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王
繁体版

第一百零二章 居然是师弟

    眼看着自己撅飞的笔杆弄了别人一脸墨水,张居正立即上前,饱含歉意连忙道:

    “哎呀呀,汝文,怪我不好,一时激动,万望勿怪。”

    来者是新任通政司右通政王篆,字汝文,湖北荆州人。

    王篆也没那么矫情,拿起文渊阁里常备的毛巾擦了把脸,随后便是问道:“什么事把叔大气的这么失态?”

    不提倒好,提起来张居正鼻孔又开始喘起粗气,随手拿起一篇奏折就开始骂:

    “汝文你瞧瞧,这说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山西的旱灾他们不提,河南的水灾他们不看,辽东的兵祸他们也不管,一天到晚就知道东拉西扯,今天说天上看不见星星,明天问我吃了没有,成何体统!”

    此时张居正也顾不上什么风度礼仪,将奏折摔在地上,这才一屁股重重坐下,单手扶额叹息。

    “清谈误国呀,都是懒人、庸人、昏人,如此官吏治天下,我大明如何能不颓败衰亡。”

    一旁的王篆见状宽慰道:“叔大,你也别生气,之前你提的考成法以及此次的闰察大计,不就是想剪掉这样一批冗官嘛,从最近吏部陆续收上来的折子看,成效还是显著的。”

    张居正听着只能苦笑摇头,端起茶杯的手都不自觉放了下去。

    “哪那么容易,撼山非一日之功,咱们现在所作的只是冰山一角罢了,唉,算了,不提了,且勉励吧。汝文,你今日前来所为何事?”

    说到这里,王篆这才想起自己前来的目的,一拍脑袋,将手边的数本奏折放到案上。

    他拿起了最面上的一本,神秘兮兮道:“叔大,我跟你说,这回我可是发现一个不得了的人。”

    “噢?”

    张居正偏过头去,看了一眼奏折上发来的地方与官员职位姓名,“福建?漳州府海澄县知县,李澹……”

    看到这里,张居正不禁狐疑地看了眼王篆,颇戏谑道:

    “呵呵,还以为汝文来是什么事儿呢,原来就是这点小事,不碍事,咱们的关系还用说那么多吗,你且说说看他是想去什么位置,是想去南京还是想进盐道?”

    王篆瞬间就知道张居正会错了意,急道:“叔大,你可是误会了,他可不是我的亲族。”

    “对对对,不是你亲族,是我亲族,谁让咱们都是荆州出来的呢,你的小舅子也算是我……七姑八嫂的儿子的叔叔的外甥吧。”

    “张江陵,你再这样我可要翻脸了!”

    玩笑话儿说到这,见老友急眼了,张居正才偏头收敛笑意,随即开口问道:“真不是你亲族?”

    “真不是,真要是我亲族,我也不能把他往福建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放啊。”

    张居正点头,觉得言之有理,随即一捋长髯,开始认真端详起了那封奏折,眼睛停留在李澹的名字上。

    细想片刻,发现自己曾经好似在哪里见过这个名字。

    “噢……是了,师相的信里曾经提到过他,此人居然还算是我的一个师弟。”

    “师弟?”王篆挠了挠头,他可不知道此中细节。

    “不错,他是师相收的关门弟子,明明是招安倭寇出身,却能打动师相,倒是有些本事。

    信中师相倒是夸了他几句,说他‘天赋惊世绝艳’,呵呵,师相真是老了,做事变得一惊一乍。”

    王篆观察了片刻张居正的表情,当他说到“天赋惊世绝艳”这六字的时候,很明显是有些嫉妒与不屑。

    作为张居正的同乡加多年老友加政治盟友,王篆可是太了解眼前这人的性格了,开明又迂腐、大度又小气,可以说张居正里里外外都是一个非常矛盾的人。

    张居正才学出众,自负甚高,可即使自己这么出色,徐阶也从未对他用过“惊世绝艳”之类的词语。

    这个字眼不用在自己身上,却用在了李澹这样一个毛头小子身上,很显然,张居正对他老师的这个评价,是不满的。

    但不满归不满,心里不痛快,可那也只是心里,李澹毕竟是自己的小师弟,该照应还是会照应,这就是张居正矛盾的地方所在。

    “汝文,你所要推荐的人就是我这小师弟?”

    王篆闻言点头,兴致勃勃道:“不错,广东送来了折子,此人立大功了。

    先前广东叛军主力的赖元爵与蓝一清所部都是被他击溃,而且其在击退海上巨盗林阿凤、重夺回广州城之中,也是居功甚伟。”

    “噢?还有此事?”

    张居正听后,忙打开广东的折子,细细读了一遍,口中感叹道:“倒是一员骁将,但反过来说,广东诸将云云,结果风头竟被他一介知县给出尽了,我大明武备,何时已落到如此孱弱的地步?”

    轻叹一声,张居正挥手接着道:“罢了,既然他能打赢,自然该论功行赏,兵部和吏部有什么想法?”

    王篆从拿来的一叠奏折里又是取出两份,颇为玩味道:“这可就有意思咯,叔大,你看这个,兵部与吏部分别给了一份方案。”

    张居正看向王篆古怪的表情,心里已是有了七分预感,随即打开奏折,终于是明白了王篆表情里的意思。

    其中吏部这边自然是大加赞赏,因其军功卓著,拟任其为福建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分巡海道。

    而兵部这边则截然相反,虽然李澹军功不小,可同样因为其贪功冒进,致使广州城失守。

    后虽收复广州,可造成了极恶劣的影响,所以过大于功,兵部建议不予擢升,并罚俸半年,以示警过。

    一边直接连升四级,另一边却不仅不升,还要罚俸。

    这一下子可是把张居正也给看乐了。

    按理说,即使是兵部与吏部对一件事有分歧,可也不会南辕北辙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张居正政治嗅觉何等敏锐的人,很快便发现问题的所在。

    “此次战功的折子是谁报上来的。”

    “乃是两广总督殷正茂报上来的。”

    一听是殷正茂,张居正立即就笑了。

    这个老狐狸,两头打招呼,一面主赏,一面主罚,既照顾了广东将官的颜面与心情,同时也维护住了李澹这个功臣的面子,最后还将裁判权交给中枢,自己置身事外,可谓老谋深算!

    可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的态度,其实殷正茂已经非常隐晦的表达出来,其他人可能看不出来,但张居正和王篆却一眼便识破。

    因为殷正茂与此二人,关系非同一般,他们非常清楚殷正茂的性格。

    生性贪婪,好大喜功,这才是殷正茂的本性,可这样的殷正茂却是在报功的折子里将主要功劳让给了李澹,其实已经侧面说明了殷正茂的态度。

    “我知道了,汝文,那就按吏部的方案来处理吧,吏部讨论个详细方案出来。”

    “不急,叔大,这才只是开胃前菜,你且看过这封奏折,再做决定。”

    说完,王篆将那封从福建海澄县寄来的奏折递到张居正面前。

    “李澹本人的奏折?”

    张居正颇为好奇,但是看着王篆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也是开始在意起来,这小师弟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