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王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二章 蠢蠢欲动的野心家

    眼见有急来的要事,胡溪也没有继续之前的牢骚,而是很快地吩咐下人去将后衙空房打扫出来,随即在前带路。

    进了房间,在下人们送上茶水之后,胡溪很细心地检查了一遍四周守备,确定没人偷听,这才返回。

    “海道大人,你们聊,我先退下了。”

    李澹却是挥手让胡溪回来:“没必要,你也是我心腹,不需要避讳那么多。”

    听到李澹如此说,胡溪顿时喜上眉梢,随即也坐了下来。

    一旁的松浦宗尚,此时倒是没有心思关注这些,自打他进了海道衙门的大门,其六神无主的表情便尽收李澹眼底。

    “李头人,一个不好的消息,准确来说是非常不好的消息。

    就在前两天,倭国那边传来了消息,位于九州南部大隅国的肝付家已经被萨摩岛津家攻灭。

    连带着伊东家的势力也从大隅国被赶了出去,水军更是被岛津家重创,目前伊东家在大隅国所保有的地盘,就只剩饫肥城一座。”

    虽然松浦宗尚表情与语气急切,可是在旁的胡溪并没有感觉有多大的影响。

    李澹则是没有立即回话,而是思考后询问了一句:“是之前与我们唱反调的那个萨摩岛津家?”

    “正是!”

    松浦宗尚边说着,一手从怀里掏出地图,铺到李澹的案前。

    这是一张囊括了包括九州岛到琉球在内的东亚海图,期间几个岛屿的位置全部标注了出来。

    “李头人请看,大隅国向南连接有诸多岛屿,一直延伸到琉球的奄美大岛,而这些岛屿,是从咱们东南沿海前往倭国的必经之路。

    此前岛津家就一直对这片海域虎视眈眈,更是对琉球本岛的北山区域发起过进攻,那时候他们可还没有占领大隅国,如今他们拿下大隅国,下一步必然会向南鲸吞各个海岛。

    要知道萨摩与大隅可是蛮夷之地,祖上就是隼人,向来好战,大隅国的腹地平原比萨摩国还多,一旦他们在大隅站稳脚跟,其实力必定膨胀,占领琉球岛不是危言耸听。”

    李澹点了点头,也许并不涉及自身安危,没有那么感同身受,但是松浦宗尚的最后一句话倒是提醒了他。

    在自己顺风同盟的地盘上,萨摩岛津家是最硬的骨头,其如一颗钉子横在东亚贸易的咽喉部位,迟早是个隐患。

    若只是蜷缩在萨摩一地苟着也就算了,可如今其向南扩张到大隅,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再者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琉球。

    现今的琉球王国主要指的是位于琉球本岛的中山尚家王国,在琉球本岛的南部与北部,还有着南山国与北山国。

    虽然因为中山王国获得了大明朝廷的册封,并且实力最强,名义上南山与北山都臣服于中山,可实际上大多是各自为政。

    琉球就那么个屁大的地方,加起来也就跟李澹海澄县手底下几个乡差不多。

    可地方小归地方小,架不住位置非常重要。

    位于琉球本岛的那霸港,是现在东亚贸易非常重要的中转站与补给站,不止是各国海盗与明朝走私商,甚至有澳门来的葡萄牙人以及马尼拉来的西班牙人,都在当地有着商馆。

    说个不严谨的话,现在的那霸港地位,有点像后世的新加坡,其作为东亚海域上的重要贸易支点存在着。

    很不凑巧的是,虽然那霸港的位置很重要,但是琉球王国的战斗力却又惊人的拉胯。

    早在嘉靖年间,岛津家便已经发现了琉球岛。九州南部十分贫瘠,所以岛津家的财政状况一直不好。

    当时的岛津家家主想出了一个损招,那就是打劫。

    只不过那时候岛津家组织起来的倭寇,更多是将目光放到了西面更加富庶的大明王朝。

    毫不夸张的说,嘉靖期间入侵中国沿海的倭寇主力,少不了岛津家的一份。

    后来倭寇被赶下了海,知道大明王朝不好惹的岛津家,就组织人去琉球抢劫,还别说,先后真成功了好几次,以至于琉球主动派出使者与岛津家议和。

    直到现在,琉球王国对北面的奄美大岛控制力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岛津家纵容培植倭寇势力,其倭寇的据点便在奄美大岛的北部。

    总而言之,这是一笔烂账,两边的争斗与摩擦就从没停止过,持续了这么长时间,琉球与岛津家已经形成了动态平衡,但现在岛津家占住大隅国,便是将天秤的平衡打破。

    位于岛津家东面的伊东家向来实力不济,其主要是依附于北面的大友家,大友家是此时的九州霸主不假,但同时大友家也与其北部的毛利家陷入了长期的战争泥潭,无暇顾及南九州岛。

    所以从九州岛的形式上分析,岛津家没什么陆上的战争压力,但同时碍于南九州岛垃圾到离谱的地形与交通,加上北面几大势力的压制,其陆上扩张又是难上加难。

    在此条件之下,松浦宗尚所说的其向南朝琉球寻求扩张,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岛津已经开始行动了,其切断了沿着日本九州岛与那霸港的海路路线,如此一来咱们东南沿海与日本的联系就断了,在这样下去,顺风同盟不攻自破。”

    其实若要说大明朝通往倭国的航道除了东南沿海走那霸港到九州这条海路之外,还有一条是从宁波出发直接跨海到九州岛的海路。

    只不过从福建到宁波的这段大明沿海线,受限于海禁的原因,除了少量官府的官船,别的船还真没法走。

    实际上,现在的宁波到倭国海路,多还是被一些权贵走私势力所垄断,别看都是走私集团,宁波势力与东南势力其中的关系可谓微妙,如同纠缠在一起的蛛网。

    不是单纯的用友好或者敌对就能概括出来的,若非要寻找一个相对贴切的形容词,彼此利用、相互牵制。

    相比于后者的野路子,前者可是以各路权贵居多,其中更是以南京的达官显贵为主。

    既然宁波的路线长期被垄断,那么那霸的这条线,此时就显得更加重要。

    那为何李澹如此重视大明与倭国之间的贸易路线,明明向南到南洋,也有广阔的市场。

    撇开李澹一直心心念念的石见银山不谈,如今倭国纷乱的社会现状也是他看重的原因。

    倭国的贵金属够多,至少他们有足够的通货来支付商品费用,而南洋此时相对贫瘠,许多国家还停留在原始的酋帮状态,开发的难度与成本都更高。

    其次,现在的倭国正处在一个群雄割据的状态之下。

    世界上最容易发的就是战争财,混乱的社会现状让李澹有足够多的方式和筹码在各大大名之间往来纵横,进一步榨干倭国的利益。

    还有就是说到底,整合起来的倭国是一个隐患。

    而不统一且混乱的倭国,更加符合李澹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