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明超强却过分谨慎
繁体版

第14章 新装备(3)

    这段轨道舱实验室虽然叫做空军军事科学院,但实际上还负责新海军的军事装备的研发,倒不如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海军和新空军已经成为一体,难以区分了。

    至于为什么会叫空军军事科学院,而不是天军或者海军,那就要问当时的命名组在想什么了。

    不过据小道消息,当时空军、天军、和海军司令三人打赌,谁赢了就用谁的名号命名实验室,结果就是空军司令大获全胜,得到了命名权。

    不过其中真相如何,就要看多年以后的解密了。

    代表团被引到参观的区域,是科学院上的造船厂会议室,和之前空军的那个会议室不同,这个会议室是全封闭的,周围的窗户都是投影产物,并不是真正的窗户。

    一直被称作小王的塞尚院士的助手,王凌霄教授,负责这次的介绍。

    对于自己的上司丢下自己跑去实验室的情况,王教授已经习惯了。

    熟练的打开全息投影和PPT,清了清嗓子,王教授快速的进入了讲解员的状态。

    “本次介绍分三个部分,将分别介绍目前已完成研究,即将海试的三艘护卫舰、主力舰以及支援舰。”

    (后来经过多次商讨,战列舰这一分级被取消,增加了最低一级的护卫舰分类)

    PPT由空军军事科学院的标志切换成一艘大体呈方形的战舰。

    “首先是护卫舰,根据命名法则,该舰应该被命名为实验型闪烁级通用护卫舰。”

    “全长400米。”

    “宽200~220米。”

    “高110~160米。”

    “全舰为无人操控,装甲为零素复合充能装甲,动力核心为一组六台冷聚变反应堆。”

    “装备有叠层式克莱因空间护盾,内部为模块化设计以求最短的生产时间,可以随意更换模块以达到特殊的作战目的。”

    “通用的武器系统为一组完整的激光阵列,一组十二门亚光速电磁炮,四组64级导弹阵列,主炮为一门完整的‘电弧’型快子光矛。”

    “导弹阵列可以选装,该区域可以可以改装为加强型联合护盾发生器或者恐惧光环等设备。”

    “单舰最远跃迁距离为三万光年,但最远跃迁后会有一段时间的能量缓冲,除非逃命,不然不建议这么做。”

    护卫舰的数据中规中矩,虽然比原先的老舰船强得多,但经过之前的装备的洗礼之后,代表团表示这种不算代差的增强已经无法让大家惊讶了。

    看着众人冷淡的反应,王教授推了推眼镜,继续说道。

    “这种护卫舰在舰队的定义就是炮灰和掩体,所以其生产被尽可能简化,各项装备的数值也不太惊艳,这是很正常的,毕竟要控制成本嘛。”

    “但是,这艘船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特殊的共鸣系统,舰船数量越多,它单舰的火力防护就越强,因为它可以将消耗分摊给其他同级舰船。”

    “只要数量超过一定数值,再配备上增强的联合护盾模块,它们就可以组成一堵叹息之墙。”

    这种特性让代表团们眼前一亮。

    “那这艘船的具体产量如何?”海军代表问道。

    “定型后的特化生产线全力开动的话,大概可以做到三天一艘船。”

    如此强悍的生产能力让众人倒吸一口冷气。

    “而且如果我的预测没错的话,这艘船后续的升级方向应该就是走AT-20的路子,全模块化,这样的话其功能性和生产能力将再上一层楼。”

    王教授的眼镜反射出一道白光。

    “很好,接下来要介绍的才是重头戏——长明级通用主力舰。”

    王教授面前的投影变换,护卫舰的身影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一艘三角形的,尾部带有凸起的,宛如一个拉长了的鼠标一般的战舰。

    “在这艘船上我们使用了全新的结构设计,这种设计被我们称为核心龙骨结构。”

    全息投影中的战舰局部放大,一半变为透视图,露出了内部的结构。

    “先用超高强度的材料建设出一道横贯全舰的超长龙骨,将驾驶舱、能源舱和中央能量回路等部分封闭其中。”

    “然后再延伸建立起副支撑骨架,确定战舰基础的舱位区段。”

    “最后再在其基础上用‘生长法’构建出仿生设计的船体结构,最后再包裹上外装甲板,这样的建造方式让战舰的生产时间大幅减少,同时还大幅提升了战舰的结构强度。”

