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水浒之花荣
繁体版

第十三章 一箭平落清风山(之一)

    且说花荣闻听王英出言不逊,不怒反笑,道:“那便是矮脚虎王头领罢,花某领教你的绝技。”

    二人拍马上前,斗在一起。

    王英挺枪直刺几招,花荣侧身一一闪过。王英借势举枪横扫,欲将花荣扫落马下,花荣挺枪迎击,只听“铛”的一声巨响,王英直震得双手发麻,险些抓不住大枪。

    花荣重生以来第一次接敌,倍加小心。先走过三招,试探王英根底,再以枪碰枪,试探敌手劲力。几招过后,花荣心道,你王英不过如此,与水浒小说所描述相差不大。便放弃守势,举枪来攻,三招下来,王英左闪右支,狼狈不堪,又对一枪,王英感觉神力袭来,险些震下马来。王英心生畏惧,“如此下去,焉有命在。”虚晃一枪,拨马便走。

    花荣先前闻听王英言语辱及家人,便早生杀心,如此怎能放走,转蹬拨马,背上取弓,信手搭箭,一箭射出,直取王英后脑。

    王英耳听背后疾风嗞响,知有箭射来,急缩身闪躲。哪里躲得过,箭身正中后颈,穿喉而过。“噗”的一声,王英摔死马下,脑中只余一念,“小李广”之名果真不虚。

    焦挺、时迁,并军将见知寨杀落敌将,大吼一声,全军杀出。一时旌旗蔽日,喊杀喧天。花荣文卫营、武卫营本精中选精,又使重金保证饮食营养,一个个壮得如小虎一般。此时乘主将胜势,一举杀上,哪是清风山小喽啰所能抵挡。二军一碰,清风山军兵一触即溃,转身即逃。文卫营、武卫营随身追击,漫山遍野,全是二营军士青衣身影。

    又有军士大喝,“跪地投降,降者不死。跪地投降,降者不死。”清风山喽啰一听,俱跪倒在地。

    片刻,众军士来报花荣,“杀敌三百人,俘虏五百人,有千余匪贼逃回山上,据险固守。”

    花荣见大获全胜,便使人鸣金收兵。众军将收束点校兵卒,回报,“文卫、武卫二营,伤十七人,无一人死亡。”此战可谓大胜。

    花荣见天色渐晚,命人安营扎寨,埋锅造饭,明日攻打清风山。

    清风山上,燕顺、郑天寿看着喽啰抢回的王英尸身,心有余悸。燕顺道:“贤弟,想你武功盖世,却非花知寨三合之将,如今你这一去,我这山寨可如何是好?”说着,便看向郑天寿。

    郑天寿暗道:“王英武艺与我伯仲之间,他三个回合被斩落马下,花荣之勇,我如何敢当。”便道:“哥哥,那花知寨兵强势大,愚弟以为,不可力取。”

    “哦,贤弟可有良策退敌?”

    “嗯……嗯,不如据寨固守,待他自去。”

    燕顺闻听,心道:“这哪是办法。”脑中一转,计上心来,向郑天寿道:“贤弟,如今只有一计可行。”

    郑天寿问道:“是何妙计?”

    燕顺道:“如今花知寨势大,我们据险守山,又守得了几时。想那花知寨有玉孟尝之名,素爱礼贤下士,结交英雄豪杰,不若我们负荆请罪,若得花知寨收留,投至麾下,也是个去处。依愚兄观看,那花知寨浅水蛟龙,非是人间凡物,待一日乘风起势,未来你我兄弟二人,或可谋个出身,也未尝不知。”

    郑天寿闻言沉默半晌,道:“听凭哥哥吩咐。”

    一夜无话。

    翌日天明,花荣带兵前来搦战。但见山关开处,两人裸露上身,背缚荆条,赤着脚,牵着马,来到阵前,纳头便拜。

    花荣见此二人正是燕顺、郑天寿。却听燕顺说道:“偏僻山寨,无知冒犯虎须,如今王英已然伏诛,乞求花将军收雷霆之怒,止戈息兵。小人等愿降,求在哥哥身边,牵马坠蹬,任作小卒,别无他想。”说罢叩拜下去。

    花荣心道:“王英性好渔色,侵扰百姓,又出言辱我,只死路一条。燕顺、郑天寿二人,地煞星属,一身本领,又无大恶,当收纳为吾所用。”

    便起身下马,扶起二人,道:“花某不才,如得二位鼎力相助,如虎添翼尔。今后兄弟之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燕顺、郑天寿二人一听,大喜过望。想不到花荣如此大度,径直收留自己,心中叹道,“玉孟尝礼贤下士,义薄云天之名,果真不虚。”便邀请众人上山,大排筵席。

    到得清风山上,花荣先命燕顺将羁押的过路商旅、妇孺等,一并释放出来。花荣使人一一过问归处,原身携带钱财货物,一并归还,另外每人赔偿十贯钱。众人千恩万谢下山,自归家不表。有无法独自归家的,花荣问明家中所在,使人分别送回。

    此事安置已当,燕顺、郑天寿便好酒好肉,备妥筵席。众人酒过三巡,花荣向二人道:“二位贤弟,即投花某,花某些许肺腑之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燕顺、郑天寿拜地,道:“请哥哥示下,吾等无有不从。”

    花荣将二人扶起,道:“大丈夫生于世,当一刀一枪谋个出身,做出一番事业,光宗耀祖。如今奸宦当道,鱼肉百姓,生民倒悬,难受其苦。吾等应行扶危济困之举,守护一方安宁,千万莫要倒行逆施,祸害百姓。”

    燕顺、郑天寿二人羞得满脸通红,惭愧道:“哥哥所言极是,思吾等之前所作所为,愧为人子。今后,当附哥哥尾骥,哥哥但有所命,吾等无所不从。”

    焦挺、时迁并众军校见状,大声喝彩。几人举杯共饮,遂结兄弟之情。

    花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便道:“二位贤弟,如此说来,欢迎加入花家军。今后一处弟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清风山寨军兵,改设为花家军清风营,燕顺任营指挥使,郑天寿任副使。清风营需行精兵之策,汰弱留强,存留马军三百人,步军一千人即可。其余人等,许以财资,就地遣散。”

    “清风营只专于练兵打仗,日常军费开销,由花家军统一筹措,按季度使专人送往。除却军务,其余山寨建设、管理、营收等杂务,另设清风营资税官统筹管理。”

    花荣看了一下众人反应,接道:“清风营再设军训官一人,辅助二位实施军事训练。”花荣此举,意在将后世军事训练的优良传统保持下来,在清风营产生积极作用。

    燕顺、郑天寿二人闻听,知晓清风山财权不再,只留军权。但又想,本是降将,得留军权,已是花荣格外信任,便拜倒在地,道:“吾二人无有二话,谨遵哥哥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