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海王
繁体版

第六十三章 东番岛的第一步

    “你想什么办法,你能养得起百人千人,还能养得起这上万的俘虏跟流民不成?少跟我出馊主意!”

    刘尧诲正在气头上,对着李澹便开始吹胡子瞪眼。

    李澹太了解眼前这老头的脾气了,这位才是真的刀子嘴豆腐心,气性大,心肠软,用个不恰当的比喻,那就是榴莲壳包着个软柿子——内软外硬。

    “对了,你不是在海澄县搞了个纺织工坊嘛,还赚了不少钱,要不你把这些人都招过去,既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还能给你赚钱,岂不美哉。”

    李澹摇了摇头,笑着道:“我工坊里可雇不起这么多人,就新乡那点地,我雇了几百人就有点人满为患了,刘巡抚你这千把万人,不得把我那点小窝给淹咯,这可不成。”

    “那你在我这里说想办法,逗本官玩不成!?”

    李澹赶紧端起茶杯送到刘尧诲嘴边,让他压压火气。

    “我是雇不起那么多人,但是你把人给我,我能想办法给你安置好。”

    “不行,你给我说清楚,你不说清楚我就是烦死,难死,也不能把人给你!”

    刘尧诲其实也是怕了,眼前这个浑小子主意是多,但他不安分啊。

    之前便是把月港捅翻了天,这小子自己感触不深,刘尧诲可是太清楚了,朝堂之上肯定没少为此事唇齿交锋。

    他为了保住李澹也是给首辅张大人说了不少好话软话,加上李澹上缴了够多的银子,这事儿才算熬过风头。

    所以现在,刘尧诲说什么也要弄明白,李澹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

    李澹眼瞅着老头急眼了,只得幽幽看了萧勉一眼,后者心领神会,从怀里掏出两样东西,平铺在了堂内长案之上。

    “这是?”

    “回禀抚台大人,这是两张海图。”

    刘尧诲凑近后仔细观看,当即发现了有意思的地方。

    这两张海图,其实画的是同一个地方,但却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线,两张图的目的地,统统指向与福建隔海相望的大岛,此时叫东番岛,也就是台湾。

    “通往东番岛的海图?你想把人送到那儿去?”刘尧诲的眉毛渐渐竖了起来,神色介于发怒与不发怒之间。

    发怒是因为东番岛自古都是穷山恶水,放在现在,这是流放极恶罪犯的地方,被流放到东番岛,基本等于宣判了死刑。

    首先路就不好走,有黑水沟在海峡中间拦着,路上就先随机送一半人升天。

    就算成功上岛,等待着他们的也只有三种结果:饿死、水土不服染疫而死、被猎头族砍掉脑袋而死,可能过程不尽相同,但殊途同归,都是死。

    所以把流民与俘虏发往东番岛安置,与杀了他们,本质上并无二异。

    至于不发怒,那是因为这个法子,刘尧诲之前不是没想过,所以扪心自问,刘尧诲才没有当场反驳。

    但眼神中原本期待的神色,倒是渐渐黯淡下去。

    说的也是,这么棘手的问题,自己苦思冥想了几天都毫无头绪,李家小子才吃几年的盐呐,他能想出多好的办法。

    站在刘尧诲身侧的李澹,此时则是将刘尧诲的表情变化尽收眼底,其心中所想也是猜了个七七八八,这才开口道:

    “不错,但下官又与刘巡抚心中所想有所不同。”

    “不同?子非我,安知我心中所想。”

    李澹无意识地冷哼一声,随即嘴角一歪,露出一副‘就你那点心眼我还猜不出来’的表情。

    刘尧诲看着这表情就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火冒三丈道:“竖子!你要说就说,少在这里给本官装腔拿调!”

