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繁体版

五十九、公元前701年(上)

    公元前701年春正月,郑国、齐国、卫国、宋国会盟于恶曹之地,歃血为盟。

    五月,郑庄公病逝。

    临终前,他对亲信大臣祭足说:“孤有十一个儿子,唯世子忽、公子突、公子亹、公子仪四子,最为优秀。其中,公子突最类孤,最适合继承郑君之位。然而,公子突不是嫡长子,孤不能违反祖制。况且,世子忽能征善战,并无错处。只是,孤担心死后,公子突会犯上作乱,导致兄弟相残,郑国内乱。所以,孤命你用心辅佐世子忽,并派人送公子突去宋国。你对公子突说,孤希望他好好在宋国生活,永远不要回郑国。”

    见祭足含泪领命,郑庄公这才安心,阖目而逝。

    之后,世子忽继位,史称郑昭公。

    然而,郑昭公军事上厉害,但政治上却平庸。

    他对其父的托孤大臣祭足十分信任,没有丝毫防备,没有扶持另外大臣进行制衡。结果,祭足一反叛,郑昭公就毫无对抗之力,只能出逃郑国。

    那么,忠心耿耿的祭足为什么会反叛郑昭公呢?

    事情经过大致是这样的:

    公子突被送到宋国,依附于雍氏一族,也就是他的舅氏一族。

    公子突不甘心寄人篱下,他想回到郑国,争夺国君之位。他这个想法,得到了雍氏一族的支持。公子突若能即位郑君,对雍氏一族将有大利。

    所以,雍氏一族不遗余力,说服宋庄公支持公子突。

    宋庄公前不久,与郑庄公才结完盟,攻守同盟,友好互助。虽然郑庄公死了,但盟约还在。宋庄公又岂会答应呢?

    宋庄公贪利忘义,是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

    于是,公子突许诺,只要宋庄公帮助他即位郑君,他便奉送郑国三座城邑给宋国。

    宋庄公这才答应帮助公子突。

    两人商量了一番,最终确定一位关键人物。只要有这位人物支持,公子突就能当上郑君。

    这位关键人物,就是祭足。祭足此人,文武双全,既是谋臣,又是武将。而且,祭足为人低调,对郑庄公忠心耿耿,深受郑庄公信任,成为托孤大臣。

    简单地说,祭足就是能力强,权力大,他支持谁,谁就能当郑国国君。

    当然,姬突也不傻,不可能派人贿赂祭足,让他支持他。他知道凭正常手段,是说服不了祭足。所以,那就只能用非正常手段,把祭足骗到宋国。只要人到了宋国,就好拿捏了。

    于是,宋庄公派出使者,前往郑国,觐见郑昭公,说:“宋公听闻祭足贤名,相邀一见,还请郑公准允。”

    郑昭公不疑有他,便派祭足去一趟宋国,还命他带了礼物给宋庄公。

    祭足呢,也有一丝怀疑,是公子突的阴谋。但,旋即就被他给否定了。他不相信宋庄公会帮公子突,因为宋庄公曾得到过郑庄公的庇护,又盟约发誓互不干涉内政。

    所以,祭足便放下戒备,愉快得出发了。却没想到这一去,就被宋庄公给软禁了。

    宋庄公派太宰华督去劝说祭足。

    祭足很愤怒,质问华督:“这就是宋国的待客之道吗?宋公请我过来,难道就是要羞辱郑国吗?宋公就不怕郑、宋两国开战吗?”

    华督微笑道:“祭大夫,请息怒!宋公请你过来,是有要事相商的。这不,我不是来了嘛,哈哈。我此来,特备薄酒,来给你压压惊。先前怠慢之处,还请海涵!”

    祭足冷眼道:“呵呵,我怕酒无好酒。华太宰还是直接说出来意吧。”

    华督给祭足倒了一杯酒,才缓缓说道:“公子突才貌出众,口才极佳,宋公甚是喜欢。所以,宋公想要祭大夫帮忙,扶持公子突上位。不知,这个提议,祭大夫能否考虑呢?”

    祭足冷哼道:“郑国国君之位,是郑国内政之事,岂容宋国插手?莫非,宋公是要违背与庄公签订的盟约不成?”

    华督摆手道:“非也。宋公并无插手郑国内政之意,更无违背盟约之说。宋公只想做个中介人,替公子突搭桥而已。”

    祭足冷笑道:“华太宰话说得好听。若是我不答应呢?”

    华督露出惋惜之容,道:“那我只能建议宋公,杀了你,以免后患。然后,再出兵助公子突夺位。”

    祭足怒道:“华太宰还说宋公不会介入郑国内政?华太宰是把我当三岁小孩吗?真是欺人太甚!”

    华督摆手道:“祭大夫,请息怒。宋公出兵,是帮助公子突,不算干涉郑国内政吧。当然,若是祭大夫能同意支持公子突,宋公又何必出兵呢。你说是不是?”

    祭足说:“我只是臣子,又岂能做废立国君之事?恕我无能为力。”

    华督笑说:“呵呵,祭大夫说笑了。依你如今的权势,废立国君,轻而易举。就像我当年,不就废了殇公吗?”

