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耕田之农媳翻身记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户部侍郎

    江巧巧划着木桨,一边要跟旁边的船避让以防撞着,一边还要找前行的路。跟在闹市驾车差不多了。

    但这焦头烂额的场面没持续多久。

    河南分巡道汝南分守道治下的官差就来清场赶人了。

    “行船避让,行船避让!!”

    威风凛凛的官差站在船头,拿着小旗,喝令河面的商船民船赶紧让道。

    官差的动作很粗鲁,大叫大骂,场面顿时更加闹腾起来,鸡飞狗跳。有的船只被赶得急了,和别的船只相撞,船上的客人甚至不慎跌进了水里。

    这些船只上还有不少是别县的灾民。惊呼声哭声不断。

    江巧巧也被驱赶得手忙脚乱,忙活了十几分钟终于停靠在了一边。

    这场清场足足持续了有三十分钟,河面才彻底被清开。留出一条宽敞的河道来,一片碧波,荡漾着波纹。

    两边的船只挤挤压压的挤在一块,议论纷纷。

    不一会就被官差大声呵斥不准出声。

    江巧巧有点疑惑,也不知道这场景究竟是发生了什么。

    她现在急着上岸。倒不是因为这几天一直吃生瓜菜吃得吐酸水,而是陆进的病严重了。

    可这场面,所有人都噤若寒蝉,没有一个人敢有动作。

    她也不敢做这出头鸟,只能焦灼等待着。

    数着时间中,大约又过了十分钟左右,三条威风赫赫的大官船才终于姗姗来迟。

    这官船有多大呢,足有几层楼那么高。

    江巧巧往船看都得仰着头看。

    她眯着眼,看到三条官船上挂着五面旗帜。虽说是繁体字,江巧巧因为从小练书法,倒也能认出来。

    第一艘挂的是当朝正三品户部侍郎、以及河南布政使左参政的旗帜;第二艘挂的是河南督粮道、河南分巡道的旗帜;第三艘规格稍低一点,挂的是汝南分守道的旗帜。

    旌旗飘扬,威风凛凛。

    百姓们稍有点见识的,倒抽了口冷气:“想不到宝丰县竟能来这么大官!”

    “户部侍郎也来了!”

    “咱们这小城竟有幸能来这么大官!”

    江巧巧听着旁边船只的议论声。在脑子里搜索这些官职。分巡道、分守道是明朝才开始设立的。而这个朝代叫元朝,难道这就是一个介于元明之间的朝代?

    不怪百姓们惊呼,这些官确实够大。大到什么程度?拿现代的官职来比较的话,相当于当今的中央财政部副部长、一省的省领导、一市的市领导同时来到一个县城。

    百姓们哪见过这么大官,一个个探头探脑,巴望着能看上一眼,回家也有的吹了。

    尤其是那位财政部副部长、当朝的正三品户部侍郎,可谓名动天下。十二岁便考中状元,被誉为天下第一神童。后历经几次升迁,从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一直升进六部,晋升为如今的正三品户部侍郎,手握要权。不过才花费了七年时间。简直是坐了火箭。

    要知道历朝历代的状元,想升到户部侍郎这个职位,最年轻的也得四十多岁了。

    而当朝户部侍郎李公瑾今年不过虚二十岁。

    如此便也罢了,你倒长得丑点呀,让大家明白“人无完人”这个道理,可偏偏不,李公瑾的另一个名声,就是长相名动天下。13岁时便被东江当地人称之为“东江明月珠”,入了京之后又被人赞为“千秋无绝色”。

    那不仅是京城,而是全天下女子的梦中情郎。

    如今,这位李公瑾到二十岁还没娶妻。大家都希望他别娶。

    毕竟,男神这个东西,最好就是我得不到,你也别得到,谁都别得到。你最好一辈子都别娶妻,就让我们瞻仰着。

    你要是敢娶谁,我们唾沫星子都能喷死她。

    这都是题外话了,却说宝丰本地人看到有李公瑾的船只,都疯了一样。不但船上的人都疯狂涌到船头,伸长了脖子,大叫“李侍郎”,岸上的百姓们也都纷纷放下手上的活计,往码头冲,一心一意的围观。

    不一会,当官船行至码头,码头已是人山人海。显然宝丰整个县城都出动了。

    布政使左参政微微蹙眉,这么大的场面肯定惊动宝丰县县令了。

    饶是百姓们再好奇,有官差挡着,他们也是靠近不了这几个大官半分。只能饱饱眼瘾。

    而这边,江巧巧却无心了解这些。

    陆进这两天经常头疼头晕,甚至还发高烧,江巧巧看他的伤口,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伤口感染和恶化情况,必须抓紧时间医治了。

    因此,当感到船只终于松懈了,便迅速的撑着船靠了岸。

    他们的行李不多,有半袋子从河面上捞来的杂七杂八的食物,那包还剩下大半的金叶子,和一些零碎的东西。

    除此外,还有那条带着他们飘荡这么远的小船。

    陆进虽发高烧,但江巧巧叫他,他还能起来。江巧巧叫醒他后,上了岸。

    上了岸后,小船不可能再携带,也没地方放,江巧巧索性把它贱卖给了一旁的船家。换来了四两银子,相当于原来船只价格的三分之二。

    又找了一个背夫,付了十几个子让他帮忙把陆进背进最近的医馆。

    江巧巧则一路小跑跟着。

    码头是在县城外的,离主城还有一段距离。

    但码头因为来往船只众多,很繁华,药铺、牙行、旅馆、食店样样不缺。一排排楼铺鳞次栉比,很是热闹。

    背夫把他们背到了离这儿最近的一家平安药堂。

    因为刚刚发生洪水,灾民众多,疫情也容易蔓延,这家平安药堂人满为患。

    江巧巧走近,看着排了一长溜队的看病人。问那背夫:“这家药堂人也太多了,我朋友的伤很严重,得赶紧看。这附近有没有人少点的药堂?”

    那背夫答说:“街角有一家,人应该不多,但大夫的医术不如这家。”

    江巧巧摇摆着,再看了一眼那队伍一直排了几家商铺那么远,这估计到中午也轮不上他们。

    便说:“还是去街角那家药堂吧,我朋友他是外伤,需要赶紧处理伤口。”

    见背夫踌躇着没动,道:“你放心,我会给你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