    李澹收敛表情,继续解释道:“不是下官说刘巡抚见识短(刘尧诲怒瞪李澹一眼),实在是东番岛其实并不像大人心中所想那么不堪。

    小子以前跟随父亲在海上为寇的时候,就听说有不少大倭寇为了躲避追捕,在东番岛上设了据点。”

    随即,李澹手指向位于福建和东番岛之间的澎湖列岛。

    这个地方,刘尧诲是知道的,因为名义上,澎湖列岛算是归属于福建巡抚的管辖范围。

    只是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刘尧诲大抵上也懒得管。

    “澎湖向东,便到魍港,也叫北港,恐怕刘巡抚还不知道吧,这里已经形成了千人的聚落,往来的渔民、商人、倭寇以及本地土著,什么人都有。

    甚至还有没拿到月港商引的番商帆船,他们定期在此,等待走私的商贾运货来交易。”

    刘尧诲确实不知道,因为这档子事儿,在刘尧诲这边称不上正事,最多算是轶闻杂谈,他对此也没多大兴趣,茶余饭后听个乐也就完了,谁能想到这节骨眼上居然能帮上自己的忙。

    “你的意思是,组织这批俘虏和流民去北港?”

    “北港只是给大人举个例,实际上要去的是这个地方。”李澹的手指乡下移了几分,指到后世台南市的位置。

    “此地有河两条,贯通东西,沿河可以开垦做农田,有此河做运输枢纽,可以更快地将物资输入输出,入海口可修做港口,让往来之人可以在此歇脚,随后……”

    刘尧诲忙是打断李澹的高谈阔论,插话道:“好了好了,我不要听你说什么宏大规划,我只要知道你如何能养活这帮流民。”

    李澹一挥手,萧勉从放在正厅门口的那堆包裹里掏出两个圆滚滚的东西。

    刘尧诲起初还以为那包裹里全是幺儿带过来的海货呢,没想到竟然是这个玩意。

    “这不是……番薯嘛?”

    若不是对酸辣粉念念不忘,刘尧诲也不会对番薯记忆如此深刻。

    “不错,左边这枚是番薯,右边这枚叫马铃薯,也叫土豆,都是番商带进来的异域作物。

    这俩玩意不挑地,好养活,产量还大,只要我垫付他们第一期的粮食,此后粮食就能实现自产自足。

    我所挑的地方是东番岛最大的平原,只要有人有农具,好生开垦段时日,此地定是日后粮仓所在。”

    “你就那么有把握?”听了李澹的话,刘尧诲仍旧是半信半疑。

    可李澹过往的事迹又在不断提醒刘尧诲,这小子不是正常人,干出啥事儿都不奇怪。

    不得不说,刘尧诲确实心动了,无论如何至少是值得一试,总比将管不过来的流民放由自生自灭来得强。

    “倒也不是不行,这样吧,我这边会先将一部分没法安置的人交给你来处理,你好生准备吧。”

    “下官领命,不过,下官有点小事还需要刘大人您帮忙。”李澹此时声音放缓,搓着手上前。

    刘尧诲就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这小子无利不起早,恐怕又要趁机敲他一笔竹杠了。

    “说来听听。”

    “是这样的,其实吧,下官此番处理流民,免不了要出海,这海禁之事,还望大人权宜处理,还有咱此回去东番岛,总得有个名头吧,刘巡抚能不能上书朝廷,在东番岛设个县。”

    刘尧诲一听,脑中思忖片刻却是开始直摇头:“这恐怕不行,当初太祖皇帝在定十五个不征之国的时候,就将小琉球给写了进去,小琉球指的不就是那东番岛嘛。”

    不过很快,刘尧诲话锋一转,乃道:“但是事逢变从权,事情你且按你心意去办便是,但不可大张旗鼓,更不可打着朝廷的旗号。

    总而言之一句话,名不可有,但事我要办成,至于法子,你自己去想,不过咱有言在先,这是你自己揽的活,捅出了娄子我可不替你兜着。”

    李澹整个人顿时无语了,一时站在原地不直说什么好。

    刘尧诲这话整一个既要当又要立,横竖是不打算跟自己讲理。

    丢出去一个大麻烦的刘尧诲一整个大愉悦,顿时脸上笑意都多了几分,手边扇子一开,顺着香味自顾自地向着后厨而去。

    可就在此时,衙门门口处传来一道尖锐的声音:

    “报!巡抚大人,有紧急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