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之前世今生
繁体版

第365章 铁杵磨成针

    大唐第一才子,出身于衣食无忧的大富之家。父亲李客长袖善舞,经商有道,为他提供了良好宽松的成长环境。

    见惯风浪,高瞻远瞩的李父知道,要想孩子将来出人头地,光大门楣,一味骄纵富养,放任自流是不行的。“诗书礼乐易春秋”方面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培养其用功读书,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夫妻俩都是知书达理,好学上进之人,一拍即合,从那天起便有意引导小李白读书识字,陪他一起博览群书。

    在李家浓郁的书香氛围中,“李十二”小小年纪,就展露出惊人的文学天赋。他五岁诵六甲,七岁观百家,大段大段的诗经楚辞,文史典籍,看一遍就能牢牢记住。而且出口成章,雄辩滔滔,心志与才情远超同龄人。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眼见儿子是不世出的奇才,前途不可限量,李客夫妇不惜重金,送小李白到当地最好的私塾上学。

    到私塾读书,不比在家里,除了要尊师重道,注意礼仪之外,还要恪守清规戒律,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

    生性活泼,自命不凡的“李十二”,才上了几天课,就觉得憋屈透顶,没意思极了。因为夫子在课堂上传授的那些孔孟之道,之乎者也,他早就背得滚瓜烂熟。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实在是浪费大好光阴。

    彼时的十二郎,正处在调皮捣蛋,爱玩爱闹的年纪。他厌倦了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索性中途逃课,给自己放个小假。

    一天的自由时光,对小李白这种超级学霸来说弥足珍贵。他不敢到人烟阜盛的繁华街市闲逛,以免被父亲大人遍布全城的熟人撞见,只得走背街穿小巷,到城外散心。

    相对于熙熙攘攘的闹市,郊外天宽地阔,空气清新,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别有一番景致。

    逃学少年一路嗅花赏景,打鸟扑蝶,玩得不亦乐乎。忽然,一条小溪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小李白一声欢呼,蹦蹦跳跳来到溪边。但见溪水清澈见底,一群群草鱼悠闲地游来游去。

    李公子玩兴大起,脱去鞋袜,挽起衣袖,就要下水捞鱼。

    就在这时,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从不远处的茅草屋传来。好奇心重的李白,从小天不怕地不怕,老虎屁股都敢摸一把。仗着艺高人胆大,轻手轻脚走过去一探究竟。

    当他步入篱笆小院,赫然瞧见一位白发苍苍,佝偻着腰的老婆婆,正对着一块青石板磨着什么东西。小李白定睛观察,发现老人手里握着的居然是一把铁杵,登时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婆婆,我在附近放牛,刚好路过此地。好端端的,您为何要磨铁杵啊?”

    老人面目慈祥,心如明镜,一看这位少年郎气度儒雅,衣饰华贵,便知其撒了谎。她也不点破,淡然一笑:“老身要把这藕节粗细的铁杵,磨成绣花针呀!”

    “什么?这……这怎么可能,您一定是在说笑吧!”小李白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觉得对方在说天方夜谭。

    武氏看着对方惊诧万分的表情,神情平静地说:“虽然老妇年事已高,老眼昏花,却并不糊涂,的的确确是打算将这铁杵磨细磨小,好穿针引线,补衣纳鞋。看小公子气质清雅,举止翩翩,想必也是读书识字之人,一定听说过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吧?”

    磨铁老太语调平和,不带一丝嗔怪,却令小李白自惭形秽,羞愧地低下了头。他以为对方耳聋眼花,便耍起小聪明,随意扯了个谎,没想到人家慧眼善察,一眼便将自己看透。

    “李十二”聪明绝顶,做事讲究举重若轻,四两拨千斤。他觉得这种费时费力的行为实在不是明智之举,甚至有些迂腐愚昧,便忍不住劝说道:“婆婆,您说的那些都是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怎么能当真呢?像您这样不辞劳苦,没日没夜的干,简直是自讨苦吃,几时才能将生硬的铁杵磨成细针呀?您若是急着做女红,改日我送来一些针线就是了。”

    武氏听完哈哈大笑,摆手致谢:“不必,不必。老身家境虽寒,小小绣花针倒还不缺。吾之所以日日磨杵,一来为了修心养性,二来为了消磨时光,顺便看看自己能有多少衡心。俗话说滴水穿石,金石可镂,只要持之以恒,下足功夫,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位风烛残年的老妪,尚且锲而不舍,有如此之大的勇气和毅力,这令小李白无地自容,大受教育。

    “李十二”对自己厌学逃课的行为非常懊悔,如同霜打的茄子一样默然而立,知道今日犯了大错,不该逃学偷懒。

    武氏见状,便知这孩子知错能改,已经幡然醒悟,于是和蔼可亲地说:“青春正年少,莫负好时光,快去吧!”

    小李白重重点头,冲着老人长揖而拜,随即向着私塾的方向大步而去。

    “李十二”当晚回家,并未将私自逃课,偶遇老婆婆铁杵磨针的事情告诉父母。他把此事埋于心底,时时鞭策、警醒自己做事不可半途而废,轻言放弃。

    从那以后,李家的小公子,焚膏继晷,发奋读书,终于学有所成,成为名播海内的伟大诗人。

    当李白从旧日时光中回到赛场,苏世宝的沙画已经接近尾声,大才子晃了晃脑袋,重新将视线聚焦在大屏幕上。他愕然发现,画作底部多了盏油灯,还有一只振翅打鸣的公鸡。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大诗人完全被这只不请自来的公鸡打乱了思路。他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这会是怎样的一首怪诗。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那个无比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这幅沙画对应的诗作,应该是颜真卿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李白对这位享誉后世的书法大家,还是略有耳闻的。此人代天牧狩,坐镇于河北平原郡,在平定安史叛军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自己虽与之同朝为官,却由于天各一方,并无交集。他知道颜清臣,写得一手好字,想不到其文采也如此了得。

    李男神没时间继续跑神,因为严峻的形势,残酷的现实,已将其逼到绝境。俞璇玑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才思,实在大大出乎他这个能文善诗的前辈所料。面对如神童李泌一样文采逆天的对手,李白久违的好胜之心被彻底激活,他决定排除一切杂念,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