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耕田之农媳翻身记
繁体版

第三十章 卖菜谱

    她做的这个水煮鱼,有汤有菜有肉,锅开就出菜,鱼片极为滑嫩鲜美。

    不一会,香辣的味道已经飘了满院子,张婶子离得近,呛的连连打喷嚏。但却一脸笑:“这味儿是真好!我这光闻着就想吃了!”

    那堂屋的杜大郎也坐不住,连吸了吸鼻子,“这味道好香,真香。”

    也坐不住了,就起了身。

    而这边江巧巧动作麻利,已把一大盆子的水煮鱼端出来,来到堂屋,放到正中间的圆桌上。

    顿时,那香味直窜入鼻腔。

    杜大郎根本没有空打量江巧巧,眼睛尽盯着那一盆子水煮鱼不放了。

    “这,这就是做的鱼?”

    “哎哎,对,我光闻见这香味,口水都能流下来了!”张婶子笑着说。

    江巧巧答说:“这个叫水煮鱼。”

    杜大郎这才看向江巧巧,这一看不由也露出惊艳之色。这小姑娘长得是真好。不过他反应快,很快收回了眼神。

    刚才出锅的时候,江巧巧已经尝过鱼肉了,也给张婶子尝了。张婶子觉得这真不愧是祖传秘方,那味道,绝了。忙推荐说:“这鱼肉味道是真好,杜家大郎,你尝尝!”

    杜大郎方拾起筷子,挑了一块鱼片吃,又辣又鲜,啧啧称叹。

    “这是鱼肉?这做的是又香又鲜!?”

    说得张婶子犯了馋虫般啯的咽了口口水,刚刚尝那一片香味还在嘴里头没散呢!

    杜大郎没吃够味,又挑了两片尝,尝完吧唧吧唧嘴:“这鱼肉还真是又辣又香,够味儿!让人停不住筷子,只是,我这连尝了几遍,还是没尝出来这是什么法做的?”

    江巧巧但笑不语。

    杜大郎这意识到自己问错了,这是人家的祖传秘方,哪能跟自己说呢!

    便忙解释道:“这个菜味儿挺好,下酒不错,你那菜谱出个价,我做主要了。”

    江巧巧在昨天晚上就想好了自己要出什么价,因此这时候问也就脱口而出:“这的确是个下酒好菜,这个菜谱卖二十两银子。”

    张婶子倒吸了口气,二十两银子,她家攒个几年都攒不够二十两银子,这就一张菜谱就要卖二十两银子!

    江巧巧却不语,只笑看着杜大郎,江巧巧是根据这个时代的购买力平价来卖这道菜谱的。按她所打听的,一头壮牛能卖二十两银。自己这个价格可以说很公道,要不是因为卖给杜大郎,怕他拿不出那么多钱耽误自己事,直接卖给酒楼她会要五十两、一百两银子。

    因为这个时代,菜谱不比现代,百度上一搜什么都有。这是时代的手艺人个个把自家的秘方捂得严严实实。因而价值千金的菜谱都有。也许这个价对普通人来说是很高了,但对于酒楼来说,这二十两银子根本不算什么!

    杜大郎也不由有些吃惊,没想到这么高的价格,这银子可是他一整年的工资。太高了!

    杜大郎第一反应就是:“清河家的,你这要价……要价也太高了些,我这一年才能将将赚个二十两银子!”

    江巧巧却一副泰然自若的模样,笑笑道:“杜叔,我这也是因为直接卖给您,才要这个价儿的!要是卖给酒楼,我至少是五十两起价的!这个钱,对您可能高了点,但于日进斗金的酒楼来说,这么点钱还真是九牛一毛!”

    听江巧巧这么说,杜大郎转过弯来,再往深想想也能理解了,别的且不说,就拿他们酒楼临街的德州扒鸡来说,一锅汤传了好几代人,每一天都日进斗金,那秘方给人家一百两、一千两金子人家都不卖!

    “而且,这个菜谱我既然卖给你了,就不会再卖给其他人了。等于变成了杜叔你家的秘方。到时候杜叔要是不想在酒楼干了,就凭这个菜,也能自己撑个门面,做个生意了。可不会比在酒楼赚的少。等杜叔到时候赚大了,就更觉的这个钱是小钱了。”

    江巧巧因为有一个搞商业的老爸,对这些销售技巧是熟稔于心的,她先利用话术证明了这道菜的稀缺性和价值性,又给杜大郎展开了对将来的美好构想,一番话说得杜大郎心动不已。

    江巧巧打量了一眼杜大郎动摇的神色,就再加了一把火:“我才听婶子说的,杜叔工作的酒楼一道白水煮菜都要几十个铜板,那一条鱼卖价多少哩?”

    杜大郎答说:“一两百文。”

    江巧巧点头,给杜大郎算起账来:“杜叔,我给您算一笔账。这一条鱼成本价也就三四十文。就算加上其他材料,顶天了也就五十文。光一条鱼就能赚一百五十文。卖个十条就能赚一两半银。卖个一两百条可不把您买菜谱的本都给赚回来了吗?对于你们酒楼来说,恐怕一天就能卖个一两百条鱼吧。这可不是一天就把这钱赚回来了?更不必说以后的收益了,杜叔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照江巧巧这么说,那这价格确实是便宜。张婶子也不住点头。

    “是啊,咱觉得贵,对酒楼来说那真算便宜了!”

    杜大郎终于被说动了,咬了咬牙,下了决心:“……我买!”

    不过他随身也没携带够二十两银,搜遍了全身,只掏出来了差不多十三四两银子,又说:“我这就给你回家拿!”

    江巧巧道:“不急,我先把菜的做法交给你吧!”

    见江巧巧这般爽利,杜大郎不由点头,也同意了。

    江巧巧就先收了钱,几个人一块去了厨房。

    因为杜大郎是不认识字的,这里又没有纸笔,江巧巧只能靠手把手传授,幸好还有一条鱼。江巧巧便一边说讲,一边演示,杜大郎跟着做了一遍。张婶子站在门边帮他们照看着。

    等两人差不多做好了,一股子窜鼻的香辣味袭来。直让人口舌生津。

    “杜叔,可学会了?”

    杜大郎点头,正要应呢!

    突然院门外听见敲门声:“张家的,张家的,在不在家?”

    这道声音再熟悉不过了,是陆婆子的声音。众人都是一个激灵,脸色一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