    “那个‘生长法’是个什么技术?”一号问道。

    “字面意思,就是让船体结构如同生物生长一般长出来,话说回来,这项技术的基础还是靠研究那个‘墓地’的神的尸体得到的呢。”

    “这艘战舰的很多结构都参考了那个‘神尸’。”

    “不得不说,‘墓地’的‘神’的身体结构确实高效,就像是仿制与它的能量回路,运行效果比原本的设计要好上三分之一。”

    王教授对于从“神尸”上得到的启发赞不绝口。

    “这安全可控么?”空军代表打断了王教授的夸赞。

    “当然可控,我们已经完全掌握可相关的技术理论,这是一项完全可控的技术,你甚至可以在论文网站上找到它!”

    “那我就没什么疑问了,您继续。”空军代表抬手示意王教授继续介绍。

    “长明级通用主力舰,长1.1千米,最宽处约370米,最厚处约120米,最薄的舰尾处约厚30米。”

    “通体采用相位零素网格装甲,可以在高纬度上形成封闭,防止亚空间武器攻击内部。”

    “装备有灵能-空间-亚空间复合护盾,可以屏蔽自身的重力波动和电磁波动。”

    “该舰可以全程亚空间潜行,在主位面的投影只有巴掌大,虽然全面高级还是要上浮至主位面,但在潜行状态下可以发射亚空间潜航导弹进行攻击。”

    “防空武器为遍布全舰的三组激光阵列网络,激光阵列网络可以在特定区域集中其所有激光火力,可以当作应急的副炮使用。”

    “装备有十二组128联装导弹发射器,可以装载现有的所有导弹种类。”

    “全舰能源由一组亚空间退缩炉提供,还可以装载增强能源模块。”

    “副炮为8门‘北极星Ⅱ型’核子光矛,可以保持每分钟十二发的速度发射1克当量的反物质激发的光矛。”

    “除了电弧发生器外,战舰前端还有四组一共64门大型电磁炮,侧弦火力充足,必要时可以发射反物质装药的炮弹。”

    “主炮为一门贯穿全舰的‘快子’型聚焦电弧发生器,可以穿透非空间类的护盾,对空间类护盾也有出色的打击效果,更关键的是,这是一门超光速武器。”

    “当然,主炮也可以选择‘重剑’型超光速质量粉碎炮,利用规则差造成湮灭效应和空间坍塌效应直接摧毁目标。”

    “电弧发生器?这是个什么武器?”一号有些好奇。

    “一种运用了混沌能量的武器,再发现快子的实验里我们得到了这种未知的能量,经过实验,我们发现这种能量其实是由多种能量混合而成的,比例不定,种类不定,所以被称为混沌能量。”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直接作用于没有维度防护的护盾,直接命中锁定点,之后利用无尽的光与热以及引力波动摧毁对手。”

    “所以说,这种和快子一同发现能量的运用还比较初级喽?”

    “确实是这样,但我听说高能实验室那边好像由什么进展,或许恒快我们就会知道这种混沌能量的具体性质了吧。”王教授感慨道。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能大规模装备这种武器了,万一研究发现这种东西有什么代价就麻烦了,还是大规模使用超光速质量粉碎炮吧。”

    “好的,这项建议我会反馈给团队的。”王教授将这个提议记录在了自己的备忘录上。

    “还有一点,就是长明级主力舰上已经装载有白银之海扩散光环了,可以借由其构建出一片利于我方奇物发挥的领域范围。”

    “而且该舰上还配备有‘和平使者2.0’,可以在光环范围内生成被我方控制的和平使者子体,可以作为应急队友使用。”

    “同样,也可以将其装载在导弹里,发射入敌军阵营,造成混乱。”

    听着介绍,海军代表连连点头,这种战舰可谓是中远近都顾及到了,出色的火力和防御,再搭配上高性能的作战电脑,是当之无愧的舰队主力战舰。

    王教授停顿了一下,等代表团消化一下刚才得到的信息,然后将身前的投影一变,说道:

    “这是繁星级火力支援舰,长5.7千米,宽1.1千米,高3.2千米,专精于舰队的火力支援;”

