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离谱,这聊天群有毒
繁体版

第135章 三老制度

    刘家男丁的认怂,既是他们的幸运,也是墨信等人的幸运。

    因为一旦墨信他们面对第一个针对的世家,最后逼得对方造反,并且杀了人家全家,那么以后就不好搞了。

    正是因为可能存在种种意外,墨信才会选择在巴西郡试点,而不是直接在成都开搞。

    当周髦把所有涉事的村落都处理过一遍之后,墨信开始在巴西郡搞汉初的三老制度。

    在西汉初年,村落的三老就是村庄的实际控制人,他们既和官府合作,又能起到监管官府的作用,因为他们是可以直接给皇帝上奏折的,如果当地官吏做得太过分,三老一份奏折上去就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当然,三老制度不是没有弊端。

    获得权力的三老可能将三老之位留在他们家里,并且与官府勾结,最终兼并田产的人不是世家,而是这些三老。

    但其实墨信是打算让三老每隔几年就重新选举一次,到时候专门安排一个官职,就是每日流转于各村,专门负责组织各村选举三老。

    然后自己再安排那些伤兵回去当三老,伤兵在选举三老时可以获得政策上的偏袒。

    即使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但只要自己多增加一道防护措施,就能使一个好的制度多延长一段时间的寿命。

    至于让伤兵回去搞集体农场什么的,对伤兵的文化要求太高,现在是造反的火速发展时刻,每天都在爆兵,又哪来那么多的资源给每一个士兵普及教育?

    兴许等到以后局势稳定了,再在士兵中全面开展扫盲班,现在他们还真就没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

    很快,随着三老制度在巴西郡顺利实行,原本的很多村老全都下台,唯有少数村老转任三老之位。

    而这个消息传出巴西郡后,让各地的世家豪强全部惶恐。

    因为三老制度动的就是他们的蛋糕。

    可是他们也没有多少反抗的胆量。

    一些鸵鸟型人格的家主就猜测着这些反贼只敢在巴西郡搞,却不敢在成都这么搞,兴许是这样的制度不会扩散到整个巴蜀吧?

    要是这个制度扩散出去,他们还怎么争取天下?

    确实如此,起码三老制度不会随便扩散。

    在报纸覆盖全国之前,三老制度都只会在巴蜀的个别郡城内实行。

    唯有那些当地世家做得很过分,百姓们基本全部成为他家佃户的郡城才能享受到这个待遇。

    杜甫看着三老制度实行后,衙门对巴西郡各个角落的了解程度都大大增强,满是欢喜。

    “实行三老制度后,刘家还在潜逃的五个犯人中,就有一个被村民们拱了出来,现在在逃犯人就剩四个了。”

    墨信道:“三老制度虽好,但这也只是刚刚开始,这些三老获得权力,所以才这么拥戴我们,等时间久了,他们觉得自己的权力来得理所当然,就不会再想现在这么热情了。”

    “起码现在我们还是占了好处的。”

    “嗯,不过这个制度不能在成都使用。”

    “为何?”

    “在成都使用的意义太大,我们要争夺天下,还是不能完全摒弃世家,我们不能做黄巢和李自成,我们仍然需要和大部分世家合作。”

    杜甫虽然不知道谁是黄巢和李自成,但大概的意思算是听明白了。

    他也很认可墨信的说法。

    在唐朝的这个时期,世家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唐朝末年。

    起码现在的节度使基本都是以世家出身的文人担任,但唐末的节度使有一些就是武人出身,谁的手里有兵,或是谁打马球打得好,谁就能成为节度使。

    所以现在造反,还真就无法像黄巢一样,完全摒弃世家,甚至还能烧世家族谱。

    现在造反对于世家的问题只能徐徐图之,从一开始就不给世家太大的机会,但又钓着他们,让他们不会放弃在自己这些反贼的身上投资,可不管他们怎么投资,都不会获得可领兵的高级官职。

    当三老制度实行后,墨信等人继续对刘家出手。

    刘家再次受到一份索赔清单。

    他们瞪大了眼睛。

    “之前被处死的族人还要赔钱?”

    “怎么?赔了钱,人能死而复生?”

    “简直欺人太甚!”

    “不赔又如何?”

    “上面写着,逾期不配,他们会强制执行,到时候会让士兵进来我们刘府抄家。”

    “简直就是欺我刘家无人!”

    “上面还列出了一些田产的位置,表示那这些田产来抵债,可以多算一成赔款。”

    “好好好,这是瞧准了我刘家现在没钱是吧?”

    “他们其实就是想要我们这些田产!我们就是把这些田产卖给别人,再拿钱赔给他们,也不会让他们如愿!”

    “别别别!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现在家主已经走了,一切全屏老夫人做主。”

    “唉!老身还能说什么?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想要这些田产,那就拿这些田产抵债吧!但要和他们说明白,这已经是最后一笔赔款了,他们不能再没完没了!”

    “好,侄儿我就是豁出这条命来,也会过去和他们说清楚!”

    于是刘家派人前去衙门,要求与杜甫面谈。

    杜甫给了他们这个面子。

    双方就在一个书房里沟通,避免他们狗急跳墙,墨信将赵云借给了杜甫,让赵云陪同保护杜甫的安危。

    所幸刘家人没有那么疯狂。

    经过双方的一番沟通。

    刘家人彻底服软。

    毕竟不肯轻易服软的人都已经在牢狱里被按上了重罪,然后被拉去菜市场斩首了。

    刘家人表示他们可以给出赔款,但必须是最后一笔赔款。

    杜甫道:“从现有的案犯上说,这确实是最后一笔赔款了,但你家还有四人流亡在外,若是他们被捕归案,到时候该罚的还是会罚?”

    “你们真就没完没了了?”

    “非也,要是你们担心我们还会继续向你们要赔款,你们也可以主动供出那几个人的藏身之处,我们念在你们有功劳的份上,也会给你们一定的奖励,用这些奖励对消掉赔款,你们就不要再赔钱了。”

    刘家人无语。

    杜甫道:“不过你们放心,我们罚款也是依法执行,不会罚太多的,就剩下四个逃犯,即使再怎么罚,对你们刘家来说也不会伤筋动骨不是吗?”

    在这一点上,刘家人还真就不能说什么。

    每一次送过去的罚款清单都写得清清楚楚,谁犯了什么罪该罚多少钱,绝不多收。

    刘家人只好点头:“那行,我们这就上交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