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天论道3000问
繁体版

灵魂卷设定(3)

    【灵魂结晶】

    灵魂回路的进化成结晶的唯一的一步,那就是灵魂回路开始拥有自我,这是灵魂结晶真正成型的一步。不再需要执行重复单一且又被设计好的“命令”,不再需要根据外界去做“肌肉记忆”。它们在肉体的支撑下,在脑容量运行的情况下,在记忆地堆叠下不断加深“自我”的认识,灵魂回路在脑神经中搭建出“自我”意识的回路。也就是文中所说,大量的记忆堆叠下会诞生出需要做出判定的中枢机构,这些判定回路聚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就是灵魂结晶。它们一旦形成固定的回路,就更难退回原来的状态,这就如同水结成冰。所以称这种状态为灵魂结晶。当然同样的,结晶这个称呼不是指它真就是结晶,不是真长那样,而是结晶这个概念更好理解。

    无论是记忆还是驱动生命活动的基础灵魂回路,它们都不能算是真正的灵魂,因为它们只是在执行单一的工作,以及根据外界的情况做出简单且设定好的回应,或者是作为存储记忆的功能,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而灵魂结晶是拥有身体控制权的终端,初始的灵魂诞生于“道”中,他们的存在肯定是早于这个宇宙出现的,它们是偶然产生的,没有任何外力的干预。而其他大部分的灵魂,都是属于“人工”的。

    对于“人工”制造的灵魂来说,它们先是诞生于拥有脑组织的动物,可能是小型动物,但绝不会是植物,菌类和昆虫。可以这么说,灵魂结晶是灵魂回路堆积且量变的产物,拥有庞大的判定回路,也就是庞大的神经回路。所以它们是不会存在于只拥有基本结构的生命中的,比如植物,菌类,昆虫,浮游生物等。当然在别的星球里生命存在的方式可能会完全无法想象,其身体结构和组织异于地球生物,所以这里说法暂时只限对于地球生物而言。

    在宇宙生命诞生后,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物先诞生然后再不断进化。这时拥有自我意识的灵魂结晶出现了。它们的脑组织中会凝聚出自我意识,虽然这时它还没有我们现在人认知中的“自我”的概念,没有认识到自身已经是真正独立的个体了。但相比于单线程且功能性的灵魂回路,这些自我意识可以说已经是真正的灵魂了,是由庞大的灵魂回路组成。这个过程中诞生的灵魂,我们就可以说它们是“人工”制造的灵魂。且不断回轮的途径中,

    那可能有人会问第一个灵魂结晶是从什么生物中诞生,这有点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如果灵魂结晶需要在拥有较大脑组织中出现,那么是先出现这样的动物呢,还是先出现真正的灵魂呢?我认为是先会进化出大脑容量的生物后,“人工”灵魂才会出现。简单的生命中只有最初级的神经组织,这样毫无意义是不能诞生结晶的,等到生命复杂程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肉体出现多个器官组织时,这样动物需要的脑组织就越大。同时体型也会变大,这样的话生物就需要一个的判定中枢,从而脑部会进化得更复杂。这个复杂程度是灵魂回路和自然进化的共同作用。当这个复杂度也就是脑组织到一定程度时,自我意识也就是灵魂结晶就出现了。某时某刻生物突变进化时,灵魂结晶就跟着出现了。

    前面说到灵魂回路是可以量化的,那么结晶当然也可以,而最初出现的灵魂结晶也是最初级的,也许只有少量的灵魂回路在其中。到这里这就要引入灵魂回路堆积成灵魂结晶的过程了,在大海的海平面上,海水随波涌动,它们毫无疑问都是液体,初级的灵魂回路也是这样。当深入至数十千米下的深海时,水的形态不再是人想象中的那样。堆积的灵魂回路也可能一样,灵魂回路堆积成灵魂结晶的过程是难以得知的,那是否结晶的形态和一般的灵魂回路的样子也会不一样呢?我个人倾向它们的结构和样子是不一样。至于这些判定回路堆砌成哪个程度会变成真正的灵魂结晶,实质上我是没有办法给出一个确定值的。

    “人工”灵魂的诞生就如同烧制砖块一样,建高炉,放入塑好形的砖块,再大火烧制。其中需要搭建火炉(物质世界中的肉体,让生命能感知物质世界)。火炉搭建需要原材料,泥土和石块(细胞运行系统和现实物质),火炉搭建成的样子就是生命感知世界的方式,也就是有机物的样子,越大的火炉也就是生命的结构会越复杂。而外部环境,也就是生物在物质世界的活动过程就如同烧制砖块的烈火。不同的生物,不同的遭遇和经历就等于不同砖块的模具,不同温度的火焰,最后烧制出来的灵魂成品和形状都将不一样。这个火炉可以是所有拥有一定脑组织的生命体。

