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八世纪
繁体版

130、佛偈

    圣武天皇,即位前称首皇子,其母藤原宫子,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儿,藤原四兄弟,说白了也是他的亲舅舅。自祖母元明上皇死后,首皇子就当即位,然而当时朝堂之上,政治势力犬牙交错,争斗激烈,是以亲姑姑冰高皇女即位,过渡了四年之后,才让位给他。

    公元七一六年,圣武天皇娶藤原光明子为妻,次年生下基亲王。藤原家与长屋王为首的皇族,在是否立藤原光明子为皇后一事上彻底决裂。

    长屋王以此据理力争,与藤原氏之间已成水火。而因皇后在当时亦可继承皇位,所以皇后之选藤原氏也是志在必得。

    吊诡的是,基亲王年近一岁便即夭折,当是倭国德浅,苍天也不庇佑。随后天皇与犬县养广刀自又生下了安积亲王,藤原氏面临外戚地位都难以保全的危险境地!

    武智麻吕转身面向刚刚归来的三弟宇合,既感叹于其身陷敌手,竟死里逃生,亦震撼于整个事件中那只幕后大手,翻云覆雨,拿捏乾坤。不管如何,此事对藤原家有利。不但避免了家族烟消云散于历史长河,反倒是鱼跃龙门,名垂青史。

    至于那自诩渔翁的泰华国及二十一条,待解决完眼前危机,仍可审时度势,周旋转圜,谁主沉浮仍未可知。他欲令藤原家获益最丰,自此不用受制于人,纵横宇内,独掌公器,神鬼通吃。

    而此时的藤原次川,则是与萧长宁、杨火德在做最后的铺排。长宁手上拿有一册,书名《怀风藻》,墨迹新鲜,是特使从札幌郡日夜不停,特意送来。

    一封密信由北苍直接发出,篇幅颇长,直用了二十只信鹰化零为整,拼凑而成。自信鹰使用至今,长宁从未见过此等长信,心里暗道这长屋王好大面子,事关重大,亦不可怠慢。

    《怀风藻》,是日本最早的汉诗集,在后世约于公元七五一年成书。诗集名意即“缅怀先哲遗风”,共收录六十四位作者共百余首作品。诗歌以五言八句为主,内容方面包括侍宴从驾、宴游、述怀、咏物等,借用儒道老庄典故,文风浮华,讲求对仗,似是深受中国六朝文学影响。

    长宁手里的《怀风藻》,当然是泰华书局出版的,薄薄一册,还未定版。作为黑水一期学员,长宁深受洪毅影响,自然知道文化的统合力及深远影响。身边的藤原次川便不明就里了,眼见长宁换上僧人黑袍,将此书如珍宝般揣入怀中,半句都不敢多言。

    自己是个奴才,这一点,次川比谁都认识深刻,今夜过后,荣华富贵加诸一身,奴才又如何?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此诗正是出自于长屋王之手,名为《绣袈裟衣缘》。相传长屋王仰慕大唐文化,虔信佛法,曾命人制千余件袈裟,上绣此偈,由遣唐使渡海相赠,渴盼中土高僧,前往东瀛传道。

    后律宗南山宗传人,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被此真心感动,毅然东渡,成一段佳话传奇。

    洪毅站在海边,听着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夜色朦胧,连点点星光都闪烁于云中,不甚分明。历史上的这次巨变,发生在三月,长屋王尚且嗅到了春来气息。而今世,洪毅为免夜长梦多,只能推波助澜,尽力提前促成此事。

    “可惜,他没有大门艺的运气。”洪毅好似自言自语,又像在对着旁边的宜静诉说心怀。

    “时候到了吗?”宜静握住洪毅的手,期盼将所有力量传递给心爱之人。明天便是新春,将杀伐之事定在这除夕之夜,或许是令洪毅不快的一点缘由。关于此事,多少还是与自己有点关联,早知公子如此惜才,自己便不会那般说辞,如此也不免泛起一丝惋惜。

    弱肉强食,物竞天择,此等大道,深植于靺鞨等少数民族血液之中。长屋王才华横溢,颇具君子风范,关于其存留,洪毅初时便想如大门艺一般,收归己用。

    然而自从洪毅来到此处,为了倭国攻略,话里话外都透着对倭人的厌恶。那曾经屠戮无数同胞的鬼子,道貌岸然却居于幕后大伸黑手的皇室,令人闻风丧胆又深恶痛疾的太阳旗,都令泰华之人生出了无名怒火。

    唯有这样,才好掳他国之民为奴,夺他人之地而居,杀人而不会徒生愧疚,灭族而不必担负骂名。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

    当初设计倭国攻略时,洪毅还自鸣得意,如今眼见一批批倭人背井离乡,为奴为婢,压榨出最后一丝气力,客死北国,不免生出怜悯之心。此间因由,只有宜静知晓,但为使洪毅释怀,宜静便也讲起了丛林之道。

    眼下泰华的发展,离不开物力人力,不从最近的倭国取之,便是同为靺鞨的渤海。室韦已名存实亡,半数精壮都来到泰华务工,其余突厥也好,契丹也罢,凡此游牧之族,人口均少得可怜。公子曽言,新生国家若要突飞猛进,皮肤毛发必散发着血腥,若是他人占据此强势,华人命途,亦如此时倭人一般。

    长屋王不死,藤原氏难以掌权,倭国势衰便要迁延日久,九州岛收入囊中并入泰华,亦成白日空梦。以此类推,蝴蝶效应,倭人得了喘息之机,隼人、虾夷人即会离心离德,南进国策止步于此,可谓所涉甚广。

    洪毅终是想通了,当理性重回大脑,脆弱的感情不足以称道,既然报定福泽万民,又岂能凡事件件如意。新世界的诞生,必然崛起在旧世界坍塌的废墟上,只愿天翻地覆之后,太平盛世,能永存人间。

    宜静继续宽慰道:“公子毕竟还是偿了那长屋王一两个心愿,他不死于此时,仍逃不出藤原氏之手,如此结果,对其来说,可谓善终。”

    洪毅望向茫茫大海,好似看到了彼岸,轻轻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