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光洞开始游历诸天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襄阳与郭靖的危机

    话说那现任的蒙古大汗忽必烈在整顿完蒙古之后,也不由得对大宋起了心思,一是大宋所拥有的财富确实十分让人心动,二是两任蒙古大汗折戟于襄阳城前,这是无比的耻辱,对于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蒙古大汗而言,这份耻辱也是必须洗刷干净的。

    不过对比于之前的两位大汗,忽必烈在不输勇武的情况之下,更兼具了非凡的智慧,他并没有直接发动大军朝襄阳城莽上去,毕竟已经埋葬了蒙古两任大汗的襄阳必然不能再加一个了,否则此后恐怕不会再有人前去襄阳了。

    更何况,现在的襄阳城携着斩杀了两任蒙古大汗的大势,任何蒙古大军来到这里士气都会不由自主的降低,而相对应的襄阳守军的气势会更加强大,此消彼长之下,哪怕是忽必烈,也不敢说自己就一定能攻破襄阳城。

    而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之下,此时先去攻打襄阳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赢了也只是攻下了一个襄阳,打通了进入大宋的道路,但将会有巨大的不必要的损失,输了就更不用说了,首先就是对蒙古大军士气的影响,甚至更严重一点,蒙古人可能都不会想靠近襄阳一点了,襄阳城将会成为蒙古人绝对的禁地。

    忽必烈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发动大军前去攻打襄阳城,反而开始大量的联系,那些大宋境内和他们蒙古有所勾结的士大夫们,准备利用大宋的内部矛盾来解决他们的心腹大患。

    与此同时,他们还利用好事先留在大宋境内的一些暗探,也不需要他们做些其他事情,只要他们散播一些有关于郭靖不好的负面的消息,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这种手段并不能给郭靖带来多大的影响,一个是郭靖本身不怎么在乎,另一个是大宋百姓们对郭靖的认可,根本就不会相信这种没来由的说辞。

    看起来似乎是一件针对郭靖的阴谋自然的被消灭了,但这却也正是蒙古大汗忽必烈向要达到的效果。

    与此同时,忽必烈又派遣了使臣前往大宋境内,说明了想要和大宋签署互不侵犯的条约,并结为兄弟之国,对于这一情况,朝堂上下自然都是十分高兴的,哪怕是远在襄阳城的郭靖,也十分的欣慰。

    但是即便双方看起来似乎都十分的想要促成这一条约,这条约的签署也并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决定好的,条约里所包含的各种情况都需要双方仔细的协商和敲定。

    而谈判这种事情,自然是这些大宋的文人们所擅长的,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一向被他们视为蛮子的蒙古人,竟然也有才华,如此出众的家伙,双方所派遣的人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等到所有的问题都讨论的差不多之后,那蒙古的使臣提出了最后一个条件,就是将郭靖给引渡到蒙古去,此话一出,顿时让大宋这边十分的愤怒,虽然他们自己也看不起武将,更瞧不起那些江湖人士,但不管怎么说,公然让他们出卖宋人,这简直就是把他们的脸面给扔到地上狂踩。

    是的,虽然那些蒙古人名义上所说的是引渡,但其实大家都知道,就是将郭靖交给他们处理,大概率是会被处死的,毕竟人家两任大汗的死亡都和他有关,不管郭靖曾经和蒙古有怎么样的渊源,真正有联系的人都已经不在了,自然不可能凭此免死。

    虽然大宋这边十分的愤怒,但人家蒙古这边所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两任大汗死在襄阳城,总不能一点说法都不给,虽然这种观点在大宋这边看来简直就是强词夺理,但是同样的一个郭靖,在他们看来,也并没有那么的重要,最主要的还是面子上要能过得去。

    而对于大宋的这些士大夫们,忽必烈早就研究的明明白白了,前去谈判的使臣们也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金银财宝,暗中开始贿赂起这些谈判的大臣,还有朝廷中的诸位王公大臣,也一个都没有少,更是在贿赂的同时,情真意切的说道:

    “我们大汗这也没有办法,他个人是想要和大宋和平共处的,但是也要顾虑手下的各个首领,两任大汗的命肯定是不能白死的,引度郭靖也并非是想要他的性命,毕竟名义上他还是大汗的叔父,但终究要有一个交代,郭靖会被幽禁在王庭附近……”

    虽然这些话不知道那些王公大臣们究竟相信了多少,但终究还是有些意动,但是紧接着,那暗中抹黑郭靖的事情,也传到了这些大臣们的耳朵中,他们并不在意郭靖究竟有没有做过这些事情,他们在意的是郭靖的民望。

    蒙古人的两任大汗在襄阳城折戟沉沙,坐镇的大臣并非唯一,但是不管怎么说都绕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郭靖,十几年如一日的坐镇襄阳,抵抗蒙古,并且在此期间杀死了蒙古两任大汗,要说在民众之中的声望,此时的郭靖并不比当年的岳飞要差,一旦有人相行拥立之功,黄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更何况这种事情从来看的就不是你有没有这个想法,而是你有没有这个能力,显而易见此时的郭靖是拥有这一条件的。

    等到这一消息,兜兜转转传到了当今陛下的耳中,那身为皇帝的DNA立马就觉醒了,此事此刻,所有人们的立场都站在了一起,如果不出意外,郭靖的下场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但不管怎么说,表面上的面子还是要保护好的,最终,他们商讨的结果,是让蒙古再此攻打襄阳,而他们在背后捅郭靖一刀,当然不是明面上,而是暗地中釜底抽薪,到时候郭靖兵败被俘也就不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了,大不了追封点爵位就是了,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一切都商量好之后,他们先私下签写了一份协议,等一切结束之后,他们也会再找个由头补签一份明面上的协议。

    蒙古使臣心满意足的回去了,大宋的王公大臣们也都安心的等待,不久之后的和平了,至于说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轻易的相信这群蒙古人?只能说是经验主义害了他们,毕竟这种情况他们早就已经适应了,从西夏到大辽再到大金,都是这么过来。

    此时的郭靖将要面临他有生以来最大的危机,同时襄阳城也将岌岌可危,毕竟那贪得无厌的蒙古人,如果真的拿下了郭靖又怎么会放弃唾手可得的襄阳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