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千年
繁体版

二十、厉王要革新

    公元前878年,太子姬胡继位周天子。

    姬胡不类其父姬燮,性格非常强硬,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在位期间,他力排众议,做了一些改革,但效果不佳,引起了权贵的反对,和民众的暴乱。最后,不得不妥协,黯然离世。

    后世关于姬胡的评价是负面的,从他的谥号周厉王,便能看出来。杀戮无辜曰厉。明显是一个暴君的丑谥,简直可以说是遗臭万年了。

    《史记》记载:“周孝王七年,厉王生,冬大雹,牛马死,江汉俱动。及孝王崩,厉王立,王室大乱。”就是说,周厉王姬胡是带着灾害出生的,而且被立为太子,王室就大乱了。什么意思?姬胡就是一个不祥之人,被上天诅咒的人,自带暴君属性。也就是,从根本上否定了姬胡这个周天子。因为“君权神授”,连上天都抛弃了的国君,只能被钉在耻辱柱上,永远不得翻身。

    那么,姬胡究竟做了什么事情,导致他被当时的权贵们憎恶,被送了这么一个暴君的称号呢?

    一、贪图财利。姬胡继位,苦于国库空虚,想要增加收入。近臣荣夷公就建议,对国内的山林川泽设置专利税。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平民人民,只要他们采药、采矿、冶炼、砍柴、放牧、捕鱼虾、射鸟兽,都必须纳税。甚至喝井水、过城门,也要纳税。姬胡听了很中意,任命荣夷公为卿大夫,负责此事。然而,荣夷公做事相当简单粗暴,将山林川泽封锁起来,凡是出入都得交税。权贵们对于凭空多了一笔税赋,虽然反对,但也不至于违拗周天子的命令。而平民们本来就生计艰难,还要增加额外负担,生活更加贫困。他们能不心生怨恨,咒骂天子无道吗?

    二、残酷止谤。为了平息反对的声音,姬胡派人监视国民,将许多咒骂他的人,统统杀死。如此高压政策,致使人人风声鹤唳,不敢在街道停留、交谈,只能用眼神表示不满。

    一个是与民争利,一个是暴虐杀人,难怪要被称为暴君!

    那么,真实情况是如何呢?

    先从用人上来说,姬胡重用了以荣夷公为代表的新贵们,任命他们为卿士,遭受了旧臣,特别是王室权贵们的强烈反对。这点从诗经《荡》中,就可以看出。《荡》诗说,周厉王的品德不明,不知道谁做辅佐,不知谁做公卿。还说,商朝的灭亡不能怨上天,是商王帝辛不用旧臣的缘故,周厉王现在的做法可是有商王帝辛的“典型”。

    这类意见还见于《诗·大雅·板》,说王族及世族的子弟才是国家的栋梁。诗中一再强调“大邦”、“大宗”,意在不要打破旧的政治秩序。

    西周时期,人的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民。至于奴隶,没有人权,不算其内。

    而统治阶级又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四等。其中,属于中央(周王室)的统治阶级,是天子、卿大夫和士。诸侯则属于地方官,有独立治理之权。

    再说中央官制,主要分为宗法分封和世卿世禄制。王朝高官重职由宗室贵族担任,卿大夫的官职世代相袭,士的官职施行选士制度,也从贵族中选拔。

    所以,朝廷大小官职几乎被宗室和世宦权贵们占据,而且还是世代承袭,是真正权贵中的权贵。

    而诸侯集团是被排斥在中央之外的地方权贵势力,与朝廷权贵势力,天然是互相对抗的。

    即使周朝建立初期,在朝廷担当辅政之权的周公、召公、姜太公这三人,也是没有担任实际官职的。连这三位有大功的人杰,都不敢违背的官制,可想而知,当时宗室权贵和世宦权贵们的势力,有多大了。

    因此,姬胡任用荣夷公(非姬性诸侯)为卿大夫,严重触动了宗室贵族的利益,也就遭受了强烈的反对。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当然,荣夷公品行不端,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没有做好本职工作,造成依靠山林川泽为生的平民,流离失所,致使怨声载道。

    当时,宗亲贵族卿大夫芮良夫引经据典,从治国大道、荣夷公的人品等方面,极力劝谏周天子姬胡。

    “王室恐怕将要衰微!那荣夷公喜欢独占财利,却不知大祸临头。财利,是从各种事物中产生出来的,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而有人想独占它,那么祸患就多。天地间生成的一切事物,人人都可以分享,怎么能一人独占呢?一人独占必然招致天怒人怨,却不知防备大祸患。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君王您难道还能长治久安吗?”

    “作为君王,应该是开发各种财物分发给上下群臣人民。使天神、民众和万事万物都能得到所应得的一份,即使这样,还要每日小心警惕,恐怕招来怨恨。所以《颂诗》说:‘我祖后稷文德盖世,功高能够与天神相配,你使民众自立生存,没有谁不以你为标准。’《大雅》上的诗篇也说:‘普遍地赐福民众,成就周朝天下。’这不正是说要普遍地分配财物,而且要警惕祸难来临吗?”

    “正是因为这样,先王所以能建立起周朝的事业,一直到现在。而如今,君王您却学着独占财利,这怎么可以呢?普通人独占财利,尚且人们还称他为盗贼,如果一个君王这样做,那么归附他的人就会减少。荣夷公如若受到重用,周朝肯定要衰败。”

    芮良夫讲了许多大道理,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国库空虚。这如何能说服性格强硬的姬胡呢?

    再从经济上说,也就是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姬胡用的政策对山林川泽设置专利税,增加收入。而芮良夫反对与民争利,但他不能解决国库空虚,他认为维持现状就好。显然,这不符合周天子姬胡的利益需求。

    其实,山林川泽本来就是国家所有。只是,从文王开始,历代的周王,主抓农业生产,对土地施行分封制、井田制,来巩固王权。对于山林川泽,几乎没有管控,就造成了许多权贵、平民私自占据山林川泽。一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以西周平均寿命20岁来算,就至少是经历了五代人。可想而知,规模有多大了。

    此时,姬胡封锁山林川泽,出入都要收税,自然会遭致民怨沸腾。权贵们还好说,他们只是利益受损。而平民们,则是雪上加霜,生存更加困难。

    姬胡错就错在,没有考虑到平民们的困难,减轻他们的负担。或许,他自小生活在宫中,不知平民疾苦,也就考虑不到。

    高高在上的人,是看不到卑微的蚂蚁的。

    但,“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卑微的蚂蚁,力量虽然微弱,但成群结队形成规模,将是一股可以摧毁一切的力量。

    不过,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或许是十年、五十年,甚至是一百年。

    平民犹如牛羊,顺从惯了,就不容易反抗。只有被逼到了死亡边缘,绝望的怒火才能彻底燃烧,才能站起来,去报复高高在上的统治者,狼。

    先不谈被压迫的平民,他们被征收专利税,只能私下抱怨、咒骂。因为生活虽然会更加困难,但勉强还能活下去。

    继续谈专利税这项政策,在周厉王的强力实施下,确实立竿见影,使国库渐渐充盈了起来。

    有了钱,就可以提升军备,就可以巩固王权。

    周厉王意气风发,展望未来。

    但,时间不等人,叛乱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