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从刀劈白狼开始
繁体版

131章 盘龙镇(一)

    盘龙镇。

    盘龙镇之所以为盘龙镇,是因为绕镇而过的这条河,滋水流出秦岭北谷,在盘龙镇绕了个大湾,形似白龙盘身回头,故而得名。白龙不仅带来了丰沛的水源,还淤出了大片良田。

    最终造就了现在的盘龙镇。

    加上位置正处于秦岭穿山大通道,这里聚集了南方而来的丰沛水汽,不仅可以种稻植桑,还能种茶。盘龙镇又是正处于出入川蜀大名鼎鼎的子午道上,虽无法通行大军但自古就是商道,贵妃吃荔枝,都是从这里送过去的嘞。

    如此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也就成了相争之地,山外山内势力相互交织,久而久之,孕育出了四大富户。

    掌握中药材收购生意的吴家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

    但吴掌柜最近有些烦。

    要说,身为盘龙镇四大富户其中的一员,他本不应该这样的。

    家里有四时不息的热炕,穿蜀锦长袍和最细法的棉布,用山外工厂的洋货,榆林手工毛毯都被他拿来铺炕的。

    吃就更不用说了。白银耳黑木耳百合黄花等山外稀罕物是他的家常菜,熏野猪肉、清蒸锦鸡、红烧娃娃鱼、猴头这些山里的稀罕物,他也是常吃的。哪怕熊掌,费些许周折也不是买不来。

    在山里有如此滋润之生活,儿女们又各自成家,他又有何烦恼呢。

    这要从他发家的原因说起。

    吴掌柜在山外有个亲家,他女婿就是白鹿原上的白嘉轩。他生了一个好女儿呀,作为改变了白嘉轩本人和他家族命运的大功臣,吴仙草跟一般女子的命运不同,她在白家的地位很高的。

    女儿这么有本事,连带着他这个岳父的身份地位也水涨船高。尤其棉业联合会成立以后,白嘉轩已经隐然成为白鹿原上的无冕之王。有这么个靠山,吴掌柜在盘龙镇上话语权也随之升高。

    所以,纳白嘉轩为婿,一直是吴掌柜平生最得意的两件事之一。

    至今想起,吴掌柜都能浮一大白。

    那年白嘉轩进山,吴掌柜像侍奉驾临的皇帝一样殷勤周到的接待了他,酒酣耳热,白嘉轩叙说家里的凶事厄运,诉苦说他很难在白鹿原上寻下一个女人了,而且家里已经很困难,已经无法出得起以往那样高的财礼,想拜托吴掌柜,请他在山里寻个女子为白家传宗。

    吴掌柜不假思索就满口应承:

    “这不难。只要你不弹嫌山里人浅陋,回去时你就把人引上。”

    于是,家里五女吴仙草就成为了白嘉轩的续弦妻子,改变了丈夫命运。

    吴掌柜不但送了人,还送了财路。

    白嘉轩种罂粟的种子,就是他用金条从汉口换来的,白送给了女婿。

    吴掌柜不怕白嘉轩命硬克妻?

    怕!

    但他有那样做的理由。

    因为吴掌柜平生最得意的另一件事,也是源于他对白家的投资。

    吴掌柜还不是吴掌柜的时候,他叫吴长贵,还是一个挖野药卖钱的山民。

    好多年前,白嘉轩的爷爷领着白嘉轩父亲白秉徳在盘龙镇经营中药材收购生意,白家恪守规矩,买卖公道,吴长贵经常下山到店里卖药材。

    一次不经意间发生的差错,成了吴长贵改变一生命运的大机缘。

    一天,吴长贵交售一大捆珍贵的黄苠后,忽然发现白家多付了他钱。

    于是,恪守买卖诚信的吴长贵又背着背篓走回店铺,对白秉徳说:“白掌柜,您把账算错了,这是多付给我的钱!”说完,他就把多出来的那一摞铜元码放到柜台上就走了。

    不料老掌柜叫住了他。

    把他叫进中药铺店里一番询问后,吴长贵就成了这个铺店的伙计。

    吴长贵自小挖药材卖钱,认识秦岭山地生长的所有药材,聪明的他很快就在店里学会了零散药材的粗加工手艺,继而又学会了打算盘和写字记账。

    聪明的天资加上诚实温厚的品性,吴长贵深受白家父子的信赖。

    随后,白家连续遭受的天灾和人祸,促成吴长贵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白家主持家事的老二因原上骚乱被点了天灯,老白掌柜归家途中又遭了匪劫,白家老大白秉德只好回原上主持家政,吴长贵顺理成章的就成了吴掌柜。

    吴掌柜每年上交既定数目的银子,店里的其余盈利全归自己。

    背着背篓卖药材的脏兮兮山民很快成了盘龙镇四大富户中的一员,感恩戴德的吴掌柜送女儿进白家,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让他没想到的是,感恩的举动竟成就了一笔收益丰厚的投资,没多久,白家再次崛起,继而大发特发,十多年间,白嘉轩竟成了白鹿原的王。

    自然而然,吴掌柜成了吴大掌柜。

    做杂货的葛家,做布匹绸缎的苏家,做粮油茶叶的杜家,三家自此唯他吴长贵马首是瞻,人生高光时刻到来。

    生活幸福,人生美满。

    然而情势忽然有了新的变化。

    年初的时候,镇上忽然来了一大批学生,盘龙镇民事局就此挂牌城立。

    随即,民事局派出很多工作组进山,勘察地形,调查物产,普查人口,了解民情,修桥铺路,确定产权……就没有他们不干的。听说连哪座山上有几头野猪,几窝蜜蜂,几种蝴蝶,几种草树,几多矿产等等那些,他们都要调查清楚。甚至还画影图形,建立了档案。

    摸底模得那叫一个细。

    正当几家心里发毛,暗自惴惴的时候,民事局突然贴出公告:赎地分田。

    这对杜家来说简直晴天霹雳。

    因为镇上最多的地都是他们杜家的,剩余有田的人家也是依附于杜家生活,土地是杜家赖以生存的核心倚仗。

    至于镇上的粮油茶叶铺子,不过是土地上长出来的庄稼罢了。

    田突然要让人给分了,虽然给钱,但自古千金不卖道,没了土地,再多的钱也是会坐吃山空的。原本以为那只是山外的做法,人家看不上山里的这点地,没想到竟然只是没到时候。

    如今人家来了,政策比山外还要彻底,不但田坚决要分,就连四大富户的生意也要插一手:入股合营。

    若愿意,直接赎买更好;若是不合股,简单,人家再开一家,大家竞争。

    没得商量,就问你愿不愿吧。

    于是,四大富户屁股上着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