    灵魂结晶是不能单独存在的,它必须是和灵魂回路一起才能拥有自我意识。这就好比电子产品里的芯片,单独拿出来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所以说单独存在的灵魂结晶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也就是说单独的灵魂结晶不能算是真正的灵魂,它必须要和灵魂回路一起。它具体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方式,以及跟灵魂回路和肉体之间的连接关系,我都会在后面的篇幅一步步从浅到深详细且系统地进行探讨。

    -----------------

    【灵魂个性与特性】

    灵魂结晶即是许许多多灵魂回路形成庞大链接的产物,它们在不同的肉体和遭遇中不断给自身大小添砖加瓦,同时也在不断改变自身的结构和形状,灵魂结晶迎来一次又一次的质变。当灵魂结晶得到本质的改变时,它们会变成什么样子?会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们总说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雪花,真正的灵魂也是这样的。那么它们区别在哪?一是灵魂量的不一样。可以说一只蚂蚁和一只老鼠相比,灵魂量肯定是不一样的。昆虫的行为模式非常简单,非常机械化,它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没有成型的灵魂结晶。它们只有少量的神经节,驱动和操控昆虫的行为。这也意味着昆虫的行为模式比起老鼠或者是其他大小动物,更加的不可预测,因为它们行为都趋于本能,你不知道它们下一秒的想法是什么,它们没有成型的判定回路,只能靠生命源质APP来尝试各种随机性的行为,但庞大的昆虫族群貌似也能形成类似的灵魂回路的产物,使其能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再回看老鼠,老鼠的灵魂已经到了一个阶段,尽管这个灵魂还比较低级,但多少也形成了自我意识。

    大部分动物中都是有成型的灵魂结晶的,只不过其中的量不同。其中的量差别有多大,我是没办法给出一个准确值的。灵魂的量非常关键,有量才能有差异性,就好比一块手指大的面团捏不出什么独特造型,但当面团和拳头一样大时,就可以做出很多花样了。也就是说量少的结晶,是很难体现出差异的,而量大的结晶,这个差异就非常明显了。

    所以第二就是这个差异从何而来,是灵魂结晶中灵魂回路结构的不同。在人的中灵魂结晶中,这个结构的区别将带来非常多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说是灵魂特性带来的。

    不同的生物诞生出来最初的灵魂结晶应该都是差不多的,主要是拥有自我意识。灵魂结晶在后续的进化之路中,就会慢慢呈现出区别。这些结构区别在早期是无法抹除动物肉体带来的区别的,意思就是指灵魂结晶在这个阶段还是会被基因束缚住。比如我们看陆地上的鸟会发现,有的鸟很小,有的鸟很大,有的鸟很聪明,有的鸟很笨。它们灵魂结晶差别大么?我看不大,因为这里是肉体之间的区别,不同的鸟脑组织不一样。【注意:智力高低很大程度是源自于脑组织】

    灵魂结晶上的区别在一般的动物中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因为灵魂结晶还太小,特性没有显现出来,但等到进入智慧生物时,这些区别和特性才会无限的放大。

    有的人非常擅长抽象思维,这使其擅长艺术类的创作;有的人十分擅长逻辑思维,这使其擅长计算,设计以及哲学方面的思考;也有的人悟性极强,学习能力超强;也有人擅长感受情感,擅长和人共鸣等等。同时结晶的结构区别还会带来一些天赋上的体现,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说灵魂结晶量越大,这些方面的能力会越突出,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宇宙中,再厉害的灵魂也需要肉体作为载体,肉体在中间起到的作用并不比灵魂要小。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灵魂结晶能无限大么?我认为是不行的。灵魂结晶本质上就是判定回路,我认为无限多的判定回路是不存在的。就像人的眼睛,只能聚焦在一个点上,无法将整个视线中的景象都看得清清楚楚。

    总而言之,灵魂个性与特性就是灵魂结晶的独特性。这个独特性决定了这个灵魂最基本的样子。如果灵魂回路比较少,那么这个独特性不会太明显。但是在大的灵魂回路中,这个独特性就会起关键作用。它可以决定一个人如何进行思考的,以及提供丰富的想象力,对空间结构的掌控力,对新事物学习能力,好奇心,悟性和理解能力,这些都将被灵魂结晶中的结构扩展开来。这里意思不是说以上所有的词条都可以被扩展,有的人特性多,有的人特性少,也有人全都有。这就是灵魂个性与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