    祭足皱眉不语。

    华督凝视道:“看来,祭大夫是铁了心要做忠臣了。既然如此,这顿酒就当是我给你的送行酒。希望祭大夫到了地下,继续跟随郑庄公,开脱一番事业。呵呵。”

    祭足喝完酒,猛地一掷,豪情万丈道:“废话少说,要杀便杀。我祭足岂是贪生怕死之徒?”

    华督竖起大拇指,赞道:“祭大夫果然英雄,宁死不屈。华某甚是佩服!不过,死生终是大事,你不必这么快就决定。你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你若是死了,郑国发生内乱,生灵涂炭,你又有何面目去见郑庄公呢?还有,你的妻子儿女,你的家族,也会因你而败落。你就忍心吗?”

    聪明人,想的多,就会权衡利弊,就会有所取舍。祭足是顶尖的聪明人,他反复思量了三天,终于下定决心,背叛郑昭公,支持公子突。

    为了郑国安稳,为了家族利益,他都不能就这么死了。此时,祭足的心态开始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郑国的忠臣,即将是郑国的权臣。

    只能说,人一旦偏离既定轨道,就会越走越远。

    接着,宋庄公与公子突、雍氏歃血定盟。盟会上,宋庄公叫公子突立下誓约,事成之后,公子突除了割让三座城池外,还要送白璧百双、黄金万镒,每年缴纳谷物三万钟,作为酬谢之礼。并且,宋庄公为了笼络雍氏和祭足,要求公子突即位后,封雍纠(公子突表兄)为大夫,封祭足为太宰。又,宋庄公做媒,为雍氏和祭足联姻。

    公子突急于回到宋国,坐那国君之位,生怕不答应,惹恼了宋庄公,出现变故。因此,宋庄公提什么要求,他都应承。

    九月朔日,公子突、雍纠二人皆假扮成商人,跟随祭足,一起回到郑国,藏在祭足家中。

    然后,祭足设宴,邀请郑国权贵赴宴,并埋伏士兵,便宜行事。

    席间,祭足叹气道:“此去宋国,宋公跟我说了一番话,让我心有忧虑,故邀请各位一序。”

    众人不解,问道:“不知宋公说了什么,让祭大夫忧心,请讲来一听。”

    祭足说:“宋公打算出兵伐郑,助公子突夺位。眼看郑国内乱将至,我如何不心忧呢?”

    “宋公可是与我主庄公有盟约在先,不参与郑国内政。庄公才薨逝四月,宋公便要违约不成?”

    “唉,我就知道宋公并非诚信之君。”

    “为今之计,可奈何?”

    “可像齐国、卫国求援。”

    众人震惊不已,有抱怨,有愤怒,有出谋划策。

    有祭足亲信,急忙出来嚷道:“诸位,请安静。此等大事,还需祭大夫来拿主意才是。”

    众人这才安静下来,看向祭足。

    祭足环视一周,说出目的:“为了避免战争,我想只有支持公子突这一条法子可行了。不知诸位,是否愿意支持公子突呢?”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祭足葫芦里卖什么药。说支持郑昭公的是他,说支持公子突的也是他。

    高渠弥与郑昭公不和,在郑庄公时期,两人就结下了梁子。他正愁郑昭公要对自己下手呢,哪知祭足就要先站出来,废黜郑昭公。那还有什么犹豫的。他当即站出来,表示支持。

    只见高渠弥挺身抚剑说:“祭大夫说得对,为了郑国安稳,我愿拥护公子突!”

    众人听高渠弥之言,都怀疑高渠弥与祭足事先约好了。这时,有人发现帷幕一角突然抖动了一下,走过去撩开一看,发现后面藏有许多士兵,顿时吓得大叫,说有伏兵!原来,早在诸大夫来祭府前,祭足就已在内室壁衣中埋伏好了百余名死士。诸大夫都感到害怕,只好顺从答应废旧立新,拥立公子突即位。

    于是,祭足把公子突请出来,祭足与高渠弥带头下拜。诸大夫随后也都跟着一起跪拜。随即,祭足拿出拥戴公子突即位的盟书,让众人签字,作为证据。

    祭足不忍心对郑昭公下手,就亲自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郑昭公,希望他能自己离开郑国。

    “主公在上,臣下有罪。宋公囚禁臣,要臣改立公子突为君,否则杀臣,出兵伐郑。臣死却不怕,只怕郑国陷入内乱,国人遭殃。臣只能答应宋公,支持公子突。为主公计,不如出国避祸,以待将来!还请主公造下决断。”

    郑昭公看完密函,自知大势已去,痛骂祭足一番后,便带着妻妾儿女,连夜逃亡卫国,请求避难。

    九月己亥日,公子突即位,史称郑厉公。

    郑厉公遵照盟约,封祭足为太宰,位列百官之首。同时,封雍纠为大夫,并替雍纠和祭足之女举办盛宴完婚。

    随后,郑厉公听从祭足的建议,减轻赋税,宽厚待民,令臣民顺从,迅速稳定民心。

    公子亹、公子仪这两位素有异心的郑国公子,担心郑厉公加害,也先后逃离郑国。公子亹逃去蔡国,公子仪逃去陈国,这两个国家分别是他们的母亲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