    “同级舰为繁星级航空支援舰,长轴7千米,最宽处2.8千米,最厚处1.1千米,专精于舰队航空支援。”

    投影变换,出现了两艘战舰的模型,和长明级扁平的身姿不同,这两艘船则是瘦高类型的。

    繁星级火力支援舰前端是一大一小上下两个方盒状的分离舰体,中部则是一个被三道转动的同心圆环禁锢住的发光球体,舰尾则是一堆规则的,大小不一的长条状装置,最长的一块与舰前的方盒舰体在同一轴线上,其他较小的装置则如同花瓣一般围绕最长的装置排列。

    大略的数了数,“花瓣”有两层,内层有三朵花瓣,外层则有六朵,整体结构以舰身中部的发光球体为核,以最长的装置为轴心,沿着最大顶角60°的锥面分布。

    “繁星级火力支援舰的舰身中部是一颗被俘获压缩的壮年蓝巨星,尾部则是稳定引导装置,舰前则是瞄准,能量导出以及战舰移动相关的设施。”

    “舰艏前端还有稳定的空间环,可以将其释放的能量引导偏转,以弥补战舰转向太慢核固定炮塔的射界较小的问题。”

    “所以说,这是一艘以恒星为核的炮击舰喽?”海军代表问道。

    “是的,这艘船的驱动、攻击、防御的能源都来自于这颗恒星,其实舰中的恒星拘束器可以俘获的恒星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蓝巨星能用,只是现在的实验舰用的是泡世界种找到的蓝巨星而已。”

    “那这艘船装备有些什么武器呢?”

    “常备的激光阵列这艘船当然也有,得益于器巨大的体积,其激光阵列聚焦伤害也很可观。”

    “除了激光阵列以外,这艘船还装备了实验性质的扩散场域武器,可以利用场域发生器生成的光环在其射程内的任意一个点生成单向传送门,只要敌人没有高维封闭技术,那他就没法阻止我们往他的引擎舱里塞炸药。”

    “战舰没有装备导弹阵列,专精炮击,借助场域扩散器,我们的固定炮台可以消耗一定的能量借助单向传送门实现全方位的打击。”

    “副炮组由6门‘重剑’型超光速质量粉碎炮和6门‘永远的北极星Ⅱ’型重型核子光矛组成。”

    “主炮则是一门‘咆哮者’型引力翘曲炮,可以借助俘获恒星的重力场发动超光速的星系级引力乱流。”

    “实弹近防炮则是24组‘散射’型快速反应电磁炮。”

    “更关键的是,这艘战舰并不是常规动力驱动,而是全程依靠曲速引擎移动,其机动性也有保证。”

    “感觉这就像是以前陆军的火炮一样,在后方为前线提供炮火支援啊,战争之王的太空版本么。”陆军代表笑道。

    “那这个航空支援舰由是什么情况呢?”空军代表问道。

    “这个啊。”王教授应和着,同时将航空支援舰的模型放大。

    不同于火力支援舰的复杂设计,航空支援舰的外观要简洁得多。

    整体上呈现出一个扁等腰三角形的状态,分为上下两层,层中间有柱状结构支撑填充,正面的中央则有一个巨大的眼状结构。

    如果说火力支援舰是瘦长的话,航空支援舰就是扁宽。

    “航空支援舰内部有着一个被捕获的资源泡世界,有着完整的资源生产线,可以生产主力舰及其一下级别的舰船,还装备有增强型的复合光环设备,可以为舰队提供增幅支援同时削弱范围内的敌军。”

    “本质上是一个队友上增益的移动生产指挥设施,火力上就没有多么突出了。”

    “整艘舰船就只有标配的激光阵列、二十四组‘散射’型快速反应电磁炮。”

    “主炮只有两门位于飞翼上的可以持续性扫射的重型光矛。”

    “但这艘船的防御力很强,可以说是目前防御力最为强悍的舰船了,还拥有集体超远程空间跳跃的能力,可以帮助没有远程跳跃的战舰进行远程转移。”

    “那这样一来,我们的主力舰队大概就是由几艘火力支援舰和航空支援舰以及大量主力舰和护卫舰组成的喽?”一号猜测道。

    “嗯,研发的时候就是按这种思路来的,至于更高等级的泰坦,目前还没有头绪。”

    “没事,技术在进步,满满来,欲速则不达嘛。”