇上!
这能活?
各人怀抱心思,一时间,竟都沉默住了,屋子里出现了短暂的、令人心脏咚咚跳动的诡异寂静。
片刻后,蚕娘子先开了口,问道:
“女人也能当官?”
林余点点头,答道:
“女人也能当官。”
屋子里的商人脸上俱都出现惊异神情,实在是林余的表情太平静了,到像是他亲眼见过似的。
这两年,评弹馆、茶馆、饭店甚至妓院新出现了一个乐子,就是听评书。
时下正火的是一本叫做《西游记》的,作者是南直隶山阳人,叫什么吴承恩的。
《西游记》里面有一个女儿国,传说是一个完全由女人组成的国家,女人当皇帝,女人当首辅,甚至女人自己生孩子……
嘿嘿。
这样的国家多好啊!
要是他们是唐僧就好了,傻子才要继续取经哩。
“咳,”沈一石轻咳一声,莫名感到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六品冠带受到了威胁,忍不住问道:“女人能当几品官?九品?八品?七品可就是县太爷了!”
林余略微想了一下,实在搞不清楚县长的正处级和县太爷的正七品能不能等同?
他索性避过了这个具体问题,凛然说道:
“不管几品,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沈一石满脑袋疑惑,忙问道:
“林兄,这红薯为何物?当官的好处竟都不如去卖红薯,红薯真值千金也。”
“噗…”林余一下子笑出了声,但立马止住了,憋笑解释道:“红薯是来自西洋更西的一种粮食作物,甘甜如糖,其色赤朱,每亩产量约2000公斤,但吃的多了,容易闹肚子,腹泻不止。”
“2000公斤?”沈一石面目顿时大变,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要知道,杭州府的稻米,丰年时每亩产量约300公斤,不到红薯产量的六分之一。
若能把水稻改为种植红薯,这岂不是说,大明从此无饥馁!
至于所谓闹肚子的副作用,不值一提。
真到了灾年,百姓们连土和树皮都吃得,还怕闹肚子吗?
林余看着沈一石表情,顿时猜到了他的想法,笑道:
“沈兄,你若想种植红薯,倒也不难。
十几年前,广州市舶司那边,在一处叫做钦定湾的港口之处,大明曾与一外番国家发生了一场万人级别的海战。
此战发生在偏远不毛之地,上报给京城后也没能引得多大重视,所以声名不显。
你可到广场市舶司,找一处叫做壕境的地方,上面也有一外番国家,你或抢夺,或交易,总之想办法得到藤苗,带回杭州种植就是。”
林余说完,又看向另外五位商人,意味深长地继续说道:
“刚刚沈兄说这红薯价值千金,倒也不算错,首先得到藤苗的商人,别说千金,百万金也可换来。
这是比丝绸,更能打动人心的珍贵东西!
我刚刚的话,你们可以当没听到,也可以私下派人去找。
谁能先得到,谁就会是下一个浙地首富,此话绝非虚言。
我虽出了这个主意,但懒得去找藤苗。你们事成回来之时,请我一杯水酒吧。”
林余背手,气质飘然,他的话一出,沈一石和五位商人陡然站起。
沈一石身旁,芸苑管家当即俯身听候吩咐,其他五位商人脸顿时黑了,纷纷喊道:
“沈老板,做事要厚道,今晚来的时候,可是你嘱咐我们不得带小厮进院的,我们也听了你的呀。”
“对啊,明日咱们一同派人出发,公平竞争,事成之后,这定能成为以后浙地商界的一桩美谈。”
“沈老板你已经是浙地首富了,再做个几十年又有什么意思,不如换咱们六兄妹结拜,以后首富位置轮流来做,方显结义之情。”
五位商人不满叫喊,可沈一石仿佛根本就没听到一般,不紧不慢地继续跟管家吩咐,丝毫不顾五人越来越急的情绪。
哼!
商人们气愤地又坐回去,一时领先不是领先,路途遥远,可还未必谁先到呢。
林余见五位商人的心思早就回到了各自府邸,恨不得即可派人出发寻找,轻咳一声,朝沈一石说道:
“沈兄,照我看,你们不如真的结拜为异姓六兄妹,明日一早,一同派人去往广州市舶司。
此去千里之遥,与外番异国更有一场争斗,说不得还会有合作之时,何必在意这一时长短呢?”
沈一石登时止住了吩咐,让管家下去。
结拜?
这是何意?
他们这五人,全身的心眼子加起来,比蜂窝里的蜂孔还多,结拜又能有什么用呢?
不过,结拜就结拜呗,反正花不了多少银子。
明日寻一道庙,做一场宴席,请老道士来为他们主持仪式,磕过了头,这结拜就成了。
呃…明天不行,要不还是等民乱之后方好。
林余当然不是真的要让他们结拜什么的,继续说道:
“你们结拜之后,我要你们一同建一座纺织书院,广收学生,书院里不教授四书五经,而是教授纺织技巧和知识。你们店里的老师傅们,若是来了书院当夫子,手艺便不可私藏。”
沈一石与蚕娘子等人面面相觑,根本猜不透这书院的用意。
书院不教四书五经,哪还是书院嘛?
至于纺织技巧知识,那得先一年杂工,三年学徒,五年帮工,七年才能出师哩。
不能藏私?
谁家真会把自己家的祖传手艺,教给他人呢?
苏胖子大着胆子说道:
“若是不参加这个纺织…书院呢?”
林余笑起来:
“不参加就不参加好了,只是,以后浙地的所有蚕丝、棉纱、麻丝、绸、棉麻布等都会有一个共同的产品标准。
达不到这个标准的,若敢在市场上售卖,一律没收、罚银、关店。”
屋里众人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蚕娘子不禁问道:
“这产品标准从何处来?”
林余以手指着身前六人说道:
“就从你们六兄妹组建的纺织书院中来。
哼,你们作为商人,更该知道,没有什么手艺是真能百年不变又能百年领先的,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真正领先。
我要你们组建学院的目的,就是让你们互补有无,互表心扉,互为肱骨,互相进步。
你们若刻意藏私,不能常推常新,我会另立标准,到那时,就别怪我只听新人笑,难闻旧人哭了。
今日一位织工一个时辰能织一尺布,标准就是一尺。明日改进了手艺,一个时辰能织两尺,标准就是两尺。
标准已到两尺,铺面却还停留在一尺的,不用我的清理,它们会自己消失在百姓眼中的。
标准,没有标准答案,唯有不停进步,才是唯一的产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