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前世今生
繁体版

第566章 李白基金会的诞生

    文君用崇拜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的丈夫,语气坚定地说:“莎士比亚说过,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而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虽然你没和我商量一下,就擅作主张,本宫还是会无条件的支持你。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只要能让那些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有学上,有书读,咱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她拍着做工精细,品质上乘的香奈儿包包,爽然一笑:“奢侈品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无非就是个logo,以后坚决不乱买了。从这个月开始,咱们夫妻俩厉行节约,量入为出,拿出总收入的10%做慈善。”

    “夫人宅心仁厚,善解人意,我简直爱死你啦!”新一代慈善家喜出望外,托起媳妇的手背亲个没完。

    “油嘴,你的油嘴……”文君吱哇乱叫,拿小鸡啄米的性情中人没办法。

    看着卓李夫妇携手同行献爱心,公益路上比翼飞,大伙感动之余,由衷祝福这对志同道合、大爱无疆的神仙眷侣。

    林溪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微笑提议:“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即便把你们两口子的家底掏干,力量终究是有限的,不如成立慈善基金会,借助二位强大的号召力,发动更多的爱心人士捐款捐物。”

    “这个主意好,慈善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需要凝聚八方力量,同舟共济,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作用。而且,爱心救助绝不仅仅是一捐了事那么简单,需要精准扶贫,合理规划,物资调配,组织协调,将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我和慕白精力有限,顶多是牵个头,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非常需要一支值得信赖的团队来完成具体工作。”文君十分赞同,为林教母点赞。

    人淡如菊的大明星,考虑不周,觉得二人说得非常在理,频频点头。

    “既然决定成立慈善基金会,总该有个响亮的名头。现在圈里好多艺人,为了扩大影响力,都是直接冠名。二位发起人,基金会要在民政局登记注册,才能正常运作,当务之急是赶紧把名字先定下来。”

    “左李右卓怎么样,你们夫妻俩的姓氏全都有了,一听就很霸气,与众不同!”潘少为了避免被发展成施主,一直默不作声装空气,眼见有机会一展才华,才管不住嘴,刷存在感。

    “做慈善公益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又不是开演唱会,起这么娱乐化的名字,不太合适吧。”阿杜欣赏不了浮夸的创意,直抒己见。

    文君清了清嗓子,故作大度地说:“如果把我们俩的名字都加上,会显得太长,太累赘。李先生名气比我大,人缘比我好,基金会以他的名字命名,肯定能吸引更多的女性同胞踊跃捐款。反正爱心助学的想法,是他首先提出来的,小女子甘当绿叶,做无名英雄。”

    “李慕白基金会?不好,不好,有沽名钓誉,自我标榜之嫌。”他屈动指节一下一下敲击着桌面,忽然灵机一动,“叫李白基金怎么样?既光耀门楣,向伟大的诗仙致敬;又弘扬了传统文化,激励当代学子传承中华诗词。”

    千古诗人为自己歌功颂德,树碑立传的小九九无人知晓,大伙拍案叫绝,全票通过。

    “慈善事业,人人有责,某些土豪可不能一毛不拔,当铁公鸡,琉璃猫啊!”众人讨论半天,潘公子始终鸡贼不语,林溪只好笑着把话挑明,将矛头指向了他。

    顷刻间,五道殷切目光聚焦在潘筠身上,盯得款爷浑身不自在。

    “都瞧我干什么,我……又没说不捐。”潘少底气不足,赶忙端起扎啤,掩盖心虚。

    “有些人越有钱越抠门,不磨刀霍霍,逼到份上,他们才不会主动。像潘少这种富得流油,又有爱心,又有责任感的大好青年,捐个百八十……千万,就跟玩一样。”

    潘少一口啤酒直接喷了出来,边咳边说:“李慕白,你小子少给我灌迷魂汤,当小爷是行走的印钞机吗?我要是敢裸捐几千万,老潘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不至于,不至于,这点小钱对你们家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积德行善,必有后福,基金会筹款的大事兄弟必须第一个支持,为了孩子们,我给你当牛做马都行。”

    潘土豪从五人期待的目光中,读出不捐钱就绝交的潜台词,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好啦,好啦,怕了你们了。虽然我是奸商的后代,不代表本少爷就为富不仁。几千万善款不是小数目,不能一次全撒出去,咱得分批分次,慢慢捐。老子以后也成雷锋叔叔了,8错8错,又多了可以吹嘘炫耀的资本喽!”

    大伙齐声欢呼,庆祝杀富济贫成功,基金会又多了一份慈善的力量。

    慕白欣喜之余,发出倡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打今儿起咱们就践行光盘行动,把桌上的串全清了,杯里的酒全干了,实在吃不完,就打包带走!”

    李白基金会阳光透明,实打实做公益,积极呼吁社会各界的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帮扶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从不中饱私囊,忽悠粉丝刷榜应援,将成箱成桶的牛奶倒入下水道。

    慈善不是作秀,是默默的付出和无私的奉献。慕白他们素面朝天,穿着统一定制的红马甲,亲力亲为,低调行善,从不张扬。

    身处繁华都市,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众人,根本无法想象千里之外,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生活有多么艰辛,教学环境有多么恶劣。当一行人第一次跋山涉水,走过泥泞的山路,来到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顿时被眼前令人心酸的景象震撼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