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王
繁体版

第八十八章 和谈,空谈

    又过了二十多日,自从纪鸦被林阿凤调离之后,在林悟贤明里暗里的两边交涉下,双方的和谈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

    对此,李澹也不得不佩服林悟贤的能力。

    就政治与外交方面,林悟贤做的可圈可点。

    但最终结果,只有殷正茂和李澹才知道,此次和谈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达成的。

    这一点必须要从殷正茂与林悟贤的格局差距上讲起。

    殷正茂祖上追到宋朝就是官绅之家,其父虽是商贾,却极重视科举,加上殷正茂天生神童,三十四岁便金榜题名考中进士,同年便被任命为兵科给事中。

    要知道给事中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实权官职,这个起点在大明朝廷里已经是很高了。

    作为言官又常年在京,这使得殷正茂很早就见识过真正的大明朝廷权力中枢是什么样子。

    反观林悟贤,他不是进士,只是乡绅举人,在此之前,他以举人身份做过布政使司照磨、都事,又在地方上做过推官、通判。

    最后一路过关斩将,才辛苦坐到福建提刑按察司的佥事,本来以他的身份,这官已经算是当到头了。

    可在隆庆三年,林悟贤居然攀上了高拱隆庆新政的机遇,这才最终来到了海道副使的宝座之上。

    以举人的出身,能做到海道副使,已经难有出其右者了。

    林悟贤是个人精,也深谙人情世故,对地方上更是摸得滚瓜烂熟,可他唯一的弱点,正是殷正茂的强项。

    自始至终,他都未进过中枢,更是没法得见大明中央朝廷是怎么办事的。

    而殷正茂最明白那帮京官的心思,什么能接受,什么不能接受,在殷正茂的心里有一杆秤,但林悟贤却没有,他只能是从殷正茂嘴里听说。

    所以对于林阿凤与广州城这个事儿,殷正茂早就对朝廷的态度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

    那就是绝不姑息妥协!

    这一点不要怀疑,明朝晚期虽昏,但绝对依旧够刚,够硬!

    即使是历史上都罕见的昏君万历皇帝朱翊钧。

    他对待叛乱的处理方式也大抵都是:“打!”

    万历三大征也侧面印证了这一事实。

    虽说万历朝鲜战争感觉上是外部战争,但实际上,这个时候的朝鲜国对大明朝的跪舔程度,让你很难觉得这个地方不是国内……

    毕竟谁能拒绝对方的国王一上来就对着自己喊爸爸呢?

    回归正题,所以谈判这条路,始终只是停留在纸面之上,殷正茂虽不制止,却也没做太大指望,他不相信林阿凤这种人会老老实实接受朝廷的劝降。

    是劝降而不是招安!

    如果每个人都能像李澹这样自己花钱招兵,打仗又卖力,还给朝廷增加赋税,那朝廷当然也不会介意多招安一个。

    但林阿凤不是这样的人,也不会像李澹这样给出自己的投名状。

    加上林阿凤势力太大,难以控制,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导致了和谈只能是空谈。

    这种情况,其实与当年胡宗宪招降汪直所面临的情况很像。

    毕竟一个不听话的人招安过来,对朝廷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朝廷不需要在东南土地上也布置土司。

    但直到最后,林悟贤都被殷正茂蒙在鼓里,因为整个军营里,除了殷正茂,有可能洞悉这些事情的人,大概也就只有监军太监张鲸了。

    可是张鲸此人向来自保为先,对任何事情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坑道差不多完工了,其中四条通了三条,有一条进水,估计是废了,现在我已经命人往城墙底下运输炸药,咱们最好早点定下进攻的时间,存放太久我怕炸药受潮,威力会受到影响。”

    李澹进到殷正茂的营帐,眼下该做的准备他基本上都完成了。

    说到这,他不禁笑道:“说真的,咱们这事儿真多亏林悟贤,不然还真没办法拖延这么长时间,让计划这么顺利。”

    对此,殷正茂哂笑道:“也亏你能想得出来这样的毒计,回头等咱们这边动手,林悟贤到时候反应过来可是得恨死你了!”

    “本来也没指望他能感激我,他这种人没什么感情可言,我只是在用他的手段对付他罢了。”

    “那叛军那边你有把握吗?”

    “放心吧,已经有人跟我通风报信了,广州城内早就军心动摇,这么大的事儿,这么多人知道,哪里可能保的住密,天底下就没有密不透风的墙,只是眼下,咱们最好再推他们一把!”

    “那你尽管放手去办,需要老夫配合你的,开口就好。”

    当日稍晚,李澹又是找上林悟贤,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表达了对林悟贤这段时间事情的认可。

    在台面上,李澹表示如今一月将过,和谈事情必须尽快落地,早日达成和谈。

    “前些日子已经把和谈文书送往兵部去了,我特地交代了是八百里加急去京城,相信朝廷很快就有结论。”

    李澹盘算了一遍日子,这才又道:“恐怕来不及了,估计再过一两周御史就要抵达广州,咱们得在此之前先了结此事,至少要有一个明面上的说法,让御史抓不住咱们的把柄。

    这样咱们才有在这边与御史拖延的名目,相信这其中道理,不需要我来给林海道解释吧。”

    那是自然不用,林悟贤可是老狐狸,可是说到解决办法,林悟贤却愁上心头。

    “说的容易做起来难,不见到圣旨,对方哪里会退出广州城?”

    “确实,那能否在把林阿凤约出来,咱们在两军阵前来一场仪式,宣布已经达成和解。”

    “这,恐怕林阿凤也不会愿意出来。”

    李澹点了点头,认同林悟贤的判断,林阿凤虽然喜欢冒险但同时又生性多疑。

    此前他在韩江西溪与李旦对峙的时候孤身上前,那是前方有利可图,谈好了便可拿回补给,同时背后几千军士压阵,也相信李澹不敢当着众目睽睽之下害他性命。

    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林阿凤出城,除了帮林悟贤与李澹的忙,半点收益没有,还可能面临对方擒贼先擒王的局面,百害无一利,他绝不会干这事。

    “那么咱们退一步,要不把纪鸦这个二当家约出来也可以,咱们多少得做个样子出来,不然御史来了可不好交代。”

    林悟贤听着纪鸦得名字便是抵触,因为此人差点害他的和谈计划破产。

    “现在你不怕这人坏事?他可是一直都在给咱们添乱呢。”

    “咱们事情都办到这个份上了,纪鸦他再怎么反对也无力回天,难不成他还能在仪式上大闹一场把这事搅浑?林海道杞人忧天了。”

    听到这里,林悟贤也是默默点头,不由感叹一声道:“李知县此计甚妙,唉,要是咱们早像这样联手,何愁大事不定?”

    李澹朝着林悟贤给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这才回道:

    “林海道哪里话,咱们现在联手,也不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